Saturday, December 29, 2007

好悲哀

麗芳姐妳說得真好。


---

不只是數學問題

問一個問題:如果你愛著的那個人有一百萬根頭髮
你會因為這樣不愛他嗎?
下一個問題:如果你愛著的那個人有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根頭髮
你會因為這樣不愛他嗎?
再一個問題:如果我類推下去一次減去一根,可以問到第一百萬次,數到哪個數字,你的答案會不同呢?

如果這個臨界點存在 說明你對他的愛 只差一根頭髮
(有n+1根的時候還愛 只有n根的時候就不愛了...)
有的人可能不甘掉到這個陷阱
辯稱"無法用兩元回答 愛情也有個量表 是漸漸不愛的..."
如果是這樣 量表一定都有兩端點
告訴我你的"最愛" 是有多愛?
愛的對象又是什麼?
不要驚訝 你的愛有多狹隘

這個數學題目可以套用在任何外表的條件裡
有幾顆痘痘 有幾公斤 有多少皺紋 有幾顆牙
甚至 有多少薪水和存款
任何外在的條件都可以被數字限制
愛卻不能
這就是以上習題無解的答案

當你愛著的人
醜了 病了 胖了 窮了 遠了 老了
當你不再愛著他時
只是因為你不再愛他罷了


---


真的就只是這樣而已嗎
愛情怎麼變得像一場遊戲
好無聊但又好悲哀


071229 0837

Thursday, December 27, 2007

為甚麼

2007年行將過去
但過去的一切卻仍然是那麼

鮮活如昨


裝下新的
卻扔不掉舊的
越來越重...


071227 1025

Friday, December 21, 2007

現實

那天唱k
我們這幾個認識了幾個月卻很聊得來的朋友
竟然在k房講起心事來

妳說 我是個很有理想的人
心裡很謝謝妳
但我馬上湧出來的問題是
如果我拋棄一切追求目標中的事情
是否太任性?

他們幾個都是因為要照顧家人, 顧慮到經濟狀況等等困身問題
只好放棄出外讀書的機會
留在澳門讀大學 拼命做part time
只為了照顧家裡 也賺零用給自己花
畢業之後
他們要面對的可能就是沉重的就學貸款還錢壓力
或者肩負起更大的家庭負擔
雖然還是夢想著要出國
但又像是更遙遠的事了...

澳門的好景 真的只是集中在一小部份人那裡而已


相比之下我實在覺得自己幸運到死
不用供些什麼、不用還錢、自由選擇念什麼去哪裡念、
有閒錢還可以想要買什麼去哪裡玩...

一直很記得我姐說過一句:
要到你經濟獨立, 才好去想要完成些什麼什麼

sorry 有點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其實一切感想都要源自vava寫的那一篇
有時覺得自己活得太夢幻太不切實際
他從前也常常說我根本就是狀況外
現在知道生存就必須顧慮很多實際情況
多賺些只為了買多個名牌手袋實在很奢侈
多少人同樣收入卻連養家活兒都只是僅僅夠而已




說到這裡
我真的覺得還能追求理想已經算是很幸運的事
一是因為"理想"還在
而外在條件的限制已經相對地很小很小
只要願意放棄些什麼的話
要達成其實不算太難

雖然心底還是有個矛盾:
要把一切暫且放下來完成自己的心願是否太任性?

這才是一直在困擾我的問題...

Thursday, December 20, 2007

八年前後

八年前

澳門仍是「澳門街」
燒車和黑幫仇殺不斷
想必在外國人眼中這裡鐵定是個龍蛇混雜之地
最為人熟悉的名字是崩牙駒和何鴻燊
這裡仍是葡國殖民地
我們還有安靜的氹仔和路環可以安安樂樂騎單車
我們開始流行影貼紙相和影咭的玩意
為了它排上大半個鐘頭隊也樂此不疲

那時大概還未有信達城
要逛街就請行雅明,百達和裕興隆(我有無記錯它的名字?!)
未有成行成市的莎莎 更遑論卓悅呀FANCL HOUSE之類之類的

那年我讀初三
對一連串回歸活動最有印象的
是站在置地廣場附近看花車巡遊
很熱鬧很開心
但對於回歸是怎麼一回事
根本沒有深究過


八年後

我中學畢業
在台灣住了五年半
念了個學士+輔系學位回來
從小床睡到大床
房間從兩個人變成一個人
收藏品從剪報變成書本和cd/vcd/dvd
真心愛上過兩個人
認識了很多很多朋友
經歷過生離和死別
信了主


至於這片彈丸之地
我喜歡把現在的狀態形容為「大陸殖民地」
路氹公路變了金光大道
一座葡京衍生出新葡京金沙永利威尼斯人皇冠星際美高梅
龍蛇混雜不再只是賭場內的事了
澳氹中間那片海越縮越小
澳大理工之外還多了科大和旅遊學院
噴水池被自由行和外籍勞工進佔
更別計一大堆從香港開過來的連鎖店
卻沒有了賣草地紅豆餅
培正不再完整
小士多變成24小時便利商店和大型超市
龍環葡韻的紅樹林逐步消失
黑沙海灘沒有了黑沙, 只剩垃圾和燒雞翼
新橋的舊屋都快被拆光了
不過多了旅遊塔和手信店
還有越來越興旺的遊行示威抗議


如果這世界有預言家
大概也不會料到昔日的澳門會變成今天的暴發戶
來自四面八方的大豪客虎視眈眈, 要在這裡大展拳腳

不要再說我這種人只會懷念過去的小漁村
說實在澳門某些變化還是讓我滿喜歡的
至少買東西方便了很多
我只是不喜歡外人把我的家搞到支離破碎, 面目全非


再八年之後
澳門會否有更極端的改變呢




還有更多更多尚待加上去的item
記得些什麼都請你留言讓我補上去
一起來寫篇屬於我們這一代的小小回歸前後記事吧!!

Wednesday, December 19, 2007

居安 思危

摘自《煲稀小脂》〈關於澳門街"理性"及其他的囈語〉---



澳門雖不至於萬馬齊瘖,但由於媒體上對反對意見的消音,或者不主動發掘,因此整個社會顯得很沉默。目前敢於示威抗衡的,多是低下階層,勇氣有餘,計謀不足,理論更欠缺。具決定性因素的中產階層,又因為與當權者有千絲縷的關係,縱使敢怒,也不敢言;何況,作為既得利益者,更有人熱心擁護。還有那所謂知識界,幫閑的多,仗義執言的少。如此一來,社會焉能不沉悶一片?焉能不讓政府胡亂作為?焉能不任上方大人魚肉?

最後,我只能再次提醒各位這個著名的「溫水煮蛙」實驗︰科研人員將一隻青蛙丟進沸水中,在這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青蛙奮力跳出鍋中,安然逃生;之後,科研人員又把這隻青蛙放進裝滿冷水的鍋裏,然後慢慢加溫,開始,青蛙還很得意,在溫暖愜意的水中悠然自得,直到感到水燙得無法忍受時,再想躍出水面卻已四肢無力,欲跳不能了,最終青蛙被活活煮死在熱水中。

今天,澳門表面歌舞昇平,但這現象是否像這隻待在溫水中的青蛙,請澳門人自行判斷;當然,要跳出這鍋溫水,更要澳門人自己用力。


Tuesday, December 18, 2007

梵高的耳朵

有看過《神探》的人
一定不會忘記劉青雲割下自己耳朵的一幕
他把左耳視為一份神聖的禮物
送給他尊敬的長官

看完後還一直在想不出來
到底那隻耳朵跟這部電影最深刻的連結在哪裡
看了編劇韋家輝的解畫
終於懂了
而且 非常非常佩服他的意念


他自小喜歡Don McLean的民歌《Vincent》,繼而開始對梵谷的油畫產生興趣,這個人物令他萌起拍《神探》的意念。  

「我們現在都認為梵高是天才,但當時人人都當他是傻佬,畫作不好賣,沒有人了解他,他割下自己左耳,被斷定有精神病,我覺得他看事物、看顏色一定和我們不同,假如梵高是一個警察,他怎樣破案呢?」

---摘自明報周刊第2037期《Shall we talk?》專訪


==

因為梵高
想起了王菀之的《畫意》
好聽之餘 對林夕也是個佩服

你 聽過梵高吧 值幾多百
他那人格 難剖白
求存人人明白
看 他有權亂去畫 也許口袋 也不致一片空白

畫完無數麥田和向日葵 贏到了後代的收藏研究
無奈有生之年才售得出一個客
無奈那種鉤勒 無奈那種筆法
一幅心血才值二百

萬人做上 萬年難買 藝術傑作
從未獲得當時留意
難道人死商業才計得到他價格
難道妥協一劃 難道放棄風格
跟風一下然後暴發

-- 王菀之 《畫意》


這世界明明很大
但人的眼光卻還是很窄
容不下所謂的不正常
而為什麼正常才一定是對?
在路上看到怪人雖然我也還是會繞路走
但總不禁去想到底他的人生是個怎麼樣的故事
發生了什麼事讓他變成這樣?

這世界可能隱藏著很多個劉青雲和梵高
他們的腦袋大概都有個繽紛的世界
可是我們都不理解
還是不願意去理解就馬上標籤歸類?

我想起了前陣子和小援的對話
當然我們都不是有精神病的人(應該不是吧? 哈哈)
但對於眼下的澳門
那種矛盾卻又那麼實在
不想被同化 但好像又的確應該好好適應這個社會的遊戲規則
當我嘴巴裡嚷著要做自己時
卻又忍不住反覆想著自己又是誰

想來想去
還是平衡問題
「妥協」二字的確很難入耳
但會不會那不過是另一個迷思?

有時還是會羨慕那些很極端的人
即使不見得都贊同他們的想法
但性格剛烈鮮明
有稜有角總比平板無奇的好

釋懷

從你口中聽到這兩個字
原來如此緊要

最大的包容
其實藏在寬恕裡面



謝謝你。
也許有一天 就敢了
那時或者又會是另一種釋然了吧。

祝 愉快。
再辛苦再大壓力也好
笑一個吧 :)
咬咬牙就跟他拼了

Friday, December 07, 2007

拆你條命!




終於還是給他拆了

先是憤怒  然後是難過

野蠻人還要開車撞記者

太 離 譜 了


可是真的給你拆了又怎樣

你真的覺得那裡很自由民主了嗎

真的要比較的話

搞不好你們這群人比蔣介石還獨裁

還充斥了血腥暴力

真是笨蛋

一直都趕不走的人

不只賴死還要不停增加自己討厭的程度

奇 怪


我只想到蘇打綠的一句歌詞

為  何  這  城  市  為  所  欲  為

Tuesday, December 04, 2007

願我可以學會放低你。

我終於買了《Listen to Eason Chan》
好可愛的一張唱片,沒有照片沒有歌詞沒有中文,卻還是那麼的陳奕迅。

這一張是非常罕有地我沒有一出即買的陳奕迅專輯
一來是因為事先張揚說甚麼是舞曲為主,令我購買欲望頓然大跌,
其次是當有了賺錢能力後,大概feel到每個錢都得來不易,於是買什麼都諗過度過,
買張CD都不敢輕舉妄動。

ANYWAY 這張專輯還不錯聽,
唱情歌的少他一個不少,但唱這些比較搞鬼的編曲與歌詞可以唱出味道,
除了他大概亦沒多少香港歌手可以有這種能耐。

雖然因為思前想後太久
買不到像件TSHIRT的那個特別版,有點可惜
不過內裡的餡還是最重要的
還好沒有錯過
yeah!

--

2007年最大突破之一
一定是連續七個多月都在上早班
早上五點半至下午兩點的上班時間真不是蓋的
一開始還以為只是暫時的,沒想到一上就上了半年有多
我根本沒想過自己竟然可以做得到,但馬死就要落地行,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夏天時,上班時間幾乎就可以看到晨曦,很有希望的感覺
但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現在差不多過了六點半,曙光才會逐漸出現驅走黑暗...

明年開始大概就會換更了
上班時間一改,生活秩序就要整個改頭換面
無論如何我還是覺得晚睡比早起適合我


--

久未聯絡
一來竟然就是勁爆的消息
她明年竟然要去美國結婚
之後會移居到那邊去了
哇塞.............................................嚇死
但還是開心和驚喜的成份比較大
哈哈哈好替你開心啊

--

昨天在演藝圍讀了《小城風光》的劇本
看起來是個平平無奇的故事
但貫穿其中的卻是人生的大哲理
從出生、長大、戀愛、結婚到死亡
不可能天天都發生天崩地裂的大件事
但一點一點的小事情累積起來就是人生了
即使小如吃飯洗澡睡覺
一不留神就會永遠成為歷史了

「人生存既時候,有冇認真咁生活過?」

「人就是咁架啦,個個都係盲既。」

「在生的人就係咁架啦,成日渾渾噩噩,專門作賤親戚朋友既感情...亂咁浪費時間,就好似佢地可以生存一百萬年咁。」



--

好久沒在好戲院裡看好看的電影了
真的太久了
久到我都快忘記坐在那種感覺了
那是無可取代的幸福感
看dvd永遠比不上
對上一部應該已經是Jodie Foster的《The Brave One》
當坐在大螢幕前 感到自己跟電影人物甚至是導演編劇有交流的時候
是份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太懷念了

--

「如何回到當時 猶如情侶熱戀的那時
記憶可以幻作一對蝴蝶飛舞在時光深處」

---《化蝶》何韻詩


「誰能求漫天雪地裡這溫暖長留下」

---《飛花》李克勤


凡人無法聽見的詩 種在心中萬劫不移。

Monday, December 03, 2007

blessed

在校園書房打工那半年裡
大概是我信主以來聽最多詩歌(也買得最多詩歌專輯)的一段時間
沒辦法
真的有「耳濡目染」這回事
特別是後來跟負責音樂的同工珮珊混得很熟
常常「假公濟私」地在賣場放自己最喜歡那幾張CD
也經常站不住腳
被她慫恿多幾次就買了不少回家聽...orz

雖然如此也不見得都是衝動的買
有不少到現在再聽還是覺得很讚很讚
特別推介的是Chris Rice的《Amusing》 (怎麼又是叫做Chris呀...)

其實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聽詩歌了
連去教會都少之又少
說沒時間要上班的確是理由但也像是藉口 
心情不對才是大問題
不過前幾天Chris Rice 的歌, 那些旋律忽然飄進腦海
終於昨天再把CD翻出來聽
一聽就覺得不得了
在pop music 的包裝下還是聽得出一顆很真誠的心
唱著他的篤定與盼望

去年12月我曾把他的歌詞放在blog上
想必當時一定是很感動才會這樣做
現在我想再quote一次
只為了提醒自己別忘了都是衪的愛讓我可以存在...


It was love that set our fragile planet rolling
Tilting at our perfect twenty-three
Molecules and men infused with holy
Finding our way around the galaxy
And Paradise has up and flown away for now
But hope still breathes and truth is always true
And just when we think it's almost over

Love has the final move
Love has the final move

--《The Final Move》Chris Rice

Sunday, December 02, 2007

『不管怎樣 怎樣都會受傷』

梁靜茹的情歌女王寶座果然不是浪得虛名的
光是歌詞就嬴了
更別提她的溫柔聲線
《崇拜》唱出堅強的不屈的漂亮
這一首雖然有點點老土但還是很女生心事feel
中呀!


給未來的自己
作詞:黃婷 作曲:張正宗


站在狂風的天臺一望無際
這一座孤獨的城市
在天空與高樓交接的盡頭
誰追尋空曠的自由

陽光覆滿這一刻寧靜的我
隔絕了喧囂和冷漠
川流不息的人遊蕩在街頭
誰能聽見誰的寂寞

找一個人惺惺相惜 找一顆心心心相印
在這個宇宙 我是獨一無二 沒人能取代
不管怎樣 怎樣都會受傷

傷了又怎樣 至少我很堅強 我很坦蕩

夜幕籠罩燦爛的一片燈海

多少人多少種無奈
在星光裏遺忘昨天的傷害
一覺醒來還有期待

我不放棄愛的勇氣 我不懷疑會有真心
我要握住 一個最美的夢 給未來的自己
一天一天 一天推翻一天 堅持的信仰
我會記住自己今天的模樣

有一個人惺惺相惜 有一顆心心心相印

拋開過去 我想認真去追尋 未來的自己
不管怎樣 怎樣都會受傷
傷了又怎樣 至少我很堅強 我很坦蕩


未來的你 會懂我的瘋狂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07

死性不改

New photos are uploaded.


--



事情發生得還不少
但太久沒寫
只感到越來越無力下筆


到底是什麼在磨蝕著意志和熱情呢?
本來就已經不夠堅定
現在只感到自己無止境地凋謝著
生活的那條curve就算有波幅都只是愛動不動的跳了一下
就像每一天都困在一個大籠子裡
為著雞毛蒜皮的事情在煩悶與生氣
你問我為什麼整天在嘆氣
有什麼好愁呢
哈哈 我想冷笑著告訴你

我 也 不 知 道


2007年充滿了變動
離開校園書房、畢業、離開台灣、竟然回到澳門、開始工作、開始上課
日復一日。

身份不斷蛻變 卻不見得變成破蛹而出的蝴蝶

跟周圍的人逐漸演變出不同關係
陌生人變成同事、同學和朋友
最親密的卻變得難以再相逢
久未聯絡的再度成為生命的重要支柱
最意想不到的卻帶我走到生命的另一面

腦筋偶爾遲鈍
思考變得越來越偏激
在變老之時也越發憤世嫉俗


2008年會更好嗎
誰會跟我一起 會面對什麼事呢
在這所謂的盛世下


071128 2153
071129 0852

Thursday, November 22, 2007

對啊,她出書了。



柯裕棻說
這本書從去年十月磨蹭到現在才終於誕生
是因為對過去的那個自己、那些紀錄有些無名狀的耿耿於懷
然而

「某天,我又突然醒悟:這種修改是無止境的,因為我不可能回到從前,也不可能重寫它們或我自己,我警覺我真的必須戒除完美主義,我得放手,把它們寄出去。錯的就錯吧,破碎的就碎吧,幻滅的就滅吧,幼稚的就讓它繼續那樣蠢吧,誠實的就讓它挨罵挨笑吧,反正收不回來了,小鳥一樣不回頭了。去吧。去吧。我不再害怕了。」


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過去與錯誤
才能坦然地接受「自己仍然擁有其他可能性」的想法
我是這樣相信的

柯裕棻說書名的由來
是因為「反正快樂都不長久」
既然如此
有了這樣那樣的甜美剎那
也許就能夠拼湊出人生的另一種風光


對於柯裕棻的追捧很大程度是她曾經是我很喜歡的老師(或者應該說,她永遠都是)
但徜徉在她的文字裡
我倒也渴望自己到了那種年紀
走過高低起跌、成功與失望、歡愉和寂寞後
仍能把喜歡的事情握在掌心裡
即使生活裡有許多身不由己
仍然懂得苦中作樂



071122 0842

Tuesday, November 20, 2007

這樣就過完了

這幾天有些很了不起的magic moments
是段開心的回憶
謝謝用過心的大家
還有阿lone~


071120 0826

Sunday, November 18, 2007

「請感激你我還能夠」

風箏有風 海豚有海
我存在 在我的存在

--梁靜茹《崇拜》


又要過生日了
特地選這兩天放假
自己的大日子就該對自己好一點
好好輕鬆一下

生日願望還得好好想一下
但近幾個月竟一腳踏進了我從沒想過會碰到的煩惱裡
在困擾中時常混亂不安
但靜下來就漸漸沉澱了一些新的想法

到了這個不算一下都忘了自己幾歲的年紀
深深覺得要學的還多得很...

一切都在變
我只想安靜地做自己
生日快樂呀。


站在暴雨中漫游
為何還吝嗇所有...

---鄭秀文《交換溫柔》


071118 1740

抱擁 這分鐘

完全明白是放縱
但是只得這刻可相信
未來又怕會 終於都撲空


要說永遠愛吧 卻怕仍然未相信
永未能看通
要說這晚算吧 卻覺愛已經失控
寧願再繼續抱擁

--陳奕迅《抱擁這分鐘》


不想唉聲嘆氣
也不想委屈了誰
我只是覺得
生命又不是向誰交代和報告
明白自己的心意才是最要緊的吧

071118 1720

Saturday, November 10, 2007

活在美好的明天

每次覺得累
就會想到這首歌
當從外到內都覺得不能動彈時
不禁一再的問自己

我為什麼在這裡?到底在幹甚麼呀?



生活

作詞:阿信 作曲:阿信 編曲:五月天

有場戰爭 就在眼前 鬥志鬥不過溫暖棉被
水龍頭裡 流出眼淚 又是殘酷的美好一天
眼前有一千件事 正等著解決
EVERYBODY 想要改變
EVREYTHING WONT’T BE OK
七點的一杯咖啡 八點的紅綠燈 斑馬線 A BUSY GAME

EVREYDAY 活在瘋狂世界 活在美好的明天
重重考驗 來到今天 不知不覺改變 遠離每個昨天
那些笑和眼淚 沒有時間說再見
喜怒哀樂 苦辣酸甜
終於了解 這就是生活的滋味

生活太近 夢想太遠 午餐是吃飯還是吃麵
喜歡忙碌 搞的很累 電話吵醒的星期天
珍惜的浪費時間 換來了的生命的缺
理想劃過天邊 愛情啊與我擦肩
分不清東南西北 分不清我的地 我的天 A CRYING GAME


是不是會有答案 在終點後面
當初我的信念 現在的我又是誰
狂奔的每個白天 寂寞的每個夜
慢慢發現 I’M A SUPERMAN



夢的邊緣 我在徘徊......

Friday, November 09, 2007

「何謂愛 其實最愛只有誰」


你可曾想過為了誰改變自己?


真心覺得這是件偉大的事
少點決心都做不到
我不懂
要多少愛才做得出來?


還是太自私了嗎...

MACAU FRINGE

闊別五年
終於可以再參與了


THE MACAU FRINGE 2007

澳門藝穗 民間傳奇


未聽過?不知道有什麼節目?請click:
http://www.macaufringe.gov.mo/


急徵同道中人一起看演出
有意者一定可以找得到我的啦~

Monday, November 05, 2007

旅行的意義




我花了11元

把阿根廷和英國買回家

目光停留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倫敦的頁面上做夢

計算著什麼時候才可以親身感受這兩個城市的陽光和空氣

我們說過要一起去南美洲

就在看完第一部電影之後

現在...我只好勸自己生生性性

先好好儲點錢再說吧

光是想想在那些遙遠的國度裡全然沒有認識的人和事

在完全陌生的環境裡做個backpacker 已經夠過癮了~

071101 1632

Thursday, November 01, 2007

未完成

我開始相信以及明白:::::


任性也需要付上代價
隨心所欲亦需要克制
大前提是不能惡意傷害到別人
一錯不要再錯


再自私也要顧給別人感受
這世上不只你一個啊


原來這裡有很多在乎我的人
甚至是一種我不曾想過的程度
光是那一聲聲加油就很足夠了


這世界已經夠多謊言了
請做個誠實的人吧
實在一點踏實一點
太浮誇、得把聲是很討厭的


在太波動的時刻要hold住
也要給自己底線
「要求自己」不是over estimated再苦苦追求那根本難以達到的標準
結果換來不快
我只希望 漸漸進化成更好的人


很多大人說 別對自己太苛刻
而其實愛惜自己
又豈是說說就能捉摸得到的大道理?
我期望自己變溫柔
不那麼暴烈吵鬧不那麼歇斯底里

再怒再失望再不開心
唯有徹底感受它 才不會懼怕它

黃子華說的



長大就是那麼實際的事情
無須美化或醜化
自然而然就已經跨越了一個又一個關口
當做的事、面對的人不一樣
自然就會產生不同的想法

我好像還是太和善了
所以會被欺負?
但本來同事就應該這樣不是嗎
難道互相幫助就等於戇居等於傻?

這種人際關係 好 麻 煩



發薪水了
看到數字的確有振奮了一下
產生到「一定要努力工作」的正能量作用
但那不過真的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太多問題無法用錢解決

要專業要敬業
既然留下來就該把最好的貢獻出來
不然請我在這裡幹嘛?

十一月又翻開了全新的一頁
面對陌生的工作內容
希望可以慢慢勝任
畢竟凡事都有第一次...


. . . . . . . . . . . . 


說不完了
要學的還多得很


071101 0853

Tuesday, October 30, 2007

碎片

或許我們都一樣
跌跌撞撞地成為那個我們都不曾想像過的自己

= = = = =

熱情最大的敵人
一定是懶惰
即使不是唯一也會是最大的一個之一

= = = = =

他要走了
竟然會湧出那麼強烈的捨不得
想想其實很奇怪
總覺得以後也沒有太多機會可以跟他接觸了
真可惜 連他都走了...


敬你的。祝找到理想志向。

= = = = =

楊千嬅有首歌叫《出埃及記》
抽象但好優美

是不是在漫漫人生裡
其實人人都總要穿越難以歸類的紅海
才能到達彼岸?

我想知 如何用愛換取愛
如何赤足走過 茫茫深海 
超乎奇蹟以外
我想知 如何永遠不分開
如何趁意足心滿的一剎 緩緩淹蓋
讓我被埋在深海 不知後來


= = = = =




我想起了

根本沒有等量代換這回事



我把痛苦緊緊咬住不放
幸福就在門外
我卻已無力再抓住

繼續醜陋


071030 2214

魚在水裡哭

淚流滿面之後
外面開始下雨
變好涼


我想起了好多好多年前在客廳裡的同一幕
內心折騰得最要命的時候
就這樣坐在地上放聲哭出來
讓淚水代替一切言語

本來應該最最美好的一回事
為什麼會變得那麼絕望呢...



071030 2044

Monday, October 29, 2007

空白格

那是一種 揮之不去的心痛

你知道嗎



今天實驗了一下某句話 忘了以前在哪邊聽來的:(應該不是自己幻想出來的吧)

聽說
當你還在想著什麼是珍惜的時候
只要去想想那些平常理所當然地出現在旁邊的人
有一天它突然消失 永不再出現
也許就會驚醒
然後把它牢牢握住
那就是珍惜

我試著想像
卻發現了一個讓自己幾乎絕望的實情

我受不了啦
都快暈倒了


這麼一場尋覓
是袮要告訴我些什麼嗎


越靠近自己的心 越不忍心也不敢再看下去


到底謎底是什麼


071029 1524

Friday, October 26, 2007

因為我們是個體

屬於

作詞:范曉萱 
作曲:Allen 
演奏:100%

無焦距地品味著你 因為距離太近
我用力抱著你 用力記住一切
能做的只是珍惜 誰叫我們都是個體

因為我們是個體 
就算再愛再瘋再迷 
能做的還是珍惜

看著最棒的你在這裡 雖理性但仍怕失去
也許太早開始擔心 誰叫世上沒有屬於
就是真的太美麗 我們不能擁有彼此

因為我們是個體
就算再愛再瘋再迷
能做的還是珍惜

Thursday, October 25, 2007

打掃

終於終於
四個多月後的今天
再幫FLICKR翻新了
雖然不知為什麼打完一輪description之後
全部消失了 = =
之後再找個時間慢慢補上去好了

重新看照片
覺得這幾個月真的發生了好多事
好的壞的開心的難過的
忽然好像經歷了好多長大了好多
而且大多數都不是用照片就可以紀錄的..


anyway欠我相的趕快send回給我
我要充實一下相簿啦
而且拍完之後無法看回照片總會覺得好遺憾
像欠了什麼一樣

Saturday, October 20, 2007

AN ENORMOUS EGO

我是這種女孩:::

衝動任性胡思亂想胡言亂語被寵壞不聽話自私不體貼不顧別人感受不理會後果愛耍自閉不愛用腦用力浪費再用力後悔...


給身邊的人帶來的就是無窮盡的傷害與麻煩。


真的很抱歉啊 各位。

我真是個惹人討厭的孩子
僅存的一絲優點都快要消耗殆盡了。


最近整個人都滿溢著負面能量
彷彿路上走過的人都不屑看我一眼
=_=|||


可是後來再想
眼中好像只看到自己的自大張狂與驕傲
內心卻是那麼自卑脆弱與深深覺得不被理解

071020 1439

Friday, October 19, 2007

【就當我還未放鬆自己】

這種美好的天氣
理應快快樂樂享受陽光與微風
但心裡卻始終無法安靜下來
煩惱很多 平靜太少
做夢都是交疊出現的畫面
新的舊的人和事
到醒來之後還是會令我很恍惚

其實 壓力很大
沉甸甸的包袱天天壓著我


想哭了好久
眼淚都無法掉下來
直到聽了兩首歌
一首叫《咬唇》, 還有《我懷念的》
終於像燃點了藥引一般
還未有真正爆發出來
但彷彿聽到那種"sisi"聲 可能快了


若決心跟了你 就不計較 要和誰人絕了交

若情感需要這執拗 落場後只許盡力去跑

不愛下去怎麼會知?


當初抱著多大決心去開始
那時的心情我還是始終抹不掉
流光了眼淚終於把你留在身邊
到如今 事情發展到現在
要抓住什麼丟掉什麼
還是在腦筋裡糾結在一塊
很多根本的問題確實存在 但卻有更多難以言喻的丟不掉放不下的
我要再多狠心再多決心 才足以把過去掩蓋住 好好面對新的一場未來?

答案真的會出現嗎

完了 我只想一走了之






其實我很失望
對自己 對愛情這回事 都是

不可能只是因為我想太多吧

071019 1843

Monday, October 15, 2007

凝 溶

陳奕迅 Crying in the Party

作曲: 黎小田
填詞: 黃偉文
編曲: 褚鎮東
監製: Davy Chan, C.Y., 陳奕迅

熱播的歌 忽爾靜了
場邊 一聲慘叫
好友都靠近了 你沒有被忘掉
觀眾 預了分擔惡兆

大喝三杯 失控地笑
孩子 終於哭了
空氣的震盪裡 你沒說但心照
某個事情大概 不妙了

因一個人痛哭 哭崩派對舞曲
我也曾像這樣 青春大概相似
總有段情 落入這種 困局

或有一天 當你大了
城府 開始深了
年輕的眼淚流光了 便掛念曾經這樣了

讓你哭泣 哭到倦了
重整 呼吸心跳
哭過吵過鬧過 你為愛做足了
再接下來就要 收拾了

是 所有熱情會乾掉 一發現已經成熟了


**********

這首歌很「紅鼻子」
一定是被場刊裡面導演的話所影響

這個月忙著看很多演出
最喜歡的暫時還是紅鼻子(全名是長到記不住的《聽見了,當紅鼻子遇上橘色的天空》)
雖然內容不是那麼的「話劇」
但裡面除了無奈其實還帶著一點盼望
莫名奇妙的開心還包括陪我看的是阿魚和NaNa
有種被幸福包圍的感覺


我們的成長
走出了不一樣的路
但那些愛與恨,擁有與失去間的曾經
千迴百轉
是不是其實都大同小異
所以才會有所謂共鳴與感動的存在?

在熱情耗盡以前
我希望能跟你們走到更高更遠
找到了就要緊緊握住


「若得到有人愛 幸福點也應該~」(《陌路》楊千嬅)


正如監製所言
就因為身邊能有著這些人
我已經發達了
還奢望什麼?


071015 0844


Wednesday, October 10, 2007

空白

「你到底想怎樣?」


我的腦袋整個塞住了
竟然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連自己該怎麼想都不知道
一片混沌模糊
其實很可怕


071010 2130

Tuesday, October 09, 2007

背著你。

最近的總結:

累。
甚至是 身心俱疲。

已經很久沒有試過晚上睡六個小時以上了
(星期日上早上九點的班不算)
沒想到貪睡如我
都可以過著這種長期睡不飽的生活
至少一個多月了吧我想
有人說我精力夠
我後來想一想
「是不是一直用忙碌來逃避一些事情?」
現在一倒下床幾乎就會失去意識
是不是這樣就可以避過那些安靜下來被責備與內疚淹沒的時刻?

但這種一坐下來就想睡覺的感覺很差
連想要好好看本書寫篇日記都不行
更別要說溫習了 = =

**********

心裡一直有個很強烈的欲望
就是「走」
走去哪都好
我就是不想「留」
太安定令我覺得自己很虛
可能這是種自虐傾向也不一定


你不能理解為什麼我一直放不下台灣
而對自己的家,這個狹窄的小城市卻那麼嫌棄
我只想很誠實的說
我竟然無法認同澳門是我家
至於台灣....
可能是因為投放了太多感情
甚至曾經自以為是地把對將來的期待都建立在那個地方上
直至今天 2007年10月9日
回來後第二百四十八天
都大半年了吧
我對這裡的歸屬感還是少之又少
但對台灣卻還是念念不忘
看到颱風消息我會緊張
看到新聞我照樣會咬牙切齒
關於台灣的事還是覺得跟自己息息相關...

腦袋裡面一定有兩個我
一個力勸自己接受現實好好在這裡活下去
另一個我極力慫恿自己不要平凡不要就這樣就一輩子

**********

越來越發現自己是個很會逃避和找藉口的人
真糟糕
然後 我也不知是什麼原因
越發地討厭自己
看到自己的樣子出現在電視上時
簡直想找地方躲

非 常 自 卑

不過在演藝學院上課
學到一些很重要的東西
要求高的may姐一直提醒我們
要做個認真的負責任的好人
才能做好戲

好人的概念太模糊
我只覺得自己越來越壞
心裡只有一個願望:
可以好好承擔自己作的每個決定
而且 我要對身邊的人好

**********

哲古華拉逝世四十週年了
新聞說
「...但對於崇拜他的人來說,哲古華拉永遠是理想主義者、熱愛詩詞的戰士,就像法國哲學家薩特所說,他是『我們這世代中最完美的人』。」(2007/10/9 《明報》)

革命英雄啊。
這世代還有能夠令人如此景仰的蓋世英雄嗎




071009 0851

Sunday, September 30, 2007

「你喊出來 我靜下來 都為了愛 愛 愛」

我只能說
這張專輯從年頭聽到現在
越聽越好聽
把歌詞細細咬開逐句看 更加不得了。



對所愛的人不說 卻對自己太嚕唆 想啊想 
這是對 還是錯  到最後總是想得太多


如果沒有如果 錯過才知錯過
連背影都會為你婆娑 還有什麼跟你永遠擦過
拉拉拖拖 難道就是生活
一個上 一個落 兩個人 美麗有幾多
你在爬一道爬不完的斜坡 還是想一切不如重頭來過


兩個人能夠開花就應該結果 
能把握也就不該摔破
一輩子最怕闖過一種禍 是不是蹉跎


---方大同《蘇麗珍》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B I N G O

「任性,只會傷害到自己,和在乎你的人。」



又被妳說中了。

Tuesday, September 25, 2007

走過

我說我好像已經失去了回去的理由
妳說

想回去已經不需要理由了


真的非常非常想念台北
但我一直想不清楚:

是那個地方本身太吸引
或是我們都太留戀從前的時光?

從前從前.......


*************


張懸如此唱著:

「不被了解的時候 相信自己 值得」


我不知道是否應該認同
但至少我反而覺得自己被她同理了


有點迷糊又好像清醒地過著
漸漸體會「誠實地面對自己」這種從前覺得理所當然的狀態
原來有難度


在阻攔與掙扎和留戀中
我想著 這樣的堅決是否值得
到了最後 是否只會落得一個叫做「無情」或「殘忍」的評價
而我又會否後悔

難道這就是逆流而上?

************

中秋節
澳門的天色與天氣整個很詭異

我又想起了前幾年一大群人總愛一起去吃火窩
某年還在回程的236上吵鬧到不行

去年的今日
我早上去了西門町 忘了去幹嘛
整個下午就窩在家裡看《Six Feet Under》DVD
晚上騎著小飛象穿過黑漆漆的指南路
到木新路買了好多好多食物把自己餵飽
我還記得有"魯"味 炸雞排和85度c
回到家裡
聽著樓下小公園 大人小孩一起玩的熱鬧
我打了電話回家 還有那時候即將要結婚的堂妹妹

那是個最寂寞的中秋
在本來supposed要團圓的日子 我一個人過

一年後的今天
竟然會差那麼多.....


時間的秘密。





070925 1134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07

小確幸

風雨過境
徹夜備課
虛脫無力
但求無愧

開學了
系館鬧熱滾滾
對於無法加簽的同學
我深感抱歉
(拒絕充滿善意的求教
真是非常不安且沮喪啊)

而旺盛的求知欲望
寫在許許多多面孔上
謝謝你們
給我抵抗窒息與壞死的
一點力量

必須好好活著
感熱發光


--by 李明璁


******


一直渴望可以上李明璁的課
不過這個願望應該是無法實現了(至少短期之內)
事到如今可以看他的blog也算是種小小慰藉
先望梅止渴一下好了


看他說的這種話就自然而然地又被勾起那種很想繼續讀書的心情
但我真的好懶啊
下個月終於要考IELTS了但還是懶懶閒的
oh my god...


要好好記住這份小確幸
然後努力往前走
「必須好好活著 感熱發光」


070920 0759

Sunday, September 16, 2007

transformation

「美好的 沉澱了 沒有火花不要燒」......
(陳奕迅 《失戀太少》)



看了嘉嘉的space
其實都係surprised多
原來已經... 哈哈
不過都替你開心啦
真的
有個可以給你幸福與開心的人真的要好好好好珍惜啦~ :)

這是妳的transformation
我竟然也和妳一樣
果然是認識了十幾年的好朋友...

這個九月雖然只過了一半
不過也經歷了一些很重要的轉折
我在學習不去考慮太多以後的事
只希望在現在可以enjoyed這個moment可以快快樂樂做喜歡的自己

我媽說我變漂亮了 哈哈
雖然覺得很不可思議(她大概大久沒有好好看過我了吧)
但不諱言其實最近反而變開朗了
眼淚變少笑容變多
昔日的沉鬱開始有點消散
希望不是短暫的
而是真正的變得快樂

雖然最近忙 不過還是有很令我開心的事情在發生
遇上很好的人
在演藝學院上堂也令我常常很雀躍...

後不後悔這種事有時過於抽象
太多後顧之憂反而常常讓自己擔心這又擔心那
既然人生根本就是由不同的決定編織而成
我現在走到了這一步
就該好好繼續走下去
才對得起自己吧

做了一些很不像我的決定
但或者這才是真正的我?

以後會如何
實在是難以預測
但我現在也知道了
人要向前看丫嘛
是為將來而活著 而不是為過去而生存丫嘛
或者我們真的能一起印證些什麼.......


今期主題曲跟好多人一樣
都是這一首...

謝安琪 八分三

作/編/監:周博賢
填詞 :黃偉文

一朝驚醒已在目前  怎麼走了這麼遠
屈指一算突然發現  很多好戲已上演
離原本想的有些遠  好比揀選歌舞的路線
但拍了一齣打鬥片

由這裡  行過去  行過去  下一區
誠實地  無懼地  隨遇地  行過去
彈指間  第幾關  原來都走到這裡
別說出發以後習慣失去 鮮花開過春心裡

把握青春最後十年 珍惜中午的光線
很多支票未曾兌現 只因長大了看穿
成名得獎一概不算 不可更改的最佳路線
何謂幸福秒秒在變

由這裡 行過去 行過去 下一區
誠實地 無懼地 隨遇地 行過去
彈指間 第幾關 原來都走到這裡
但我高興繼續漫遊於這裡

寫好這刻這一句 掌握青春經歷老死 中間不免有唏噓
今天這一家用至少不只可以談空虛

行過去 行過去 行過去 下一區
華麗地 懷舊地 前衛地 行過去
路彎彎 無深山 由無知走到這裡
但我高興繼續漫遊多幾歲

由這裡 行過去 行過去 下一區
成熟地 緩慢地 回味地 行過去
彈指間 又一關 誰要劃時代創舉
只想懂得慶賀目前 不早不晚的一歲
平常心境中探取 沿路的風裡


070916 1043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07

一追再追

追到後來
其實我連自己在追什麼也模糊了


我其實很抱歉
也很害怕

我在幹嘛呀...............


「請給我足夠的勇敢 往前飛
考驗我的心 別說後悔」

---雷光夏 《發光房子》

Thursday, September 06, 2007

有發生過

我曾經相信
以後的人生就是會按著那些計劃去走
於是乖乖地等候期待中的日子來臨

但人生還是有太多意外
事情竟然可以改變得如此迅速

失落感其實應該是源自
我好像把原本就應該屬於我的未來給親手摧毀了
當藍圖逐漸fade out   整個落空
我忽然不知該如何下去
就好像結他彈到一半
弦線突然咚一聲斷了
就是如此這般的      無以為繼


而且   束手無策


甚麼才是對我好
我也不知道



我發現我好像無法忍受自己的改變。


time will tell? or heal?
畢竟這種事 無法等量代換...


070906 0725

Tuesday, September 04, 2007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我 有見過我吧
撞面於哪地 尚在調查
我 我走失了吧
但是失落何地 誰能回話




如果 將一顆心投入禁地
仍然埋首獻媚
這凶器 太鋒利 不適合嬉戲 ...





--《找我》梁漢文

Thursday, August 30, 2007

煙霧瀰漫

都七個月了
我第一個想到對這段日子的總結
竟然是「不知所謂」四個大字

總之就是覺得欠缺了一點什麼
說不上來的東西
明明已經做出了很多東西
卻仍然覺得很虛


從隆冬走到炎夏
淋了雨也流過汗了
淚也流了不少
下一站會是什麼
我會走到哪裡去呢.........

其實 都迷惘。


我只覺得自己越來越像別人
或者別人期待中的我
我又該如何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呢..

還是實情是

我已經變了
不能也用不著變回從前的自己?

070831 1243

Sunday, August 26, 2007

就算失收 始終要守?

心若倦了 淚也乾了
這份深情 難捨難了




愛一個人
如何廝守到老

怎樣面對一切
我不知道


---《新不了情》萬芳

Saturday, August 25, 2007

我們的第一次

我也要來寫個紀錄片之路


我們的故事從四月開始
一切源自文化中心一個叫做「澳門紀錄新勢力」的project
當時我已經心郁郁想do something
但奈何在技術上我是零
於是漸漸便把這件事置諸腦後
沒想到後來ben就來問我有沒有興趣了
我還記得那天我們兩個
如何在高士德m記把最初的想法逐步孕育出來

然後 同樣在m記
我認識了iris
5月2號 我們把最初步的想法
寫成了一份現在重看會覺得難為情的proposal
送出去了

5月15日 入圍名單出爐
we are IN!! 超開心的
急急通知ben, 再由他昭告給全組知道
於是在同一間m記
我們三個以及後來加入的mark和thomas
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

沒想到
那也是最後一次完整的meeting了


組員的變更其實對整個team而言
是個挫折和打擊
還好我們三個依然很渴望完成這件事
後來加入的楹楹簡直是強勁的後盾
不過那是後話了

真正想說的是
雖然我們的進度在五六月時緩慢得很(幾乎沒動過)
但還好ben一直推著我們前進
雖然這件事一度讓你很憂慮
不過我想你現在應該已經放鬆很多了吧....呵呵呵
(ben, 我是認真的要讚美你啊, 如果不是你, 以我們的效率大概到了現在仍然..................)
我們在iris家開會啦,出去做街訪啦, 找資料啦...
對我而言都是很新鮮的體驗
加上文化中心提供的courses
幾個月下來其實學到了不少東西
於我而言是個很寶貴的過程


最令我興奮的是
紀錄片這件事原來跟我可以這麼接近
能擁有掛上自己名字的作品
有點像夢想成真的虛浮感


直到昨天晚上
我終於看到了五分鐘的試片
雖然自己在製作上付出不多(誰來教教我呀.....)
但依然會有種開花結果的感覺

天呀!!這就是我們做了幾個月的成果啦!!好欣慰~

謝謝ben, iris和楹楹
給了我夢幻的經歷
我們能否進到下一階段已經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
但至少我們嘗試了也付出了
有了這些經驗本身已經是難得的事
無論如何 這次都只是第一步而已
我們還有很長的將來可以繼續創作和實驗啊

我對我們的作品有信心
希望《澳門馬尼拉》在2008年真的可以在文化中心隆重上演!
gogogo~~


070825 1854

Friday, August 24, 2007

step by step

總覺得到了明天
就象徵自己到了工作上的新階段
到了下個月
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後
希望可以更加安定, 專心也認認真真把份內事做好


謝謝好多朋友們
有心或無意 都給了我力氣往前走



「大個女 工作至上才爭氣~」


070824 0804

Wednesday, August 22, 2007

一秒感動

「...她用文字去說夢去懺悔去自勉去細訴等待的煎熬與忐忑,我跟她說,寫作有時候就是這樣諷刺的一回事:現實的挫敗,有時候會讓你的文字變得更成功更堅實。並不一定是千古以來『文窮而後工』的論調,而是人如何將現實的經歷或者傷痛難過作為養份,轉化成為寫作的動力和燃料,在文字世界裡將一切遺憾與不完美填平補償,而不是老掉牙的將現實挫敗化為書寫題材阿Q地自我欺騙。弔詭的是,原來另一個世界的豐盛美麗,是需要這一世界的荒廢與傾頹來成就的,不可能兩全其美,卻可能兩者俱廢。寫作人面臨的千古困境就是:耗盡心力也只能成就其中之一的我,究竟該讓自己的現實生活順遂一點,還是犧牲生活讓自己的文字世界更廣大更完善?如果我選擇的是前者,或者決定先安內後攘外,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對我鞭撻攻訐,說我不夠堅持?」

--王貽興《另一個世界》


******

痛苦可以激發更多創作靈感。我相信也很肯定。
日子過得太安穩就無暇也無興趣傷春悲秋了,更遑論逐個字琢磨出流麗的文句。


就因為他在《蘋果日報》專欄裡的文字
我很相信王貽興的文學才子形象即使只是個推銷的包裝與技倆
但骨子裡的他仍是那個愛文學愛到吃苦頭也在所不惜的他
很相信

就像我也相信即使楊千嬅的新碟《Meridian》充斥了無甚特別的k歌
比不上很多舊作
但我還是打從心裡相信她是個很有heart的歌手
她的歌聲依然可以感動很多人 包括我
聽她唱歌就像聽她說了很多段小城大事



都是些直覺式的相信而已
無根據也無需要些所謂的根據了。


070822 0856

Thursday, August 16, 2007

kisskisskiss

先順便宣傳一下
雅明商場旁邊開了一家新的二樓書店「讀品書坊」
是間很舒服的書店
有沙發有類似BAR檯的佈置
老闆小姐說將來還會提供咖啡
大家有時間就去看一下吧~
上面的就是他們自家出的書籤啊~~
******
好久好久沒有試過了
一班人夾手夾腳做好了一件事
拿著相機周圍找人自拍
然後大伙去吃宵夜笑得很開心

整個很爽

就像以前在真善美社每次搞完了大活動之後的感動
只要一碗紅豆湯/燒仙草 或者「垃圾攤」裡的一盤炒麵都可以聊很久很久
只不過以前要離開的理由是要回宿舍念書寫報告
現在就變了明天要上班了

我相信這些都是因為袮
I wanna give thanks to the Lord~~

******

最近一直聽《落葉歸根》
是種懷舊但又熟悉的感覺
聽起來就會覺得很暖
可能是被mv裡瀟灑地拉著小提琴的王力宏影響到 XD

******

也許被香港的皇后碼頭事件感染
澳門忽然多了以留住記憶為名的活動
攝影比賽也好, 書店的徵集活動亦然
是好事吧
至少反映著我們都有了保護歷史的意識了

不過「集體回憶」這類名詞提得太多
反而濫到讓我覺得有點煩 也太嬌情了

******

最近很忙
忙著玩又好忙著做事也罷
終於重新令我有著「不能死得太早」的存活力量
一種...扎實的存在

曾經脆弱到想把自己丟棄 到再次回到現在的狀態中
心裡太明白這份正能量實在得來不易
有目標也有盼望。

謝謝謝謝謝謝謝謝。
說不完的感激
還是要先感恩我仍有生命氣息經歷一切。

070816 1228

Tuesday, August 14, 2007

當記者真的是件有趣的事

台灣的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和謝長廷都身犯官司
TVB記者方東昇就站在台北街頭
以總統府為背景
說出一句:

「真正決定台灣命運的可能是法官。」

真是太貼切了
哈哈
一定要記一下。

080814 0730


早上十點消息傳來
馬英九一審被判無罪
我開心到尖叫

是真的 很振奮
如果現在就總統的話他一定贏

真相永遠很難說得清楚
但至少我接受到的訊息後報導
都令我相信整件事裡他是受害者
他是被冤枉的 被故意拖下水的
所以現在才有種「正義被伸張」的感覺

很爽

誰上台都好
拜託不要再讓台灣變得這麼吵鬧和醜陋了
好好的一個地方
就這樣被糟蹋了
很可惜


070814 1118

Saturday, August 11, 2007

小心翼翼 維持表面的和平

在一連串的等待裡

從等頭髮留長到等皮膚變好
從等發薪水到等假期
從等期待中的新書新戲新碟在澳門有得賣有得看  到等自己儲夠閒錢捨得買一雙漂亮的高跟鞋與一台相機
從等與朋友見面聊天到等遙遙無期的和你下一次的見面

漸漸便磨出耐性來

這一點從來都是我欠缺的
跟我最熟悉的人如你或是我家人
便知道我是想到什麼馬上就要什麼的心急鬼

但慢慢明白
事情很多時候都與我所想望的背道而馳
即使不是完全逆方向
也可能是要走過一些冤枉路才有可能到達目的地

逐漸就慣了

可以鎮定地處理令我失望的事情與落空的期待
而且還可以抱著希望等待下一次

我想把這種改變歸類叫做成熟
在脫離學校走進社會
背著另一種身份角色的時候
這也許是必然的過程
但當自己可以敏感地感受到自身的轉變
畢竟還是件值得興奮的事

早就不應該是無知小女孩了
雖然焦慮急躁還是時時會出現
不過一切都會變好的

一定會好起來的。

就像掌心的那道傷口
從流血刺痛到結疤脫皮
過程中再多不便
都一定會好的
時間問題而已


謝謝你。


我真的好想念好想念政大的所有
和你在我旁邊的時光。

Friday, August 10, 2007

追趕

廖偉棠在北京旅居五年
成就了《我們在此撤離, 只留下光》的漂亮紀錄

而我其實在台灣也已經住了四年半
人生差不多五分一的時間就花在寶島上
後悔那幾年沒有做更多值得豁出去做的事
錯過了就回不去啦
不過沒有影像 至少還有文字
數本日記和無數零落的札記提醒著自己曾發生了什麼事

想說的其實是
應該好好把握機會見證現在的生活 現在的澳門
這裡的改變速度
連澳門人都快要跟不上了

Tuesday, August 07, 2007

記下來。

想起了那天下午
我們坐在小泉居
剖析著自己為什麼總是不太懂跟同事打交道
最後得出的其中一個結論
竟然是跟母校有關

我還是覺得這種事跟個人性格比較有關係吧

我常常在想
到底我要打開自己(還是要索性改變?)到一個甚麼程度
才不會讓其他人覺得我自閉而我又覺得舒服?


會做人比會做事好像更重要。


******


一個電話打來
又要說再見
在電話中我尚可用沉默掩飾起伏
但一掛線眼淚就潸然落下 擋都擋不住

繼續倒數。


用我們的方法
分攤著共同的心情。

Friday, August 03, 2007

今期主角



上面這隻看起來很兇的波斯貓
有個很寵物的名字叫做"嘟嘟"
牠有長長的鬍鬚和可愛的尾巴
最有趣的地方當然是顏色不一樣的兩隻眼珠
也許牠有個很離奇的身世也說不定
可惜牠自己不會跟我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嘟嘟其實是之偉家的貓咪
有關牠的一切我都只是聽說的
聽說牠是別人的朋友送來的貓, 聽說牠有次離家出走了, 聽說牠的毛被剪掉了, 聽說牠很黏人, 聽說聽說....
好像很認識牠
但其實我也不過有時候在電話裡聽到牠喵喵叫而已
連真人(真貓?!)都未見過


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何嘗不是這樣
以為已經夠認識了
才發現那些頂多只是常相處而看到的表面那一層而已
而且 都只是「聽說」的

自從你家養了超頑皮的miga以後
對貓的好感與日俱增
雖然miga現在已經不知所蹤(希望有好人撿到牠, 對牠好一點)
只剩下幾幀過度活躍的牠跳來跳去的照片
不過牠實在是讓我重新喜歡上貓咪的重要角色
當然還有愛貓界經典,
由Peter Gethers寫一隻蘇格蘭捲耳貓"Norton"生命三部曲的三本書:
《生命中不可抗拒之喵》、《貓眼看天下》和《再見了,諾頓》
讓我經常幻想將來一定要養一隻像Norton一樣精靈可愛的捲耳貓...........

後來我發現
其實身邊愛貓的人還真的不少
就像懷孕的人會忽然發現路上有很多孕婦的道理一樣
面對這些可愛的動物
為什麼有人會捨得虐待牠們呢...................


(P.S. 新聞傳來, 鄰埠有個媽媽竟然把自己的3歲兒子虐待至死, 還放在膠袋當內垃圾一樣丟掉, 連對親生骨肉都可以狠心至此, 是不是對於虐畜也不需要太驚訝? OH MY GOD..............................................)

Thursday, August 02, 2007

信任的樣子

「其後我為此生愛恨拔足狂奔.」


這是打開張懸新專輯《親愛的,我還不知道》
映入眼簾的第一句話

好有意境的話
是那種一看就會有畫面
然後勾起了種種回憶的句子
馬上就喜歡上了

就讓她的溫柔嗓音
陪我度過那些寂寞無依的日子
這個看起來很帥但其實長得有點平凡的單眼皮女生
在音樂裡竟然如此具有力量

妳問我會不會很痛苦
其實我寧願有刺痛的感受
那比「習慣了」較不殘忍
我倒是怕自己對你的缺席熟悉得太早
希望那種哀怨感覺常常來襲來提醒自己

*******

『世界紛紛擾擾喧喧鬧鬧 甚麼是真實
為你跌跌撞撞傻傻笑笑 買一杯果汁
就算庸庸碌碌匆匆忙忙 活過一輩子
也要分分秒秒年年日日全心守護你 最小的事』 (五月天《最重要的小事》)

昨天出去了大半天
滿街的人和車和塵埃和廢氣和噪音
進到不同的店裡就是喧嘩、電視聲與煙味(哈哈其實最吵的會不會正是我們那一桌)
拖著疲乏和滿身煙味的身軀回到家裡
洗完澡看新聞
繼續是連串的皇后碼頭衝突畫面

我只想到
有你最可貴的地方
是你總是可以讓我安心

無論外面如何如何
你好像都能穩定地成為一個為我遮風擋雨的避風港
雖然我這艘船很愛走來走去坐不住
不過你卻一直都在

就像張懸的歌一樣
輕柔地安撫人心。

是一種令我放心的存在。

Monday, July 30, 2007

粉絲時間又來了

有了youtube這偉大發明
連馬家輝躲在文字背後的謎樣聲線都終於被拆解
讓我聽得見


跟想像有段距離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把他的聲音幻想成是陳志雲式的充滿抑揚頓挫
即使不那麼富有感情, 也應該會有厚度一點
但卻原來是有點高音, 有點單薄, 很像阿伯, 聽起來遠不如他的文字般具氣勢與說服力


不過沒關係
一點關係都沒有
跟我以為的不一樣不代表就是不好
我是很認真地愛看他寫的東西
這對他和對我而言都應該比較重要


對一個作者的認同實在不能兒戲
直搗人心的文字
其力量足以使人從內到外產生翻天覆地的驚人轉變
始終一生的果效是真的由心發出的啊。


「夏風吹至,在守夜的漆黑裏,只要有一個人立志寫下皇后的故事,皇后便將以另一種形體存活。抽象的形式,唯一的形式,記憶只能存活於言說裏,這是不幸,亦是大幸,當我們根本保衛不了什麼,只好加倍努力地保衛自己的意志,因為這將是最後可以依靠和自豪之物。


一旦失去抗爭和言說的意志,才是徹底地失去一切。」

---馬家輝 《皇帝與皇后》






Thursday, July 26, 2007

思念是種病

沒有了你陪我看
即使電影精彩得如昨晚的《畢業生》
都永遠比不上那些畫質奇差的《七宗罪》、《沉默的羔羊》和《8MM》
笑到流眼淚的《School of Rock》
髒亂吵鬧的二輪影院裡的《奇蹟的夏天》
甚至是微風裡的《衝擊效應》, 華納威秀的《如果愛》, 絕色裡的《BABEL》, 台中華納的《Miss Potter》
等等等等


那是什麼電影什麼戲院都永遠比不上的

當身邊最會跟我看電影的你不在的時候





『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 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
--張震嶽 《思念是一種病》

Tuesday, July 24, 2007

搏炒

這一陣子常常這樣對自己說:
「如果我可以什麼都不管,我會跑去Starbucks做泡咖啡的店員,或者可以係邊度有書做也很好。」

都是說說而已
因為前題是「如果可以什麼都不管的話」



可是我今夜忽然想:


有什麼好管的? 有什麼好顧慮的?做就做呀!

Land of Plenty



已經第二次看了
心情比上次更戚戚然


在萬千的抉擇裡可能真的不存在絕對的對錯
但在喊打喊殺聲中為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時
有沒有想過有些傷害其實並不必要?
真正的敵人從來並不在你的控制範圍裡
受罪的只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

浮華盛世裡雖然金光燦爛
卻遮蔽了心裡的目光與感受
也對一些連幫助自己的能力都沒有的人看不上眼


也許這裡也變成了一個land of plenty
但love 和 forgiveness 卻被遠遠地丟在背後了
連人情都逐漸褪色



富裕得好空虛。



「絕大部份美國人在911之後,都偏向支持自己的國家,這點我很明白。不過隨著時間過去,這種愛國情懷卻漸漸被濫用。從我這個來自歐洲的異鄉客眼中,看到真正價值被扭曲,看到『自由、解放、民主』等字眼在國內泛濫,最後變得虛偽,令人反胃。」

---《Land of Plenty》導演Wim Wenders

Monday, July 23, 2007

從前從前




因為一些原因
重新把存有德宣照片的光碟放到電腦裡放
照片一張張翻出
三年前臉還很圓、頭髮還短、一臉稚氣、左手的疤痕顏色還很深
在沒有人認識我們的地方
做了些很瘋狂的行徑


我們是GIRL AREA
我們在臨離開之前要去超級市場狂掃莫扎特的巧克力做手信
我們在巴士上地鐵裡用國語說著我們的故事
在各處名勝古蹟與古堡前擺著搞笑的POSE
我們坐馬車
吃到歐洲真正的熱狗
看到了以前只在電影裡看過的歐洲公路
自己買菜煮飯
住在青年旅館裡還有著像童話故事一樣的傾斜屋頂與天窗
在別人的國度裡看到一個城市可以如此的整齊有序而明亮,而不只是人和車和滿街噪音與廢氣
同時也見識到大學應該長什麼樣子
而且讓我擁有了第一次在異國迷路與坐長途飛機的經驗

當然以上的都不是那行的真正目的
但那些回憶足以令哥廷根和萊比錫這兩個德國城市
成為我生命裡有著燦爛顏色的重要一塊
不能少的是遇上了很多張本來天各一方的善良面孔
交換了彼此的心事
分享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些東西


不知不覺已經是三年前的事
往事雖會封塵甚至成為模糊的一頁記憶
但一看到以前的照片和文字紀錄
自自然然就會放下手邊的工作
停下腳步重新品嚐那些日子裡的二三事



P.S.

今天像往常一樣, 像影印一樣複製著工作與生活
可是又硬是要把今天當成是個特別的日子來過
這是你的也是我的新階段

咱們一年後再見。


Saturday, July 21, 2007

「專心打理自己的故事」

當缺席成為一種常態
逐漸覺得這不是需要問題
而是切切實實的真情實感
也許還夾帶著些依賴
但當明白有些話只能也只會對一個人說時
就知道無論最後落到什麼光景裡
仍能坦然面對自己和對方
對得起所有那些有汗有淚的純粹付出與得到

我沒忘記那個比喻
讓這朵花頑強地開下去吧
結出的果子是甜是苦
時間到了就會揭曉

無處不在的野獸

(轉載自七月十三日《明報》論壇版)

Feeding the Beast  蔡子強
(作者為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古時候,當基督徒遭受迫害時,其中一種慣常的命運,便是被投到鬥獸場之中,餵飼那群窮兇極惡的猛禽兇獸。面對場內那些張牙舞爪、餓得雙目發光、垂涎欲滴的獅子野豹,以及場外那伙幸災樂禍、意態若狂、大呼小叫的觀眾時,基督的門徒仍舊選擇平靜的圍在一旁,以禱告來感謝神的恩賜,以及殉道的榮耀。

我從來不覺得一個人的私隱,應該如此為了公眾的好奇心,而纖毫畢現的暴露於每個人面前。「公眾利益」絕對不等於「公眾趣味」, 「公眾知情權」也絕對不等於「公眾八卦權」。政府(又或者傳媒)有必要確認過程中有否牽涉利益輸送、業務衝突,但除此之外,一對成年男女在房內做了些什麼,當事人或許需要向家人以至自己的信仰負責,但卻絕對沒有必要鉅細無遺的向旁人報告,尤其是那幾個張牙舞爪的立法會議員。

英文有句話叫做「Feeding the Beast」,用來形容今天的傳媒生態。放在今次這件事件當中,最是貼切不過。上周五之後,緊接幾天,每天一眾傳媒都嘗試在屍體上,拚命撕扯和吸吮出最後一分血肉,結果整個港台都被牽連進去。而我們,就是鬥獸場外,那伙幸災樂禍、推波助瀾的觀眾。

在這個困難的時候,自己沒有什麼可以做,只能把上述這段文字,以及旁邊的一幅畫——格羅姆於1883 年畫的《最後之禱告》,送給香港電台多年的朋友們。希望他們能在這片腥風血雨中,仍然保留到一份心內的平安。


網路上找不到文中提到那幅格羅姆1883年的作品《最後的禱告》的圖片
不過那不是重點
我只想藉這篇文章來說現在的媒體真是離譜到不得了
(至少我在報攤上可以看的到的 的確如此)
作者說的是朱培慶事件
但放眼看過去 沒良心的媒體不正是一抓到別人痛腳就極盡侮辱能事?
想想看Yumiko, 還有A小姐B先生, 還有大小明星的花邊新聞

我昨天看到一本雜誌封面
照例是女星穿泳衣走光的照片
我非常納悶:
你可以想像嗎? 全部鏡頭就像是在等她走光的那一刻而存在一樣!
這不是病態是什麼? 我覺得甚至是變態
而這種書又真的有銷路!! 要昏倒了...

如果說現在的小孩太早熟, 又或是太早做一些難以接受的犯罪行為時
不妨先檢討一下
大人到底留了些什麼榜樣陪他們成長?
上樑不正的結果,還用說嗎?

繼續當粉絲



是日精選:馬家輝《我們》

期待已久的一本書

今天終於讓我看到它了

雖然這個月財政緊絀

但還是二話不說就把它拿到收銀台前

滿心歡喜把它帶回家~ :D

那是magic

我一直都很想問一個問題:

為甚麼哈利波特會這麼受歡迎?

看到排隊的人龍
心裡不禁莞爾
就像早前搶買iPhone的人潮一樣
又不是之後沒得賣, 緊張什麼?
更不要提在那些盲目搶購Anya Hindmarch "I'M NOT A PLASTIC BAG"的人了
那根本是個笑話

關於哈利波特的疑問
我的確想了好多遍
卻從來沒有「買一本來看看」的慾望
儘管很多年前我的確有死纏爛打地叫我媽買第一集《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給我看
(超過一百塊的書的確很貴所以要纏她才肯買)
那時還真的是「走在書界潮流尖端」呢!
(話說中文版那時來勢洶洶地在港澳台發售但初時迴響不大)
不過後來翻一翻就沒耐性繼續看下去了
(太厚了...)
現在還靜靜地躺在我書櫃的某個陰暗角落裡

不過今天看到明報一篇報導
竟就可以有點理解這本書到底憑什麼紅成這樣

陪伴十年 「哈利世代」心不捨 (明報)
07月 21日 星期六 05:05AM

【明報專訊】當第1集的哈利波特自霍格華茲得到第一隻貓頭鷹時,他們剛學會用手機跟朋友聯繫;當第3集的哈利認識天狼星時,他們也成了初中生;當第5集中哈利與女孩初吻,他們亦開始拍拖戀愛。

隨著哈利最後一集今日開售,陪伴哈利一起成長的「哈利世代」,亦要準備跟這位老朋友道別。

「跟哈利與好朋友道別無異」

19歲的哈珀自言整個少年時代都讀《哈利》,感覺就像跟哈利一起成長。「我15歲時,所經歷的跟他十分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我不用一天到晚都跟邪惡巫師決戰。」

「哈利世代」跟哈利年齡相若,對書中描述的校園生活分外投入。17歲的克林南憶述10歲首次閱讀哈利波特:「我跟哈利差不多年紀,我正做他會做的事,這十分有趣。」

14歲的布里德,自8歲起每次《哈利》出售都會半夜排隊。《哈利》系列完結,她正好初中畢業,同學各奔前程。「眼見朋友各散東西,你含淚跟他們擁抱話別,不知何時再見。這跟哈利與好朋友道別無異。」

她跟朋友都在哈利一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總希望校長能夠像鄧不利多,或希望有個像榮恩般的朋友。我們總會從哈利、榮恩和妙麗身上找到認同。《哈利》創造了一個新世界,而那個世界就在眼前。我和朋友總愛扮被霍格華茲取錄。我覺得霍格華茲的錄取信堪將哈佛的比下去。」

為迎接最後一集,19歲的里夫斯在24小時內快速重溫了6部《哈利》,但他強調在讀第7集時會放慢下來,細細玩味。哈迷網頁Mugglenet.com的創辦人施帕斯也估計,自己讀到《哈7》最後幾頁時會百般滋味在心頭﹕「也許每一頁都活像死亡時針倒數。」

美聯社/問詢報


一本小說的系列陪伴著自己成長
誰會捨得它結束呢

Thursday, July 19, 2007

orbit

阿士匹靈  陳奕迅

曲:陳奐仁
詞:黃偉文
編曲:陳奐仁

離別你的那天起 腸胃有種腐壞味
連視覺都極依稀 想舉手也舉不起

誰是我的口香糖 誰是我的特效藥
如若腦袋記不起 神經總不會想不起

喉嚨痛得要死 全沒有心機
卡拉今晚不OK
還頭痛得要死 如就要DOWN機
救藥卻在洛杉磯 遲來幾班客機

連藥費都付不起 懷念已經利疊利
難道要倒地不起 情感先給我沖沖喜

過得到今晚 其後尚有兩萬晚
煉過仙丹 亦怕孤單
還害怕再吃再痛都不會減


喉嚨痛得要死 腸胃也翻起
好比吞了洗衣機 

還頭痛得要死 眉目也縮起
要是這是為你起 如何和醫生說起

如何和醫生說起




嘉義和澳門其實隔了多遠呢
我只知道那裡有雞肉飯, 以前去短宣也路經過
剃光頭過著像坐牢一樣與世隔絕的生活會是什麼滋味
哈哈
一切都很難想像
加油振作堅強地撐著
要好好活著出來見我 :D

Saturday, July 14, 2007

想說

當人心與社會在相互作用下
變得越來越現實之時
有些最簡單的東西好像已經被人遺忘了

如 善良,誠實,禮貌,愛心,謙遜,公德心...
這不是老土,這是美德


*******

添說
任何形式的藝術創作都需要創作者夠「靜」
只有沈靜
才能空出耳朵和心,去聆聽和觀察周圍的東西
這是藝術作品的第一步

我不得不想到底我最近的生活型態是否適合排戲,拍紀錄片和拍照
我連想好好寫篇文章或讀點書都不行了
又忙又累, 心浮氣躁
真覺得自己白白糟蹋了這些好機會,怕自己不能拿出最好的貢獻
懊惱 >"< 想起了廣告系畢展的slogan: 「學會飛翔以前,先學習思考」

******

有個朋友剛大學畢業, 要去日本宣教一年
看他的代禱信其實很感動
可以忠於呼召並且付諸行動,是件神聖又勇敢的事

加油。我為你禱告。

******

雖然綵排取消, 讓我白白犧牲了去大陸飽吃一頓的機會
不過重返了游泳池的懷抱
頓然身心都舒暢了不少
哈~

謝謝主一直與我同在
提醒我「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
我所得的,你都為我持守。
:)

Thursday, July 12, 2007

一 期 一 會

已經看完快一個星期了
興奮心情猶在
不管是對於劇情帶來的感動
又或者單單因為看到現場的林一峰(呵~這一點很重要)

不過
那些愛與遺憾, 笑聲與眼淚
除了可以收在心裡逐吋回味之餘
還可以大搖大擺地穿到街上~ya~ XD




Monday, July 09, 2007

先來介紹一個人,她叫Patti Smith。

(以下文章轉錄自張鐵志blog"Sounds and Fury" )

詩、搖滾與反抗:Patti Smith
(本文刊登於印刻文學雜誌2006年四月號)

搖滾是一種屬於人民的、擁有最原始能量的藝術形式,並且具有融合詩歌、政治、心靈和革命力量的可能性。-----Patti Smith

1.
2006年二月,我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表演廳中看Patti Smith和與他長期合作的吉他手Lenny Kaye兩人演出。在簡單的舞台上,Patti先是緩慢地念起了她的詩集,然後吉他聲開始加入,從簡單到逐漸激昂,Patti的朗讀聲也越趨高亢,彷彿邁向一場幽緲深邃的性高潮般不斷攀升,不斷攀升,直到你分不清楚她是在歌唱還是在吟念。這是最纏綿與激情的一場交媾,詩與搖滾的交媾。

整整三十五年前的二月,這兩個人在紐約東村的詩歌地標,聖馬可教堂(St. Marks Church),第一次合作表演;這個活動是每週一次、行之有年的「聖馬克吟詩計畫」(St. Marks Poetry Project)。Patti Smith是第一次受邀在這裡朗讀,那時她只是紐約街道上無數個詩人中之一;為了這次演出,她邀請了吉他手/樂評人Lenny Kaye為她的詩伴奏。觀眾只有幾十個人,卻是紐約地下文藝群落的活躍細胞:藝術家、演員、作家、歌手,和Patti同輩但更早成名的詩人Jim Carroll,以及偉大的前輩詩人Allen Ginsberg。

這一晚成為搖滾樂史上的傳奇。他們兩人用文字的力量融合三個和弦的節奏,宣告了一種新藝術形式的誕生,一種新的搖滾樂的可能;當演出結束後,紐約的邊緣詩人Patti Amith自此蛻變為一名搖滾史上最偉大的女性音樂人。Patti先是一名詩人,才是一個搖滾樂手。不,無論是什麼身份,她自始至終都是一名真正的藝術家。

高中時,她沈迷沙特、賈涅(Jean Janet)和爵士樂。畢業那年夏天,她在工廠的生產線工作,被疏離與寂寞包圍,然後在工廠附近的書店發現了他一生的精神指引:法國象徵派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

他也同時愛上懂得用自己的聲音吟唱詩的語言的Bob Dylan、把搖滾樂變成魔鬼來征服人類靈魂的Rolling Stones,用靈魂去縱情嘶吼的女歌手Janis Joplin。她成為無可救藥的搖滾使徒。

1967年,Patti Smith來到紐約,一個屬於所有波西米亞族的天堂與幻影的城市;她可以自在地穿著她一貫的中性服裝,而不會被任何人投以奇異的眼神。此時的紐約,正經歷一場又一場的藝術暴動。從五零年代開始,繪畫上的抽象表現主義,和文學上敲打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詩人就點燃了城市的慾火;安迪沃荷的藝術計畫「工廠」(The Factory)此時正全面挑逗紐約的藝術、劇場、電影和音樂;和沃荷合作的 Velvet Underground則用一種新的噪音挖掘這個城市與人性的黑暗;東村的「聖馬克吟詩計畫」在小心翼翼地傳遞著詩的體溫。


一如大多數來到紐約的年輕人,Patti和青春時期的愛人Robert Mapplethorpe雖窮困地生活著,卻貪婪地吸收這裡的無限養分,用藝術把自己終日灌醉:Patti在書店和玩具店打工,從事劇場演出,在音樂雜誌如滾石(Rolling Stones)撰寫樂評,認真地作畫並且讀詩、寫詩。她身上滾動的血液是竄流在紐約最波西米亞、最反叛的文化:熱愛Jackson Pollock,崇拜Bob Dylan,以敲打的一代詩人Allen Ginsberg和William Burroughs為精神導師---後來和這兩人成為一生的摯友。


2. 
1972年的那場傳奇演出後,Patti還沒想到要成為搖滾樂手,而繼續偶爾和Lenny Kaye演出他們配有吉他聲響的詩歌朗讀。直到1974年,他們準備進入搖滾樂的世界。

他們開始在紐約的幾個場所演出,尤其是在東村一個破敗簡陋的小酒吧,叫做「CBGB」。那時沒有人會知道,這個場所會成為下一場搖滾樂革命最重要的秘密基地,搖滾樂的界限將在1975年後被徹底重新定義。

先是一支叫做「電視」(Television)樂隊以獨特的音樂風格在這裡演出,然後和他們相熟的Patti---因為「電視」的主要成員Tom Verlaine和Richard Hell也混跡紐約詩圈---也開始在這裡表演。接著,一群念藝術的學生組成的Talking Heads加入表演,另一群看來高高瘦瘦、穿著皮衣的街頭叛逆少年The Ramones也來了。在這個簡陋狹小的舞台上,他們輪番彈奏起與外面那個光亮白晝下音樂毫不相干的聲響與節奏。人們開始稱呼這種新的音樂美學為叛客搖滾(punk) 。


Patti Smith在1974年獨立發行了被稱為史上第一首叛客單曲:“Piss Factory/Hey Joe",並在1975年發行了他們首張專輯The Horse,一張至今聽起來仍讓人顫抖高亢的音樂。


沒有比這張專輯更能體現Patti的創作核心。意念上,高密度的詩句承載著瑰麗詭異並時而灰暗神秘的意象,這是屬於韓波和William Black的搖滾樂。音樂上,如果同一年Bruce Springsteen的經典專輯Born to Run是立基於搖滾樂/民謠的主流傳統上,那麼Horse就是建立在美國搖滾樂的幽暗逆流上-------Jim Morrison、Velvet Underground,提出一個前衛的、超現實主義的新美學想像,技巧上粗礫生猛,但結構上卻更繁複。


由他青春時期愛人所拍攝的專輯封面同樣是音樂史上最讓人難忘的封面之一:削瘦的Patti穿著白襯衫、黑領帶,肩上披掛著黑色西裝外套,這個曖昧的、中性的,孤傲不遜的形像,完全不同於傳統女歌手所要求的性感形像。


這是一張在各種美學意義上都無比激進的專輯。

3.
1970年代的後半,Patti又發行了幾張毀譽皆有的專輯。就在她事業進入高峰的八零年代前夕----她們最後一場表演是在佛羅倫斯的七萬人大型演唱會----她決定退隱。這個決定主要是因為她找到了尋找一世的愛人,另一個搖滾先驅樂隊MC5的成員Fred "Sonic" Smith,並隨著他嫁到底特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她認為在那個時刻該說的話都已經說完了。

最後一場演唱會的最後一首安可曲是一如以往,他翻唱六零年代樂隊The Who的經典名曲「My Generation」,她並高喊:「我們創造了這個時代,讓我們奪權吧!」

在全場的激動歡呼之後,整個八零年代,Patti消失於世人眼中,在底特律過著平靜的家庭生活。沒有音樂作品,沒有公開演出,倒是在文學創作上出了幾本書。1988年,她和先生合作的專輯The Dream of Life出版。次年她的一生知己、現在已經是當代重要攝影家的Robert Mapplethorpe因愛滋病過世,1994年她深愛的丈夫過世,一個月後他親密的兄弟也離開人間。這是Patti人生中最巨大的傷痛時刻。

她回到紐約,開始重新進行音樂工作。當年這個城市孕育她的創作生命,而如今則是在各個角落都不斷迴響著她的歌聲。復出的第一場表演是詩人金斯堡邀請她共同參與一場聲援西藏的演唱會,然後是狄倫邀請她為在東岸的巡迴演唱開場---兩個六零年代的巨人一起幫助她重新出發。


現在的Patti Smith,已經不僅是媒體習於冠上的「龐克教母」:她的影響力遠不只於七零年代的龐克革命。八零年代以後最重要的搖滾樂隊,美國的音速青春(Sonic Youth)、R.E.M.,愛爾蘭的U2,都指出Patti是她們年輕時最大的啟發源頭,更不要說過去三十年無數的女性搖滾樂手在她身上找到了力量。

她的影響力甚至早已超過搖滾和流行樂,而成為這個時代的文化資產。在2004年出版的精選集Land中,美國重要知識份子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寫了一段禮讚;05年法國文化部也頒給他一個榮譽文化獎章Commandeur of the Order of Arts and Letters,之前得獎的正是桑塔格和其他文學家。


她更是當前美國活躍的進步份子,積極參與各種社會議題,不論是環保還是人權,並且是美國最著名的左翼社運健將Ralph Nader的好友,甚至幫他在2000年競選總統。

事實上,在Patti的搖滾與詩中,始終沒有缺乏對社會改造的熱情,從早期對伊索比亞問題的關心,對胡志明革命精神的致敬(“Gung Ho”),到批判中國鎮壓西藏(“1959’),和美國出兵伊拉克(“Radio Baghdad”)。


Patti和死去的丈夫所合寫的政治歌曲”People Have The Power”,更成為九零年代至今的抗議歌曲經典----相對於其他口號性抗議歌曲,這首歌仍然充滿詩意。2004年一群重要音樂人包括Bruce Springsteen、REM為了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凱瑞舉辦了數場名為「為改變而投票(Vote for Change)」的演唱會;在每場演唱會結束時,他們都合唱這首歌。Patti說這首歌的意義,是人民原本擁有力量,但是他們都忘記了如何展現這股力量,所以希望這首歌可以提醒他們,並且激勵他們積極去行使權力。

I believe everything we dream
can come to pass through our union
we can turn the world around
we can turn the earth's revolution
we have the power
people have the power 

而Patti自己真正擁有的反叛力量不只是來自政治介入,而是對音樂的態度。他的信念是,好的搖滾樂應該要有人道關懷、政治關懷、對人生的探討,以及詩意。這正是從Bob Dylan到U2都一脈相承的。

當年叛客革命目的就是要重新把搖滾樂從商業機器爭奪回來,要把搖滾樂建立在最直接和群眾的連結上。而三十年後,他還是如此深信。

在英國音樂雜誌Q頒給他的「最具啟發獎」(The Inspiration Award)典禮上,她說,「我們要記住,音樂人不是來這裡服務媒體的;媒體也不是來服務音樂人的。如果他們兩者真的有服務的對象,那就是人民」。


4.
2004年五月,我重回那個革命現場-----在紐約的CBGB看Patti的表演。看著台上的她,沒人會相信她已經幾乎六十歲了,並且經歷過這麼多人生苦痛。她是如此地充滿搖滾樂的爆發力,充滿對世界的熱情,並不時流露出小女孩般的靦靦與真摯的笑容。我懷疑,或許是我不小心跨越了時空,來到了1975年的紐約。

的確,從七零年代中期到二十一世紀,CBGB外面的一切,不論是紐約的地景,或搖滾樂的世界,都已經歷巨大的變化,但時間似乎停滯在這家小酒吧裡。這裡的舞台一樣窄小破舊,舞台上的Patti Smith毫無改變,始終是真正的一名藝術工作者與理想主義者。


三十年來,當她的前輩如Lou Reed已經成為中年雅痞的高級鄉愁消費,或被她啟發的晚輩如Bono或Michael Stipe都是以搖滾巨星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時,Patti Smith卻始終維持他一貫的叛客精神:拒絕商業化、以低票價在小場地演出、遠離整個明星體制,而在紐約的下城靜默地做她的音樂、攝影與詩。


這場表演的最後一首歌同樣是People Have The Power。當現場擁擠的群眾一起熱情地合唱時,我徹底瞭解搖滾樂何以能夠燃起人們對世界與生命的熱情。

是的,還有誰能比Patti Smith以更優雅的姿態表達搖滾與詩的安靜與噪音、憤怒與狂喜呢?而在這些詩句中,我們開始學習如何在搖滾樂中找到自由與解放、誠實與反叛,以及永不妥協的精神。


她這個人、所做的事、所抱持的信念
固然充滿了爭議性
但我之所以在這裡提起她
是覺得一個人可以幾十年來堅定地抱持信念是件可貴的事
更重要的是那一句"People have the Power"

上次和Ben說到
澳門處處都有問題而且都有人不滿
但人人都似鵪鶉一樣不肯開口
又或者甚麼事都消極地認為「講左都冇用架啦!」而作罷
好聽一點叫做「逆來順受」
說穿了其實就像是被擺佈一樣也無所謂
也無力掌握自己的命運

澳門是屬於每個澳門人的,坐在家裡抱怨不會產生絲毫改變
或者更慘的是,有些人根本不認為那些問題跟自己有關係
無論如何我始終相信
澳門的確有一些有心人在憂心和關注同樣的社會問題
而且都希望自己能出力做點甚麼
欠缺的可能是一個平台
以及如何眾志成城地集結成一股足夠改變些甚麼的力量吧
如Patti所言
我們應該要行使這本來就屬於我們的權力

始終都是那句"PEOPLE HAVE THE POWER"
不能灰心也不應灰心
一旦不再抱有改變的盼望
那還能如何希冀這裡不要再墮落下去呢

Patti Smith讓我想起林生祥
澳門有可能出現這樣的一個革命性人物嗎?
最重要的反而不是現象能有多少改變,而是有人願意捍衛心底信念而站出來了!



延伸聆聽/觀看:
Patti Smith 《People have the power》
《People have the power》歌詞
林生祥婉拒領取金曲獎片段

Thursday, July 05, 2007

荒謬。

【轉載】社會墮落由集體拜金開始 沈尚青
(07.7.5 澳門日報副刊)

到山頂醫院探病,三時多離開,想到何東圖書館。在醫院大門等的士,等了二十分鐘,見到一架又一架的士冚旗拒載,即使有客下車,司機亦把紅色紙板蓋着咪錶,絕塵而去。

我折回巴士站,希望轉移陣地,會搭到的士,但連在加思欄馬路經過的車亦冚旗,終於我要乘巴士才能離開。

翌日,同樣時間,我在醫院大門口遇到同樣的現象。載我上山頂的司機索性不在門口停車,在隔道把我放下,瞧也不瞧坐輪椅的候車者,加速離去。

我知道若任由坐輪椅的病人和他的年老照顧者這樣子等車,天黑也回不了家。正好一輛麵包車的士載客駛過來,我站在車道中間,伸手攔截,不讓車子走過去,客人下車後我守着車門,司機無奈問我去甚麼地方,我向輪椅病人招手,就是不敢離開已打開了的車門,病人與家人終於上了車,雖然看見司機有不高興的神色,我還是連番多謝他。

的士司機在醫院區集體拒載,我問一位退休的士業人士,他認為不可能。因為客人一上一落,司機完全不需等候便有客,這是雙方有利的事。晩上趕乘的士上班途中,問現役司機,何以在醫院區拒載。司機大條道理說:“當然不載,我也會冚旗,若這轉車要去三盞燈,你豈不嘔血?在醫院出來的人,會去氹仔路環,會去關閘嗎?我冚旗去葡京,通街都是客,為甚麼要載醫院出來的人?載一個蝕一個。”

這番說得理直氣壯無愧色的話,令人倒抽一口氣,退休同現役的士佬講法迥異,可見澳門人心的蛻變,已由正常變為涼薄,為了多賺兩個錢,可以昧着良心,放棄行業以至做人的基本責任了。

如果把問題拿出來討論,業界中人一定會歸咎於車租的壓力,不會檢討在醫院區集體拒載本身的卑劣含義。生活壓力從來沒有輕過,是否為了“生活壓力”,我們就放棄人格與做人原則?

最近聽到不少令人不開心的事:有家長鼓勵甚至迫不願意投身莊荷工作的子女入職,沒有想到他們要付出巨大的健康與心理,甚至可能染上賭癮的成本,就只看到那幾個錢。也有年靑人受不住錢的引誘,放棄學廚、學護士等建立個人事業機會,投入賭業搵快錢;連年幼女兒受後父或男朋友性侵犯的母親,“為了生活”和維持與男人的關係,不肯保護親生女,諸多隱瞞……我們溫純的人心走向墮落,由集體拜金開始。

真的

以為愛 夠了
想不到 路好曲折
我們對了錯了 要了給了 卻都忘了...



真的不容易 才走到這裡
連淚水都珍惜。

--yanzi《真的》

Tuesday, July 03, 2007

身不由己

張開嘴巴想說卻無話
這幾天反覆在想都還是理不出答案
我不知該如何回應
是生氣是不憤是不甘心還是什麼
我也不清楚
總之就是很灰心

你要怪就怪吧
我不是故意的
但真的一句話都吐不出來

Monday, July 02, 2007

不懂

完成了一切程序
我終於拿到了澳門的駕照

小時候我總以為「有車牌」是大人其中一個必要的身份象徵
但今天我終於握著澳門和台灣的車牌時
我只能說那是個美麗的誤會

都二十幾歲了
還在發小孩子脾氣
你可以這樣想我
但我只能說這都怪你太殘忍

Saturday, June 30, 2007

變幻原是永恆

明天便是7月1日
除了是香港回歸十週年
更是2007下半年的開始

原來我已經有四年的7月不在澳門度過
足跡從台灣踏至德國哈薩克再回到台灣
滴著汗吹著風或是淋著雨
度過了一輩子難忘的時光

終於還是不得不地回到澳門來
七月跟從前一樣
依然是個忙碌的月份
我其實不很肯定我在做的或是即將要做的是不是真的就是我喜歡的
但既然選擇了就該好好認真去對待

每個人都有必須要走過的一些路
經歷之所以unique正是因為那只有自己可以面對可以overcome
我看著她的space裡的文字和希臘照片
聽著絲襪小姐的大溪地的夢
心裡好羨慕

有一些人就是如此悠閒地活在那個安靜而平和的地方
天很藍水很清陽光燦爛人們都很友善的樣子
好像世界本來就是那麼簡單而美好
而我在這裡
又在爭爭爭追追追什麼

Friday, June 29, 2007

以不變應萬應


德國基斯塔(Geesthacht)附近的核能廠變電所6月28日發生火警,但警方說,反應爐並未受影響。圖為消防隊員28日在撲滅變電所的火勢後噴灑滅火泡沫時,一群羊在附近悠閒地吃草。

路透/Morris Mac Matzen (發稿:楊幼蘭/李中慶)

---

F U N N Y ~ XD
特別是caption
有種難以言喻的幽默~
羊這種動物為什麼會莫名其妙地充滿喜感呀!咩~

Thursday, June 28, 2007

失物無法認領

光是作者的序
已經夠吸引我了。


「不過,蘊含在書裡的失落感,以及結尾所傳達的希望,恐怕僅有成人才能領會。事情合該如此。人生有漫漫時間可透過磨難來教導我們;童年就該有自己天真與平安的時刻。」
呼,你也應該明白,
成長意味著比重很不一樣的「捨」和「得」
不管你願不願意
每一個人正是這樣一步一步走著
甚至不確定那是前進或後退
「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而每個小孩心裡,都有個未來的成人靜靜等候。」

不為人知的背後

【轉載文章】龍應台,你未能用文明說服我 / 思怠
――親歷龍應台哈佛演講

(轉載再轉載來源:李爾.在此


去年在哈佛大學訪學,臨近歲末適逢著名作家龍應台女士來哈佛演講。對這次演講,特別是龍女士最後的答問,事後有許多報導和評論見諸報端和網路。但我對這次演講的觀感卻不怎麼好,甚至可以用失望來形容。古人講“文如其人”,龍女士言辭之犀利的確如其文,但表現出的“民主”風範則實在不敢恭維。本文的題目,就是我當天在演講結束後所發的感慨。本來是想寫篇感想,但很快發現網路上湧出許多反對龍女士觀點的文章,有的甚至是謾罵,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實是不想混跡於這些攻擊和謾罵之間,畢竟觀念和認同相差太遠。

事情已經過去數月,近來又在《開放》雜誌四月號上讀到關於這次演講的評論,題為“龍應台舌戰大陸精英”,其中不僅故意歪曲一些事實,在評論中居然還夾雜對當事人的誣衊和中傷,讀後憤然不平。當時的情形歷歷在目,如魚鯁在喉,不吐不快。

龍應台到費正清中心演講的消息,是在一周之前一位畢業於北大的女生告訴我的。這位女生,在我看來是個典型的“北大人”(可惜這種人在現時的北大卻很少見了),典型的理想主義者,對“民主”的熱愛近乎極端,容不得對民主的任何質疑。我曾親眼見她對前來進修的國內官員大上“民主課”,也曾因說了句對某位著名民主“鬥士”不夠恭敬的話而險遭她用水瓶敲腦袋(塑膠的)。龍應台女士來哈佛演講在她看來是天大的喜訊,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比聽馬英九演講還要激動。她告訴我龍應台是她崇拜的偶像,並叮囑我“一定要來聽”。

這位女生,就是後來報章廣為報導的第一個向龍應台提問的大陸學生。

正如報章所說,她在提問開始時先表達了對龍教授的景仰之意,說非常喜歡龍教授的文章。接著,她對龍應台的演講進行了評論,表示並不完全同意龍的觀點,如臺灣是否被邊緣化的問題。

在哈佛,跟在許多其他場合一樣,嘉賓做完演講後都是“評論和提問”(Comments & Questions)時間,你可以提問,也可以評論,當然很多人是先評論後提問,並且大都是不同意主講人的某些觀點才進行評論和提問的。這是學術活動通行的國際慣例,即便在今天尚不“民主”或尚不夠“民主”的大陸也是如此,只不過大家喜歡先說兩句恭維的話。或許這是中華文化使然。

我在哈佛感觸很深的是,在這裏,無論是多大牌的教授學者,還是政客、官員或大公司總裁,無論評論者的批評有多麼尖刻,或者提問人的問題有多幼稚,都要做出認真傾聽的樣子,然後感謝人家的評論和問題,再認真做出回應。我想即便不談民主和平等,至少出於禮貌也應該如此。

但在這位女生仔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在臺上的龍應台卻明顯不耐煩起來,臉上的不悅是在場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看出來的。很快,她忍不住了,非常乾脆地打斷了這位女生的提問,湊近麥克風問“What’s your question?”

我感覺在場的人當時都是一楞,畢竟這麼直接、這麼無禮地打斷他人評論的情形在這裏還是很少見的,而相反的情形——台下學生打斷臺上老師提出自己的問題倒是更常見一些。

這位女生或許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形,當然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當時的確臉一下子紅了。但她仍然很禮貌地解釋說,我的問題在後面,但我的問題跟前面的評論有關係,因此有必要作為背景先說清楚。接著,她仍然繼續自己的評論。剛說了兩句,龍應台再次打斷,“I am waiting for your question!”

這時場上的尷尬是可想而知的。於是主持演講的Stephen Owen教授不得不出來圓場,說請儘量把你的問題說簡短些,因為還有其他人在等著提問。龍應台或許這時也感覺到氣氛的尷尬,就接了一句“Yes,I am waiting for Merle’s question”。說著,向坐在台下的Merle Goldman教授(報指她以研究大陸異議人士而聞名,但她不是哈佛大學的教授,而是費正清中心的Associate)嫣然一笑,笑得是那麼謙卑,跟前面對待提問者的態度形成了強烈對比。這笑容讓我至今回想起來仍然感覺是那麼的不舒服,甚至有點倒胃口。

於是,這位女生不得不中止了自己的評論,或許是為了鎮定一下,低頭看了看自己手中筆記,然後仍然非常客氣並且略帶含蓄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從您最近的文章中,我感覺到您對‘motherland’這個概念的理解似乎發生上一些變化。我想知道您是否有這種變化,您是否還把中國視為您的祖國呢?”

龍應台的回答很乾脆,“是的,我近來在祖國認同上是有所改變”(而不是有些報章報導的那樣,“我對祖國的看法和定義從來沒有改變”),接著,龍應台做了如今眾所周知的精彩闡釋,“我只在文化意義上認同中國是我的祖國,而今天在這樣一個我不能認同的政府的統治之下的現實中國,不是我的祖國!”

多麼驚世駭俗的見解!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不是你的祖國,那麼蔣介石獨裁下的中華民國是不是你的祖國?半個多世紀前日本佔領下的中國又是不是你的祖國,是不是你父母的父母之邦?再往前,歷朝歷代封建統治下的中國是不是你的祖國?如果說這些不民主的政權統治下的中國都不是你的祖國,那麼你文化意義上的祖國又從何而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第二個提問的就是龍應台所期待的Merle。在我看來,這位非常關注中國問題的老太太提出的問題也許讓龍應台更覺尷尬。因為龍應台在前面的演講中大講自己在中青報副刊《冰點》上的文章如何導致了這個刊物被停刊,自己是如何用手中的筆英勇抗爭,最終迫使中共最高當局讓步,讓這一刊物起死回生,這一事件對中國的民主化進程又是如何的重要,讓人感覺到她在整個事件中是最核心的人物,是推動中國民主進步的“英雄”。然而,這位Merle Goldman教授提問時卻說,自己一直以為是袁偉時的文章導致了這一事件,從來不知道與龍應台的文章有關,那麼“袁的文章跟這一事件又是什麼關係呢?”

龍應台這時才不得不回應,承認袁偉時的文章也是有關係的,但從時間上的次序看,還是自己的文章在這一事件中更重要。正如報紙上所說的,龍應台不得不“花了點時間向她解釋事件的來龍去脈”。龍應台講自己在《冰點》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是其演講後半段的重點,在場的中國留學生們普遍感覺其自我標榜的成分太重。事後大家評論說,還是Goldman這位老太太厲害,一下子就點到了要害之處。早知如此,或許龍應台就不會對Merle的問題那麼期待了吧?

第三個提問的,就是報章報導中說的那位操著相當流利的英式英語的中國學生(的確其口語非常棒,令人羨煞)。關於這位學生的身份,很有意思,當地第二天發行的一份政治色彩很濃的中文報紙在報導中,稱第一個提問的北大女生為“大陸學生”,寫到第三位提問者時卻稱“中國學生”,似乎有意隱諱其身份。而在《開放》四月號的文章中,卻又一口咬定兩人都是大陸“精英”,說他們“披著‘民族主義’的外衣”,嘲諷他們“民主政治素養不夠,口才不佳,英語詞不達意”,被龍應台用流利的英語駁得“啞口無言、面有愧色”,“沒有完美地為他的‘黨和人民’立功”,等等。

我不知道這些在具有充分言論自由的美國和香港發行的報章,是刻意要隱瞞什麼還是沒有管道去核實,還是出於某種需要而刻意製造謊言。事實上這位男生跟龍應台一樣,也是來自臺灣。看來他跟大陸學生的交往不多,因為多數大陸留學生都不認識他,我是靠其他臺灣學生的指點才知道他來自臺灣。所以,也請不要說他是“中共同路人”或給他扣上其他帽子了,假如你還有一點客觀精神的話!

這位臺灣學生的提問很不客氣,劈頭就說龍應台的文章和演講只片面談論臺灣民主好的一面,卻避而不談臺灣民主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好的一面,他認為這樣會誤導讀者,也會誤導中國大陸的民主之路。

龍應台再次不等他說完就打斷,同樣犀利地問“Then what’s your question?”或許在她看來,這些小毛孩子們是沒有資格對她進行評論的,更沒資格批評自己。對於我說的話,你們這些學生只提問題就好,不懂的地方我來告訴你!不知道龍應台是不是因為當教授給學生上課而只習慣於被問問題而不習慣被質疑?或是跟北大的那位女生一樣,“民主問題不容質疑”?或許,如果這兩個小毛孩子都順著她的邏輯去發揮,或者嘴巴甜一點隻說讚美的話,龍應台就不會這麼粗暴對待?但願龍應台不像她所批評的威權政權裏的官員那麼俗氣。

在龍應台插話之後,這位臺灣學生也毫不客氣地打斷他的話,誠如報章報導所言,後面變成了兩個人唇槍舌劍的辯論。儘管這位男生英文流暢、言辭同樣犀利,但“畢竟是書生”,而龍應台畢竟是當過臺北市文化處長的人,深諳臺灣政客的攻防之道,很快就抓住對手言語中的漏洞,模糊了提問者的焦點,成功地重新掌握了話語主導權。龍應台表示,自己只是個作家,不是政客,不負有執行的責任;作家只需要將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我想她的意思是說作家當然可以片面地或有選擇地只談事情的一面),而如何實踐是政客們的事,“是胡錦濤的幕僚們該做的事”。

這位男生顯然不同意她的說法,認為作家寫文章當然容易,只要贏得讀者就行;但政治家在做事的時候卻沒那麼容易,他需要考慮很多事情,需要考慮“選票”……

這句話一下子被龍應台抓住了漏洞,馬上對著麥克風大聲問“胡錦濤需要選票嗎”,惹得台下一陣哄笑。這位男生一時語塞。(其實從這裏也可以判斷出這位男生不大可能是來自中國大陸)

這位男生繼續解釋說,作家對事情提出批評容易,但政治家在真正做的時候卻要面對很多困難……龍應台再次插話“批評有時候也不那麼容易,刊物被封就是很好的證明”。

她繼續重複自己的觀點,認為自己只是作家,作家的職責就是寫文章幫助讀者思考,而如何解決問題則是政治家的責任。她理直氣壯地質問“我不是胡錦濤的幕僚,為什麼要我負執行的責任”,“胡錦濤如果不同意我的觀點,可以對我做出回應……”

這時那位元男生又天真了一次,介面說“胡錦濤是不可能回應你的……”龍應台馬上反問“Why not”,台下許多學生也跟著問“Why not”,接著又是一陣哄堂大笑。我不明白這些學生為什麼跟著起哄,難道這位男生說的不是一個事實嗎?他不過是像指出皇帝身上沒有穿新裝的小孩一樣,說出來了一個簡單的事實。我倒想請問龍應台女士,你寫的批評陳水扁的文章,陳水扁回應你了嗎?在美國這麼多人寫文章批評布希的伊拉克政策,除了對國會議員的批評,布希總統回應了多少?你抓住一個年輕學子的稚嫩,用典型的政客的詭辯之道應對,也太不“厚道”了吧?!

這場演講就這麼收場了。其後我所見的報章在報導這件事情時大都大書特書龍應台如何“舌戰”、“教訓”兩位大陸學生,我讀後深深地感到悲哀。我不能理解,像龍應台這樣一個高舉“民主”大旗的人,為什麼會這麼缺乏“民主”風度,缺少“雅量”,怎麼也容不得別人的批評呢?一個用手中的筆去指點江山、用自己的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的學者,怎麼會不認同自己的祖國呢?我更不能理解,本應客觀、獨立的報章為什麼要去歪曲、甚至憑空誣衊兩個懷有夢想、追求真理的年輕學子呢?如果一個高舉民主旗幟的人也容不得別人的“異見”,如果一份獨立的報紙也不能做到客觀、公正,那麼民主還有什麼希望呢?我們究竟要靠誰、靠什麼來實現民主呢?

民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也是我們的追求。但為了追求民主,就可以不擇手段麼?為了實現民主,就可以用謊言、欺騙甚至是暴力麼?在民主的旗號下,就可以肆意分裂國家、踐踏民族尊嚴麼?就可以肆意歪曲小人物的形象、踐踏他們的尊嚴麼?

龍應台女士,我不得不說,很遺憾,你未能用文明說服我!

2007年5月22日


----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倒抽了一口涼氣.....
龍應台是我相當欣賞的作家之一
但如果這篇文章記述屬實的話,其實還滿令我失望的....
特別是當一個人滿口仁義道德, 但明明就口不對心, 做的跟說的是兩回事的時候.....
的確讓人反胃

香港的報章好像都會對龍應台一面倒的叫好
覺得她之前在香港當了客席教授一年
為香港帶來眾多良好衝擊云云
但隨著網路媒體普及
「人人皆記者」的時代不可思議地降臨
從巴士阿叔到這起龍應台事件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我始終認為
這些全部都是「片面之詞」 ,作者顯然主觀
如果當時沒有身在那裡
大概永遠都無法看見所謂的真相吧
比較可悲的是
對我而言,好像很多人在部落格的記述,都比新聞媒體來得可信...


070628 0842

Tuesday, June 26, 2007

堅強的理由

明明都快要睡著了
腦子還是掙扎地想著兩年前的那個五月
那些流不盡的眼淚,跟一些人提及那件事都淚流不止的畫面
彷彿從那時就註定了
我既然選擇了留下來, 要堅持走下去, 就一定會要付出代價

這段過程一開始想好像沒那麼嚴重
那時也根本不願意去想它會帶給我什麼
但隨著時間過去,我們變了環境也在變
走到了根本放不下的今天
我唯有抬起頭來, 勇敢承擔這些早就應該預計到的後果

我想起了劉若英的《收穫》
然後就想到了「不勞而獲」這四個大字
現在講這個好像已不合時宜
但我想我仍該相信這最基本的道理
不付出還指望得到什麼呢?原來連感情也一樣
至少付出過等候過痛苦過,會比較記得要珍惜的滋味
連疼惜都來不及了, 還吵什麼呢?

小學課本裡早就說過
辛勤的農夫要收割前,總得先汗流浹背地撒種灌溉除蟲守候;
又像之前去騎單車,千辛萬苦上了山頂,方能享受到從上向下衝的暢快

不管怎樣 我還是感謝神對我太好了

「無人明白我
即使多苦楚 怎麼覺得仍不錯
只因有你 為你活著而活
為你過路而步過 令匆匆生命愛比苦更多」
--《曾經有你,因此有我》林一峰


從以前到現在我都覺得我們是個神奇的組合
吵得再兇都還是可以走在一起這麼久
我不要白費了每一滴眼淚和每一下心痛
為了天底下最懂我也最有默契的那一位
心裡就踏實地向前走了。

Monday, June 25, 2007

我也不想這樣。

感動死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k5-N0xpdNM&mode=related&search=


離人

曲:何家文
詞:厲曼婷
編:林庭逸/韓賢光

銀色小船搖搖晃晃彎彎 懸在絨絨的天上
你的心事三三倆倆藍藍 停在我幽幽心上
你說情到深處人怎能不孤獨 愛到濃時就牽腸掛肚
我的行李孤孤單單散散惹惆悵

離人放逐到邊界 彷彿走入第五個季節
晝夜亂了和諧 潮泛任性漲退 字典裡沒有春天
離人揮霍著眼淚 迴避還在眼前的離別
你不敢想明天 我不肯說再見
有人說 一次告別天上就會有顆星又熄滅

Sunday, June 24, 2007

超級星光大道

昨天晚上
終於看了在台灣紅到爆的「超級星光大道」
見識到星光幫的厲害

我只能說

太.好.聽.了


盯著螢光幕專心甚至是屏息靜氣
安靜聽著裡面的人把歌唱完
而不是把音樂淪為一種背景聲音
你有多久沒試過了?

是真的覺得那首歌觸碰到內心的深處
不自覺就想掉淚了

還好這世界有了youtube
今天花好多時間在看片段,簡直停不下來

楊宗緯唱《新不了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5YopcjdC_U&NR=1

蕭敬騰版的《新不了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LsyORHxVdc

楊宗緯唱《背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O_1G2_fUHE&NR=1

林宥嘉唱《走鋼索的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EMQ0gKHIWQ&mode=related&search=

林宥嘉唱《你把我灌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vMFYv_Lq1I&mode=related&search=


我的媽呀
怎麼可以這麼這麼好聽
其他的參賽者的片段同樣精彩

一.定.要.看.


感動的還有是看他們講話的那些片段
覺得唱歌就真的是他們最有自信最開心的時刻
那還用管什麼獎金什麼評價的嗎

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夠幸福了~

Saturday, June 23, 2007

wait and see.

the story--「腳尾米」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402824432207128989&hl=en






這世界其中一件最難受的事
一定是生自己的氣
因為如果我是生別人的氣的話
我還可以把一切責任都歸到他頭上去
但如果是因為太在意自己的錯誤而弄得心思紊亂, 恨不得叫自己去撞牆的時候
那就只好怪自己太笨太過份
不然還能怎麼樣? 真的拿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
偏偏我和你都是對自己超苛刻的人
總嫌自己做得不夠多不夠好不夠完美不夠小心不夠努力
於是常常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同樣的話你跟我說完之後, 下次就輪到自己說給自己聽, 就只有這樣安慰著彼此
然而到了下一次, 老毛病卻繼續犯, 脾氣照樣發出來,
只好一點一點地接受自己就是個不完整的人

看完這支紀錄片之後
感受其實有點類似, 但心裡頭的悲哀卻更強烈
從我在報上讀到這則新聞, 到有人把整部片的link send給我看,
我心裡都湧現出好多感慨
同時也好佩服他們有心有力做出這部片來
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敲響了每個新聞從業員的良心吧
看到那些片段我甚至感到羞愧, 它背負著「不專業」的批評,
我卻竟然會覺得難辭其咎, 我覺得自己是其中一份子......
正如你說的, 新聞本來supposed是背負著把真相昭告天下的使命,
但卻為了最現實的收視率和利益, 該堅持的原則呀操守呀都一一妥協了
正如這部片一開始提到的, 「他們每天狼吞虎嚥著沒營養的東西」
多少次當我去吃飯時看到全店的人都盯著爛到不行的電視新聞看
心裡很生氣又很焦急, 有著「恨鐵不成鋼」的無奈和怨憤

看完片子好生氣又好無奈
那感覺從昨晚一直蔓延到今天
還是揮之不去

我真心相信過當我成為記者之後, 多多少少都能改變一些我不滿的現況,
至少我一定要把它說出來
但當我現在掛著「記者」這名號之時, 我卻無助地感到我根本一點辦法都沒有,
有力也使不出來, 這是痛苦的源頭這不只是個人的問題, 更是客觀環境的問題,
不是我心口掛上勇字就不顧死活地往前衝就能做得到的.....


有點進退兩難, 心裡一邊背負著理想, 希望能夠成為心目中的那種值得景仰的記者,
但卻受困於這裡無法讓我做到我想做的事,不願意放棄, 但卻找不到另一條出路

我只能忍耐著嗎?


OH MY DEAR GOD.......................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裡有這麼一句話: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 they wanna tell you that you can't do it.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Period."

"Don't ever let someone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

即使路顯得再黯淡,我還是很想專心地堅持下去。


"It was right then that I started thinking about Thomas Jefferson o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the part about our right to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nd I remember thinking how did he know to put the pursuit part in there? That maybe happiness is something that we can only pursue and maybe we can actually never have it. No matter what. How did he know that? "


Happiness,是要"pursuit"的,不假外求。

Thursday, June 21, 2007

擇善固執

也許這也是種存在。

錐心猶像影子一般如影隨形
但卻告訴我仍必須深刻地活在日光之下
無路可退地

我要征服這道高牆
不想被泥沼擊退或圍困
用節拍為自己打氣
從睡眠獲得能量
在幻想中發掘勇氣

我只是不願意相信
那美好的時光已全然逝去

一定還會出現的。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變成博物館的管理員了似的,在沒有任何一個人到訪的空蕩蕩的博物館裡,我為我自己管理著那裡。」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Tuesday, June 19, 2007

熱血天 發誓青春要為誰蹉跎。

從第一次聽開始
盧巧音的《千歲》都令我有落淚的衝動
反覆又反覆地被同樣的憧憬感動著。

如何愛 只知是付出得到便成總和
我沒有恐怕什麼 有你一生已經夠多

步向世界之最 來日你定會共我相約在世外長聚
和你的得失早同在 絕世的一對

--盧巧音《千歲》



五天精華遊結束
又回到真正的生活裡
儘管要繼續早起繼續無趣繼續忍耐又繼續埋怨(?!)
但心裡的篤定又多了一點點
前路比較明確才有夢可想, 有期待的依據
「我們一定可以的對不對」 ~



下一站叫做終極幸福,飛行哩數持續累積中。

Thursday, June 14, 2007

千歲

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了
我只想把這五天當成一整年來過

天知道下次見面是什麼時候

Monday, June 11, 2007

行星的秘密




誰能告訴我 青春是什麼


有人說導演拍這部片是為了紀錄青春的尾巴
有人說看這部片很感動是因為挑起了很多回憶
有人說看完會感嘆全因為那一句守恆那一句「人長大了,真的什麼都變了」
有人說它拍得嬌揉而且是包裝精緻的商業片, 只有假意沒有真情

其實又有什麼關係呢
為什麼要計較


我只記得看完之後很想哭
為著那裡面隱藏的澎湃和孤單, 壓抑和任性
很不能自已地代入在每個角色裡

在場景中那些連綿的雨與灰暗的色調裡
我更加更加想念那些回不去的過往
在我的人生裡
台灣儼然成了一個無法取代的符號
它隨時就會泛起漣漪

就像窗外那場無聲無息地下起的安靜的雨一樣


除了你自己以外
沒有人會聽得見的

有些事情就是窮了所有字眼也是無法清清楚楚說明的啊。


「或許青春可能真的只是說不清的氛圍或氣味吧。」

擱淺

就像一條擱淺在海邊的船
曾經出過海見識過外面的風高浪急與耀眼風光
再度回到這小港灣裡
即使生活變得安穩, 風平浪靜又有專人打理
心裡仍然會對外面的世界朝思暮想
盼望再遠遊一次又一次
莫名其妙地相信我的命運不應該只是如此這般的

................平淡。

我耐不住性子了
也不想習慣於忍受這裡給我不斷的失望

什麼叫做「澳門丫嘛,係咁架啦」
為什麼不能進取一點去想改變的方法?
為什麼對一切不公平都能視若無睹?
為什麼不能出聲?
這就是我們一貫逆來順受的「優良傳統」嗎
還是只是因為我火氣太大仍未看慣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 要避重就輕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才算是識時務者?

我只是不想活得那麼得過且過
不問世事把頭悶著就當是天下太平
甚至當成是事不關己而已。


真的
很納悶

我的位置在哪裡



我看了妳的blog
對我而言
不是因為到遠方才尋得到夢
而是澳門現實到你會覺得有夢想是件很戇居的事
每個人口裡都是說著賺錢賺錢和賺錢
你不能說他們錯因為他說得對「這是個金錢世界」
對這些數字沉迷不已也是無可厚非
你看股票市場的上落對眾人產生的無敵影響就知道了
加上
這裡小得很可憐, 小得容不下選擇

報紙基本上就那麼一份
比較有規模電視台也是,大學亦然
要看電影嗎?
戲院才不過三間
加起來會反映的電影基本上就是那三四部, 港產片已經被荷里活迫到去牆角, 更遑論別國的作品了吧
要看藝文表演嗎?
文化中心和藝術博物館幾乎全面壟斷了你要看的表演和展覽
要行街嗎?
大家腦袋裡想到可以逛的地方寥寥可數得到了週末
那裡被擠得水洩不通
千萬別忘了大陸同胞們既要來觀光又要到眾多規模龐大的「娛樂場」進貢
要買唱片嗎?
踏進唱片舖除了見到一大堆港台甜膩作品之外, 若非是宣傳到十分”衡”的日本和外國碟,
其他唱片幾乎是澳門絕跡的
幸好現在邊度有書兼營音樂才比較多東西可看

不只是人們的生活
你看連澳門經濟依賴著那一枝獨秀的博彩收益
人力資源都流向那些產業裡
連大家的工作都變得那麼單一地為賭場服務

然後你慢慢會發現
因為大家的生活經驗是如此雷同
我們都逐漸被這個無聊的社會同化了

正因為如此一比較
在外地選擇多太多,夢想才有孕育的空間,也比較可以有時間去經營它,
使它不要在現實世界裡被壓迫到窒息枯萎

我真是這樣想的
我很不想在這裡久留
看到自己曾經喜歡的地方變得如此的討人厭
滿滿是難受和惋惜

不過變的大概不只是澳門
也包括我吧。

070611 0856

Thursday, June 07, 2007

愛是恆久忍耐





我們三個難得地再走在一起,
當然是在這種重要的場合才會發生啦,哈哈哈~
終於看到成婚第四天的他們,
雖然感受到散發在他們一家人身上的疲倦,但畢竟是個快樂的日子,
加上看到我們幾個,拍照當然要笑得開心點~哈哈哈~~(自以為是...)
最有趣的事大概不是婚宴本身而是我們三個竟然被安排坐在女主家席充撐場面(!!!簡直是VIP~)
,而且一直雞啄唔斷,更重要的是-------
話題大多都圍繞著結婚這件事!
這...真難想像啊
我們互相說對方會是最早結的那一個、計算著婚禮要用多少錢、想著婚禮上要播什麼歌,
有人開始想著四年內要結婚, 要在香港和澳門擺兩次酒...
有人開始拿台灣的超地道婚禮來開玩笑, 要豪"隊"啤酒要唱勁台的卡拉ok...
有人開始擔心要結婚之時,總堂會不會排期排滿了搞到要改期嫁人...
(有人已經答應我結婚要找我當司儀, 又有人說要多請一天假去台灣啦! 呵呵呵 XD)
總之,很好笑。
最搞笑的是,一對新人在敬酒時來到我們這一桌,
發哥笑笑口問幾時輪到我們,番姐就對著我們說「加油」,
很難不覺得她另有所指....哈~真是笑翻了~
昨天我跟慧妍大概算了一下,擺一桌大概就要5000千多元,以昨天的規模光是請客就花十萬元了(!!!!!!),還沒有算上其他雜七雜八的,真的是.........很嚇人的數字
就算每個人都會做人情, 但我很懷疑那可以幫補多少?
而且他們在台灣辦了一次澳門又一次耶!!
想想看,我們只畢業了一年(我幾個月而已!),
在每個月都捉襟見肘的情況下,省下來的錢都買了想要的了,這.........................
於是我的結論:會不會一世都不用結婚呀... =_="
我不管, 輪到我嫁時要搞個世紀婚禮,
哈哈哈~~(當我老公的人就完蛋了... XD)
聖經裡有著名的「愛的詩篇」,
有人很喜歡"愛是永不止息"這一句,我卻偏愛"愛是恆久忍耐"
這比較切合生活裡的真實情況...哈哈
正如發哥所說,"婚禮是一天而已, 婚姻卻是一生的"
願你們幸福指數爆燈, 繼續見證上帝的信實! ^^
「追追趕趕高高低低 深呼吸然後與你執手相隨」~

Wednesday, June 06, 2007

我懷念的。

台北的夏天
應該會有一場雨
我想起自由
和你的氣味

--《咖啡店》1976


腦袋裡有太多的執著
執著太多會產生煩惱
煩惱慢慢糾纏在一起
纏著纏著我就會忘記

--《態度》1976

Saturday, June 02, 2007

出氣球

最近好喜歡聽陳綺貞和范曉萱,
特別是綺貞的演唱會live CD 和范的《絕世名伶》《還有別的辦法嗎》兩張專輯,
在溫柔的聲線裡把你殺個措手不及,一句話都說不上來。

-----

這幾天很熱很熱,不過天色晴朗得叫人心情好得很,朋友說她的家即使面向珠海,但已經很久沒有像最近那樣可以清清楚楚見到對岸的景色了。
月亮每天晚上高高懸在天際,這在澳門和台北都是難得一見的景色啊,而且我發現,月光竟然可以透到我家的客廳來,不開燈的話,會在地板上形成明顯的光環。這真是太妙了。
我從外面回到家裡,月亮一直緊緊跟著我。我望向路上行色匆匆的人,令人煩躁的路況,很想跟他們說:抬起頭來看看大自然最美麗的風景吧,心情一定會變好的。
我忽然想起去台灣那幾天如果下雨了不是很掃興嗎?心裡默默地求神賜下美好天氣,但就算大雨滂沱又怎樣,管它的。

台灣給我的歸屬感比澳門還大,真是太詭異了。

-----

熱爆的《溏心風暴》終於播完,我竟然失落了,很orz。
沒辦法,太久沒有追劇了,那種等候的期待感是買或租一整套DVD回來逐隻煲所無法比擬的。
坦白說,它是不是真的那麼好看就各花入各眼了,我追看是因為大家都看,而且有林峯(!!就算做衰人都好吸引!)。其實它最精彩的地方是有演技好的人晚晚在飆戲,才會令觀眾這麼投入肉緊地天天管別人的家事,哈。
不得不提的是無線的宣傳策略,特別到最後兩個星期,炒到好行,關菊英的歌聲幾乎侵佔每個廣告時段,由七點半的節目到十點半戲肉播完,都覺得自己身陷在唐家和常在心裡面。報紙雜誌天天講期期講,產生錯覺令人以為不看真的是沒話題會有損失。
對我而言,錯失的其實是跟著「全城熱爆」的樂趣而已。

-----

你的信讓我很震撼,而且都第三天了,還是止不住那份悲哀。
是那麼的無力和失望,關於成長,關於離開。
我肯定你寫的時候一定沒像我想這麼多,但卻是那麼自然地流露著你的憤怒。
到底我們會成為怎麼樣的人呢?我們希望這樣那樣,卻永遠由不得我們來控制,是不是總是到了盡頭,我們才發現自己錯過了?還來得及嗎?
生命路上只有單行線,無法逆駛無法回頭,我們就只能直直地往前走,回不去了。
我只能說,不要被那些人為的「階段」把自己限制住了,可能性還有很多很多,事情的發展往往都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的二元對立,生命常常都會給我們驚喜,該來的就一定會出現,急不來卻也避不了。

親愛的,盡情享受吧,都有恩典的。

070602 1203

Friday, June 01, 2007

姊妹

時間飛也似的來到這個時候
明天
就是妳的大日子了

大一時妳是第一個跟我接觸的團契人
妳陪著我長大
我們不只一起說笑
多少次我在妳面前哭到稀里嘩啦
妳也給了我好多好多安慰
妳的抱抱, 妳放在我枕頭邊的一整包紙巾,妳送我的很多小咭和小禮物
裡面都充滿了好多愛好多關懷啊
從學姐到輔導到一直以來身為我的造就者和朋友
真開心生命中有妳這位天使
為了我們小家, 為了妳的學生
妳付出了那麼多
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前面的路真的好難預計啊
不過妳的信心常常都給我許多鼓勵
明天之後妳就是堂堂正正的梁太了
希望妳的廣東話與烹飪技術都進步神速
趕快搬到澳門來
買個新家讓我們一起去玩吧
呵呵

親愛的麗芳姐
恭喜你們終於走到這一步了
因著神的愛
你們一定會很幸福很幸福的 ^^

很遺憾我明天不能去觀禮
不過我精神還是與你們同在的啦
明天獻詩的時候可能會聽到我的聲音 XD

最好的時光

回來第一天開始
就一直在等這個日子

終於又走到一年之夏的開端
是結束也是開始

花開了蟬鳴了
日光天天在照耀
衣服被汗沾濕
臉上的妝容都溶化了

它們都逼不及待
離開這個令人懊惱的地方
要回到那個熾熱的小島上啊

Thursday, May 31, 2007

粉絲時間

幾年前從明報開始知道有馬家輝這個人
一直有留意他寫的文章
最近回來澳門之後
更多機會接觸到他的文字或報道
慢慢就喜歡他了

在每週一次的明報「筆評」專欄裡
講政治講時事
無論是正經八百的講道理或是嬉笑怒罵極盡諷刺之能事
都會覺得他言之有物
而他在副刊裡的專欄就比較輕鬆
講電影講電視講家庭講生活
有時還是會把時事扯進來
但一點都不嚴肅
反而可以讓你從另一角度思考問題

最喜歡看他寫家庭
他總愛用「我們仨」來講他們一家人
很溫馨
每當他寫女兒的二三事時
筆尖很自然就流露出他那慈父的本性
看著看著很容易就會聯想到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
我想無論一個人在外面多勞累或是背負了多重的期望
只要回到自己窩裡
看到親愛的家人
一切煩惱都變得雲淡風輕了吧

講電影也自有他獨到的見解與看法
就像之前提過的那本《目迷.耽美》一樣
(是的, 我終於捨得買回家慢慢看了, 而且買齊了一系列兩本, 很高興)
他不只是講電影本身
而是從光影裡引申到自己的生活, 各種社會現象,
才是令文章富有閱讀性的重要原因

我後來才知道
原來他前陣子來了澳大演講
而且是講媒體發展
可惜啊! 錯失了親眼見識他真身的機會... ><

在文字裡覺得他亦莊亦諧
覺得能煉成這境界實在不容易啊~
隨著科技發達
寫作與發表平台都普及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但果然「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希望他越寫越精
讓更多人認識他吧~ :)


馬家輝的blog:www.makafai.blogspot.com

Saturday, May 26, 2007

what i feel in Travis


可能沒太多人知道
其實我很喜歡聽Brit-pop
大概就是他們的音樂奠定了我對英倫的嚮往吧
其中的Travis絕對是對我而言很具代表性的band
從第二張專輯"The Man Who"聽到現在的第五張"The Boy With No Name"
一路keep住買keep住聽
他們在我心中的地位始終無可取代(也可能是因為我聽得不夠多......)
脫離了搖滾樂隊一味的憤怒吵鬧而進入了搖滾抒情的境界
主音Fran的感性與溫柔再加上樂器的絕妙演譯
用"動人"來形容Travis的音樂一點都不為過
特別是這一張"The Boy With No Name" !
看過有樂評把他們的唱片形容為"溫暖的詩句"
就大概可以想像他們的歌給聽眾甚麼樣的感覺了
但他又不是給你甜到漏的談情說愛式的浪漫情感
有力的聲線與旋律卻有種「靜靜地起革命」的感覺...
哎...我詞窮了
總之就是很.好.聽.
每次講到travis甚至是開始聆聽國外音樂的習慣
都不得不提高中同學ip
感謝他的「啟蒙」讓我那時開始打開那豁達的耳朵
不只停留在華語的流行曲世界裡
得以聆聽來自四面八方的好音樂~ :)
-----------------------
(以下內容摘自Yahoo! Music)


一些思念無止盡 2007-05-15
撰文:關勁松


90年代第一批再捲Brit-pop風而成名的樂隊,解散得七七八八,就只有一隊Oasis還可以也文也武。第二梯隊的Coldplay和Keane,就個人而言真係幾悶,剩下來的就是Travis了。5月7日,他們推出了第5張錄音室大碟《The Boy With No Name》,本來筆者對之沒有太大期望,因為已是第五張了,而且Brit-pop開到荼靡,很怕他們又變另一隊Coldplay,結果,竟然是驚喜之作。

工多藝熟

Travis的歷史,除了第一張專輯《Good Feeling》是較為搖滾與爽勁外,餘下來都是傾向感性的、抒情的表達。主音歌手Fran Healy有一把細緻柔和的唱腔,筆下文字也見美麗動人的感性,自從令人動容的第二張專輯《The Man Who》爆出,他們已拿過兩次Brit Awards的最佳專輯獎,就連阿爺級的Elton John、Paul McCartney等人,都係fans。

來到《The Boy With No Name》(繼《The Man Who》、《The Invisible Band》後另一「無面貌」碟名),Fran的歌聲更見揮灑自如,比過去更夭心,這也不無道理,正所謂工多藝熟,從《Good Feeling》至今,Travis已有10年歌齡,Fran就是唱呀唱練就到這個地步,配合著他筆下的感情之章,這張唱片最強烈的表達,是那悠遠的思念,由他唱出倍覺動人。

思念到永遠

Fran以一把歌聲加一支結他,徐徐地憑一首〈3 Times And You Lose〉開始了專輯,噩夢、小鎮、夢碎、人們又不多說話,Fran在孤獨的氛圍,思念著遠方的一個人,但電話一直接不上。隨之而來的〈Selfish Jean〉,不是自私牛仔褲,而是關於一個叫Jean的自私女孩。歌的節奏強勁,但旋律還是Travis式的流麗,Jean在耍脾氣、傷害人,雖然累人又令人憤怨,但Fran唱:「這間屋已不是一個家,看著你離去實在傷感。」思念不一定單純,中間其實可以夾雜負面的情緒。到了首張單曲〈Closer〉,思念更見綿綿,就是渴望跟對方再靠近,優美的調子如流水行雲,聽得人都陶醉在那份傷感之中。

愛海沉沒

之後的〈Big Chair〉,彷彿是當今網路連線之歌,也是一種面對電腦另一方的思念:「只要我直呼你的名字,我們的牆便會倒下,我們又快又慢,在大大的椅子上,但我們不知可以走到哪裡,在大大的椅子上。」而一首〈Battleship〉,Fran的歌聲更是直入人心,憂怨纏綿地唱出每人在愛海之中,就如坐在戰船之上,未泊到港口前,已經沉沒。他的歌聲也許真的太動聽了,當筆者聽到一半,CD突然跳線,坐在我身邊的貓兒,也立刻喵了一聲,就連牠也陶醉在Fran的歌聲之中吧。

除了思念這主題在多首作品中出現,專輯也有別的,例如〈Out In Space〉,就是勸導朋友不要著眼聒噪與是非的小生活,生命中有很多事可做,唱到Out in space這句,真的有一種外太空撞擊音效殿後。專輯還有首輕快的bonus track〈Sailing Away〉,勸人不要求死,而Fran會在河上揚帆而去,豁達之情就在山水之中。《The Boy With No Name》是一張徐緩有緻、感染力強的專輯,也見證了Travis仍然是一隊出色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