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8, 2007

時間 指向哪裡?

轉載一個朋友的blog裡寫的:


我們到底都在做什麼呢

昨天天氣很冷
搭車回家的時候
經過台北車站地下有好多遊民一排一排睡在有時候會有書展的那個空地
有點訝異原來台北有這麼這麼多遊民

腦中卻突然出現去年底面試的時候老師們穿著整齊套裝的樣子
問你一些可能很無關痛癢的問題
與眼前的景象呈現極大的反差

我們到底都在做什麼呢
上個週末和一百多個拼命的想往社會階層更高處擠的人
寫些最不知民間疾苦的設計和藝術申論題
等著被所謂高階地位高收入的大學教授挑選
再生產更多不知民間疾苦的學術論文

你覺得設計是什麼呢?
你覺得良好的構圖形式是什麼呢?

哪裡找得到乾淨好睡的紙箱是不是比較重要呢?

-------------------------

我在做甚麼?

你呢?

depressed

有首歌是這樣唱的:

「以為只要簡單的生活
就可平息了脈搏
卻忘了在逃什麼」

--《我的愛》孫燕姿

我們那時都以為
換個環境
情況就會改善
但我發現事實可能是
如果我的性格還是維持不變
無論我跑到哪裡
最後結果都是一樣的..

這真的只是樂觀和悲觀的分別嗎?

070328 1809

Saturday, March 24, 2007

FREEDOM


馬家輝 《死道友》


劉德華在<門徒>裡染白了頭髮, 確實有了幾分滄桑。

他以前也曾在<雷洛傳>之類的戲中扮過老角, 但年輕就是年輕, 即使化了老妝, 粉底下面的青春依然跳躍到鏡頭面前。 這回, 演員本身有了若干真實年紀, 老成的氣味滲出來了, 便是老得自然而自在。

至於古天樂, 倒憑著化妝演活了一個道友。

他的臉色是黑的, 眼圈是黑的, 牙齒更是黑而鬆, 咧嘴而笑, 眼神空洞如在懸崖躍下飛翔, 走到旺角或灣仔的戒毒中心旁邊, 你必看見這類男子三三兩兩地站著蹲著。 你可以說, 毒品攝走了他們的魂魄, 但也可以說, 毒品的魂魄已經附在他們身上, 你看見的是兩個重疊的身影, 一個黑, 另一個是黑中更黑。

我對這類身影太熟悉太熟悉了。小時候, 家裡住過兩個舅舅, 都是「死道友」或「隱君子」, 隨你怎樣稱呼, 不變的是每當毒癮發作, 他們總先臉容扭曲, 似是擺出生平最大的意志來忍耐對抗, 但過不了幾分鐘, 意志力於瞬間崩潰, 他們拿出生平最大的毅力來索取金錢, 過程裡, 少不免附送生平最大的謊言。有人急病死了, 有人撞車受傷了, 有人跑路逃亡了, 有人被警察抓走了, 所有能夠想像出來的理由他們都曾說過, 就只為了向所有能夠聯絡上的親朋戚友借錢上電。

萬一借不到, 他們會嚎哭、哀求, 跪在地上拜你求你; 萬一拜求無效, 他們會變臉搬出凶相, 喊打喊殺, 揮拳踢腳, 宛若在怒海急濤裡拚命掙扎以求讓鼻孔浮出水面。

我親眼看見舅舅衝進廚房握持菜刀威脅其父, 最後, 手起刀落, 狠狠朝我外公的手臂砍下去。 警察來了, 我躲在母親背後, 跟母親一樣, 雙腿因受驚嚇而不斷發抖。

看<門徒>, 看的是兩個舅舅的熟悉臉容。 好久不見了。 但其中一個已經沒法再見了, 五年前, 橫屍某地, 跳樓自殺。 另一個, 多年來一直在中環某窄巷內蹲在地上替人擦鞋謀生, 巷子兩旁的樓房後來拆了, 他遂消失。

嗯, 對了, 兩個舅舅在染上毒癮以前, 正像<門徒>裡的吳彥祖, 是警察; 爾冬陞在新世紀裡, 拍出了舊時代的一段舊故事。
-------------------------------------
《門徒》之所以好看
很大程度是因為它夠寫實
對一個不吸毒也無法想像毒癮有多要命的人來說
實在是看到膽戰心驚

好.震.撼

張靜初演得夠逼真
又反白眼又狂流汗
搞不好真正犯毒癮的人的慘狀比她有過之而無不及
古天樂的角色喪盡天良
很可能現實世界裡的所謂「死道友」做得比他更過份

現實之所以殘酷
其中一個原因是要改變現況其實比想像中困難太多
戲裡戲外我都在想
「你以為他們不想重新做人咩?」
但那條癮有多難戒...
實在不是我可以想像的

看完以上這篇文章
更心寒

因為,那一切可怕的真相
都是實實在在地發生在很多人的生命裡...

我想到以前常聽到的一句話:
「真正的自由,是你可以選擇不去做你不想做的事。」

070324 1334

一些聲音

青芽兒 張翠容
2007.3.19 澳門日報

首次在澳門以文會友,這使我想起去年第一次到澳門大學做講座,一群年輕的學生,臉上滿是好奇,殷切等待我講述一些很遙遠的故事。

寧靜的澳門,東方的拉斯維加斯,但年輕人心裡卻有一種不為人察覺的躁動,紙醉金迷不應是他們的世界,而寧靜裡他們又多麼渴望了解外面紛擾的局勢。他們是春天的樹枝,迸發出綠色的嫩芽,令澳門變得多麼不一樣。

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地方,只要有青芽兒,便讓人產生希望。

春節期間,臺灣朋友阿偉來到香港,手上有本也叫《青芽兒》的雜誌,這是他創辦的刊物,我看到這個名字,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愉快。

阿偉是個特別之人,他研讀社會學,骨子裡充滿反叛的細胞。他當年赴美讀書,在美國,一住便十多年,最後回到臺灣。他在一本書的自我介紹裡,表示他決定回臺並不是出於愛臺灣,而是人與土地就是這麼自然的一回事,人和樹木其實沒有兩樣,總要有根。

尋根,阿偉竟然選擇跑到農村去,一條在新竹北甫的客家村,幹起保衛客家文化的工作來。

城市之子拿起鋤頭,搖身一變成為農夫,原來可以很革命。

我們拿起咖啡杯,話題觸及革命,一片的煙霧迷漫,害得我連聲咳嗽。我好奇問:“阿偉,你熱愛大自然,怎麼也有吸煙的習慣?”他尷尬又無奈笑了笑,說:“就是為了反叛。年輕時老師硬要禁煙,我就偏偏要拿起煙來,弄得現在戒不掉,後悔呢!” 不過,他現在回歸農村,當起農夫,絕不只是另一宗反叛事件。

人愈來愈遠離土地,而一些族群文化也愈受到邊緣化,變成弱勢。阿偉向我解釋,他要走進客家農村的原因,就是客家文化與農村,在臺灣這個高度發展的社會,逐漸失去保護自己的能力,作為知識分子,難道就只會袖手旁觀,眼巴巴看著原本屬於我們大家庭珍貴的東西,這樣給割離出去?

介入,是知識分子重要的行動。已故的阿拉伯裔學者薩依德,他拿起一支筆猛力狠批國際社會處理巴勒斯坦問題的政策;美國知名已故作家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九五年毅然前赴戰亂的薩拉熱窩,與當地文化工作者攜手喊出心中的渴望。

我明白了,阿偉手中的鋤頭,也是一種介入,他曾讓我們恢復對大自然的嗅覺;他辦《青芽兒》,目的就是讓那些受到掩藏的聲音,重新發聲。

他的鋤頭耕墾出嫩綠的芽兒,一個滿有人味的有情世界。那麼,我們還要等甚麼?就請大家一起行動,無論在香港,又或是澳門,都有青芽兒。

在這個小小的框框,我誠意邀請澳門的讀者,與我分享本土的,以及別國的,有關青芽兒的故事。

---------------------

那天在報紙看到這篇文章
驚喜到不得了
張翠容竟然要在澳門日報寫專欄!
開心死~

今天再重看
就多了一點體會

一些人的聲音即使再微不足道
其實也不代表他們不重要
不是說人人平等的嗎?
報紙雜誌可以用全彩篇幅去介紹明星名媛今天說了什麼、買了什麼、做了什麼這些無關痛癢的事
卻壓根不會提到低下階層極需關注的需要
我們太容易忽略微小的聲浪
弱勢的群體之所以為弱勢
會不會就正因為他們的需要缺乏了可以引起外間注意的「大聲公」?

想起一句歌詞:
「將心擺耳邊」(陳奕迅《想聽》)
周圍雜音太多
不用心聆聽又怎麼會真正聽見需要聽的東西?


還有
很喜歡那個阿偉說的這句話:
「人與土地就是這麼自然的一回事,人和樹木其實沒有兩樣,總要有根。 」
不管以前或以後我在哪裡
或至我有多麼喜歡或討厭這裡或那裡
怎麼樣大興土木 變得再多


根就是根
家就是家

070324 1259

Sunday, March 18, 2007

a life of reading

2006/8/13 梁文道@澳門書展

閱讀不是甚麼高高在上的事,它理所當然的存在,也該是一種習慣。
現代人不愛讀書,可能是因為效率,很希望在付出了時間的代價後,可以得到相等程度的回報。於是坊間那種「十分鐘變經理」之類各式速食的書便應運而生,也廣受歡迎。
然而閱讀,本身就是經年累月的累積。看一本小說也許無法使你即時得到什麼收穫,但「書」這東西會默默地改變人,使視野擴闊,思考事情時會有更多的面向和角度。
知道得更多也許會讓你更痛苦,但他使你的生命更豐富。

若真想從書本裡充實自己的學問,則要讀得夠廣,像他在大學加研究所共八年時間裡,
風雨不改地每天除閱讀他最愛的哲學書外,也會特地跑去讀其他學科的論文和報告等...
總之,這是需要紀律的,而不是想讀才讀。

讀書其實的確是個孤獨的過程,
但人本來就需要一些沈靜的時間...


-----------------

以上這篇短文是我今天無意間翻到的,
這是我去年暑假聽了梁文道的演講後,回家寫下來的摘要和心得。
那次聽他演講其實滿有收穫
至少他在上文中的概念,也就是他當天的「中心思想」,
讓我滿驚訝的...
我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想過看書這回事
但他的想法進入了我的腦海,同化了我,
使今天的我也很認同..不要覺得看小說就沒什麼了不起,
每本書的每個字,其實都有它對我人生的意義...
也因此,「閱讀」這件事顯得更迷人了。

他說的那一句「知道得更多也許會讓你更痛苦」
其實我記得傳院的老師郭力昕也講過類似的話
想一想其實真的很有道理:
如果我今天只是個不問世事的無知少女,知道的僅是身邊的那一些事情,
我可能會過得輕鬆一點快活一點
在這個欣欣向榮的社會裡只要懂得吃喝玩樂就好了
根本不用去想這裡變得怎麼樣
但因為聽得和看得太多評論和見到好多不公平
只要稍為關心一下
又怎麼能當成是沒事發生?

忽然就可以明白
為什麼古代的清官常常是都是鬱鬱寡歡而死....-.-


不過話說回來
我得說
梁文道是個異數
他在一個星期之內可以看幾本書
而且多多少少都是有點「難啃」的書
實在太不簡單了...
而且看過他之前的訪問
說他中學時是跟著黑社會大哥去「蝦蝦霸霸」的所謂"壞學生"
大學時就抽煙啦蹺課啦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
今天卻竟然可以變成很多人尊敬的對象
主持電視節目啦、寫報紙專欄啦、甚至當了牛棚書院的院長
這......實在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我當天書展時
買到他剛出爐的新作
而且得到他本人大筆一揮的親筆簽名
實在榮幸之至....
在那麼一刻
我跟這個飽讀詩書又有凌厲筆鋒的人
有過那麼一下的短暫交集..............*o*


070318 2244

Saturday, March 17, 2007

bookworm~

今天下午
專誠出了大陸
就是為了去買書
雖然很遺憾買不到超有型格的《週末畫報》
但抱著厚重的書回來
心裡有說不出的滿足感

我只能說
我可以這麼自由地看書
回來上網又可以讀到好多知識面的東西
真是幸福極了
雖然沒得上課
(我越接近畢業才越覺得可以讀書很寶貴,腦袋吸收著新東西的感覺實在太好)
我只好自己看多一點來填補那一塊空虛了

深刻地記得高中的歷史老師說過:
「喜歡看書的人永遠不會寂寞。」
我雖然還是時時會寂寞
但書的確是隨時隨地充塞了我心裡好多的空隙...

就像「邊度有書」的slogan:
「有書的日子,但願時間可以過得慢一點...」

香港的阿麥書房也有這麼一句:
「小書蟲,啃得多了,竟可變成美麗的蝴蝶!」



好渴望有一天可以重返校園
要更努力一點才行了。

Monday, March 12, 2007

沒有瘋狂怎麼能算活過~~

薛德瑞:不瘋狂怎算活過?
【2007.3.12 聯合報】



在台積電任職的薛德瑞,有著令人稱羨的工作,這次他為了單車跨歐亞大陸辭掉工作,親友們都覺得惋惜,但他不以為意,「要賺錢什麼時候都可以,很多事年輕時不做,以後就沒機會了!」
薛德瑞曾騎單車環島、環法國,旅途中,曾經迷路、生病、摔車。在法國的兩個月騎了五千三百多公里,一個人踩在公路上,在一句法語也不會講情況下,曾經病到虛弱地起不了身、露宿在加油站、跌到手腳鮮血直流…。這段求助無門的辛酸與痛苦,如今都變成無可替代的回憶。

「很多人說我奇怪,這時候應該好好賺錢,等錢賺夠了,退休之後就可以實現夢想;可是,錢永遠都賺不夠,等到退休之後,也失去了完成夢想的毅力。」

對於放棄工作,放空一切,走上B2P旅程,薛德瑞笑說:「曾有人說過『船隻在港口中很安全,但這不是建造它的目的』,即便我現在做的事很瘋狂,可是,不瘋狂怎麼算是活過?」

當B2P計畫曝光後,有人拿他與甫完成橫越撒哈拉世紀大挑戰的林義傑相比,也有人想到單車勇士胡榮華花三年踩遍四十多個國家的風光過往。

薛德瑞說,胡榮華不只是他的偶像,「更是我心目中的神」,至於超馬好手林義傑也是他相當欣賞的運動員,他希望透過這次B2P之旅,向兩人致敬。

------------------

應該有人覺得他很傻吧
不過這樣的人生才刺激才好玩~~
就像今天看報紙
有兩個美國人用了十個月走完了整條萬里長城
徒步從甘肅省走到北韓的邊境
即使再辛苦再累
過程中卻感受到中國人的純樸和熱情
那些也是無可替代的回憶啊...
整件事就很正
超嚮往~~~~

延伸閱讀:
薛德瑞的blog
http://www.deray.org
裡面有他環島的日記,很好笑,
就算我不能做一樣的事,
能看看別人怎麼做到也好~~

Sunday, March 11, 2007

不安於室

昨天放假
終於可以看馬世芳的《地下鄉愁藍調》
我看得好慢
他的每句文字,描寫的每個場景
都叫我愛不惜手,無以名狀地嚮往著...

「...此刻我纔醒覺,彼時戀慕著的迷幻、頹廢、激進和悲壯,其實從來就沒有真正進入過自己的生命,就像我壓根兒沒沾到過六0年代的邊一樣,那只不過是對自己未嘗理解過的生命狀態、未嘗經驗過的歷史情境一廂情願的想像。墨色淋漓的地下刊物、耳機裡穿越二十年歲月嘶吼著搖滾樂的造反派青年、墓碑表面橫七豎八的塗鴉,伊們雜揉在一起,化成一種虛幻的鄉愁。然而嬉皮皆已老去,吉姆.莫里森凝定在二十七歲的臉孔和六八學潮的街頭塗鴉都印在明信片的背面,一張五法郎。那場集體的青春期,早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經結束了。」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總是對六十和八十年代有著很多浪漫的想像
特別是60s
我幻想著我出生前的這個世代是那麼風起雲湧而精彩多變
即使再近一點
我也會很飲恨地恨自己不早幾年出生
趕得及喜歡那個屬於梅艷芳和張國榮的傳奇
還有陳百強和Beyond...

我為著從來都來不及發生在我生命裡的這些事情而遺憾
即使那番盛世可能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像...
但比較起現在那虛偽的太平盛世
我寧願活在那些很多變數但更熱血的時代裡




當現今的世界越來越相像
大家生活安逸使反對聲音越來越微弱
或者說願意去反抗現狀的人越來越少
我只看到歌舞昇平背後那些隱憂就像滾雪球一樣
反對的人沒有被理會
政府可能覺得賺到錢就夠
卻漸漸色盲分不到黑白
我竟覺得每個渺小的市民就被眼前的好景蒙騙著...

我還是深信
不要以為自己力量單薄就乾脆什麼都不做
即使簡單如做一下垃圾回收
那就是讓這裡可以變更好的一小分力量啊.......


所以真的好喜歡好喜歡這句歌詞
「捨平凡 愛動蕩 人人其實有個願望」 (Kay《節外生枝》)

我從來都不是個安於現狀的人。


070311 1348

夢中見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要睡覺之前
都是最難熬的時刻
我恨不得可以累極而睡
不然
以前的好多片段都會開始一一浮現
那些自由自在的日子都離我好遠了...

如果你在
就好了
應該會好過一點吧

上次聽之偉說他們幾個弟兄的分享
真是超級羨慕的
想到以前我也有過好多小組的時間
也有很多突發要去玩去做的事
就算忙都很開心很enjoyed
但現在我的生活就剩下上班和回家
放假就去逛街或是睡很晚
整個很死...很沒活力

我總是會在日常生活中一下子恍神
腦際開始想起在台灣的人和事
最經典的一次是
明明我在錄音
講到某一句時忽然間出現了自己正在騎車去校園上班的畫面...
整件事很詭異
就是那個瞬間
腦袋裡開了一個清晰無比的視窗...

那一切
現在都只能在回憶裡
反覆細味一次又一次...

070311 1259

Thursday, March 08, 2007

.

這一個星期來
香港的新聞都一直追著梁成恩的死因裁判
一開始我都完全狀況外
慢慢才終於搞懂發生了什麼事
今天新聞仔細地講了他是如何中槍
我光是聽和看著電視的模擬畫面
就已經覺得好殘忍好恐怖
然後就想到....

當全香港人都在討論這個警員的死亡時
他的老婆、家人則每天在聽著分析說他的摯親是如何被襲如何死去
其實也殘忍到不得了
就好似還沒痊癒的傷口上繼續灑鹽
好可憐.....


這也是工作了一個星期後的感想吧
我安坐在公司裡去告訴別人世界各地發生著什麼事
但在新聞裡那些天災人禍下的主角
卻切切實實地經歷著可能是他們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新聞告一段落
很多人看完就忘了
況且那些死傷數字說實在也跟我們的生活沒有多大關係
但.....
雖然我也不能做什麼
但總之
心裡很不平衡...

070308 2203

Sunday, March 04, 2007

青春的尾巴

凌晨兩點
我躺在床上
靜靜聽著這首歌
感動得太清楚...

無瑕年代
曲 / 編曲 : 藍奕邦 填詞:王貽興 主唱 : 藍奕邦

那年六月 英皇道擠滿了人
這年七月 銅鑼灣堆滿人群

那年三月 他在彼邦如流星墮下
這年四月 再無閃爍繁星了吧

時鐘不覺變慢 回憶的氣味丟淡
我們不把遺忘當作遺憾
我們  年月裡任青春荒蕪生活放任

蝴蝶離開 盛夏不再
成長的路上佈滿青苔
沒有遺憾 或者應該
可能性逐漸消失不再
若有所失的年紀我們不懂去愛

那年十月 我信我是我的神
這年三月 我再不信任何人

那年冬夜 他終淹沒於移民潮下
這年正月 再無神話延續了吧

都是大事件 不可能重現
即使可以回到那些年
一樣的錯失  一樣踟躕不前



曾經何時很希望可以回到某些日子
改變一些犯過的錯
更珍惜身邊的她和他
但現在卻越發相信
那都是timing的問題
在那些年輕的歲月裡
我就只會做出那些決定
因為從來都看不到哪些因會導致哪些果
所以永遠都不知下一步怎麼走是對還是錯


蝴蝶離開 盛夏不再
成長的路上佈滿青苔
沒有遺憾或者應該
可能性逐漸消失不再
若有所失的年紀我們不懂去愛


都是大事件 不可能重現
即使可以回到那些年
一樣的錯失
一樣踟躕不前



最怕自己老來後悔又遺憾
於是小小事都鉅細靡遺的紀錄下來
為的只是想給自己走過每段日子的證據

070304 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