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5, 2006

in Him we trust

我還是感謝神。


今晚跟小雲傾計
加上收到對我而言有莫大鼓勵的email
這些都令我感受到---

其實我現在這個階段所帶著的一切起伏、經歷與情緒
上帝都知道
衪是真的知道!

衪知道我是誰
知道我能承受多少
衪要我學習一些功課
而我可以靠著衪去克服我現在的問題

即使不怎麼好受
但現在這個「我」的意義
是在於以後的那個「我」

衪愛我
衪願意看見我活在衪的心意與計劃當中
我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
我擔憂 我慌張 我驚惶失措 我惴惴不安
但那一切早就已經在衪手中了

那不是宿命
是一種 被照顧的感動
知道衪已經為你舖好路 只要你願意踏上去 就會一片光明
甚至那種愛到了一種程度
是即使我再悖逆
衪也會為我舖好安全網
總之我不會跌死

因為衪 永遠不撇下我...

即使我感到自己好像比全世界的人都軟弱
衪的話還是那麼的強而有力: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



要憑信心
要堅定信靠
要交託
更加要勇氣

你該知道
衪真的 一直都在...

上帝的安排。呼。wonderful。即使我現在摸不透。


危難臨到 我信靠你
深知你必領我度過
你信實為我堅持到最後
當暴風雨向我靠近
有你同在我不致畏懼
你是我的牧者 我所倚靠
每個夜 每一天
我知你永遠在身邊
主你永遠與我同在
在你裡面沒有改變
你的堅定 從昨日 到今日 一直到永遠
靠你豐盛應許站立
我的未來在你手中
堅固磐石 全能真神 我敬拜你


謝謝你透過很多人藉著你自己給我的安慰
我要堅強。

060925 0026

Sunday, September 24, 2006

浮木


(先宣傳一下,藍奕邦已經在9/8出了第三張專輯《潮騷》,超好聽,我已經連續聽緊第4 round.....如果我係澳門應該會即刻去買,可惜而家只能聽download的............ ><)

================================

明天將會第一天上班
好開心  終於找到工了
雖然這份工的性質跟我之前設想要找的工作差很多
但現在有地方肯收留我就已經感謝神了...

我想在那裡還是可以學到一些東西的吧

盡力做 加油!

===============================

基本上我覺得從暑假到現在
心情都是跌跌撞撞的
特別是選課的問題後
我更感受到甚麼是「變幻原是永恆」
事情的發生往往都不是自己可以預料得到的

到了9月 徬徨不安更是左右著我每天的情緒
即使到了現在 時間表終於比較穩定和充實
但我還是覺得很有暗湧
心底有些說不出來的陰影 等待著我去克服去解決...

於是
我開始會想到底「計劃」有甚麼意義
充其量那只是在給自己一個心理準備吧?
也許我們都需要給自己一個大方向
但實際在其中會發生甚麼事
卻完全由不得我們....

聽起來很刺激
但我感受到的其實是 恐懼。
因著看不清未來而至的 無力感。

可能是因為
我從來都太喜歡「確定」的感覺
我需要掌握狀況

於是 我現在其實過得不太好
心情上如終無法放低...

下一步是...?


P.S. 但我想謝謝佳容,謝謝你的關心...那是我們三個月前的對話耶!
儘管那完全不相干,你也可能永遠看不到這一句感謝。 ^_^


060924 1755

touched

襪子與鞋

曲 / 詞: 藍奕邦
編: 謝國維/藍奕邦
監製: 藍奕邦

想給我浪漫 卻給了荼靡的花瓣
想給你溫暖 卻換來倒流的冷汗
我們是別人眼中的一對一雙
就因此以為早已了解對方
我們互相作伴 還是互相牽絆
捨不得一刀兩斷 纏綿就變了糾纏

就好像我是襪子你是鞋 磨擦卻又體貼
恨不得我是黃昏你是夜 你的來臨代表我的完結
我那條棉線 和你的皮邊
彷彿是重疊 卻沒有連接
像蝴蝶跟蝴蝶結 本屬於兩個世界 各自各在撒野

誰會在傷口 塗上最甜美的蜜糖
誰會在沙漠 遞上最燙手的熱湯
我們困在一起 好像快要缺氧
而分開卻又感覺空空蕩蕩
明明已經腐爛 繼續吐出餘香
本應該一刀兩斷 找誰來推波助瀾

我們訂的誓約不算誓約 
彼此熬煎但是懶得作個了決
你不停的侵略 我安靜的止血
為自由而飛躍 你卻是為我開路的麻雀

就好像我是襪子你是鞋 磨擦得很親切
恨不得你是冰島的黑夜 長得讓我忘了你的完結
我那種感覺 你不會了解
是因為我們沒什麼重疊
像蝴蝶跟蝴蝶結 同在這瘋狂世界
等待誰的毀滅

Saturday, September 23, 2006

【轉載】珍惜台灣,小心輕放

看到這幅圖覺得有點「於心何忍」
大家一定要click進去看原作者的感想啊~



其實台灣真是個很棒的地方
拜託不要把她越弄越亂了
現在只剩一個高度矛盾與衝突連連的社會
「寶島」只會衰敗得更快...



060923 1431

Tuesday, September 19, 2006

無語

像連場暴雨和颱風過了以後秋天就翩然而至一樣的無聲無息
好多事情就悄然在我知道與不知道之間改變著
唯一不變的
除了上帝以外
就是「變化」本身了

從出生到大學為止
我們的生活裡都太多「應該要做」的事
「應該要過」的生活模式
所以大多數人都會規規矩矩地過日子
自以為與眾不同
即使做過或想做的事不盡相同
但骨子裡其實都沒有太大差異
想反叛想推翻一些甚麼
但做不到
或者不敢做

直至離開了「學校」這超級無敵大體制
我們才驀地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
(雖然社會是個更大更制式的場所)
也許大多數的我們還是一樣找工作賺錢結婚生仔到終老離開世界
但選擇權無疑比以往都大得多
可能性也多了很多
而出乎意料的事情 很自然地也越來越多了

於是我們必須面對很多很多選擇
由己或不由己的
我們都要做決定 要負責任


人生 要自己去過。


最近在看美國好幾年前的連續劇《Six Feet Under》
有很多死人
但更重要的是活人對生命的態度

其中有一幕 兩個人的對話

男的說他相信冥冥中還是有一位神
女的說她不相信 有時甚至會覺得人的出生到死亡是一件很無謂的事 但她必須活著

男的說 你這樣想 怎麼活得下去呀?


真的
如果生命只是介於「出生」和「死亡」這兩個時間點中間的一段高低起伏的日子
試問為什麼要活著? 那會成為全世界最沒意義的事!

所以換個角度想
如果這生命是值得活的
那麼不管每天發生了好或不好的事
都值得紀念
因為它可一不可再
而且這些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活著的證據...

再這麼想下去
也沒有所謂浪不浪費的問題了。
延畢算甚麼,嘿嘿。
知道自己在幹嘛就好了。

然後
又看了《經過》
它告訴了我:
我不可能只要「完美」 容不下一絲缺憾
那只會使我活得痛苦過得沉重..

「有些事物的殘缺,是個必經的過程,就讓它這樣吧...
人生缺憾, 不過是茶餘飯後的一場回憶罷了。」

這一陣子終於習慣了等候與面對未知的感覺
的確是折磨
但我又成熟了一點點了。
特別鳴謝包容我亂發脾氣又忍受我大哭大吼的你。


信靠信靠信靠
生命的功課啊。

但願 對小事的感動不會麻木。

活著 太需要被觸動
不管那是什麼。


認認真真過日子。


060918 2353

Wednesday, September 13, 2006

hi~好久不見~

坐在電腦前看照片
真難想像昨天我們還在墾丁的藍天白雲下
玩著賽車吹著海風......

結束時的不捨
對我而言其實都是因為不想回來面對問題

可能心情仍沒調整得很好吧
從澳門回來之後
都沒有很放開心過

昨天在客運上看了《The Weather Man》
get到的message是:
成人的世界裡有著好多的不容易
人生沒辦法如自己預計的路線般發生
人能做的不過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對的事
把責任盡好 認真把事情做好
僅此而已

到今天聽了中午的基督徒聯合live band敬拜
心裡重新被激勵
回來時又看到溫文姐的一句話
"Actually, I am a little bit disappointed about my new life here, but I think God has a higher purpose for me."
心裡就被安慰到
畢竟情況再怎麼樣出乎自己的預料
還是會有上帝的愛和慈愛計劃把我接著
不會摔死...

上帝呀
求你幫助我
在灰濛濛一片看不到路時
因著信靠你
我就看到光 看到希望
幫助我突破困難.....
也讓我心有愛有喜樂有平安..............

060913 1919

Friday, September 08, 2006

失神

又再回來
似天堂又似地獄
好荒謬..


原本想逃離
但現在我又很想回去了

Tuesday, September 05, 2006

未出發先興奮!

哇哈哈
想去墾丁已經想了好久
今次終於成團了
yeah!
感謝R秋華和嘉茵
天阿一定要生生性性順利出發啊......................

這真是個奢侈的假期
開學前再給我幾天陽光與海灘吧!! *o*


新生工作的大家加油囉~~~
(有點不孝又好像在挖苦但我其實沒有這種意思啦~~~:p)

Wednesday, August 30, 2006

答案?

日出日落
一年又一年遠去
有些東西
卻是那麼堅強的

歷久不衰著...






good luck,
all the best!

Tuesday, August 29, 2006

UNITED WE STAND!

最近在港澳最熱鬧的新聞
一定是阿嬌被偷拍而引起的軒然大波
事件終於化大為社會新聞
連她去報警都成了電視新聞的TOP 5頭條之一
更不用說越來越誇張和聳動的報紙了

昨天晚上看電視
演藝人齊集出席了聲討大會
一方面要為聲援阿嬌
更重要的自然是向媒體嗆聲
向公眾和政府表明他們已經受夠了那些過份的狗仔隊了

看見由主持人到大明星
個個都義憤填膺般痛斥雜誌的不是
又叫觀眾罷買很多的不良刊物
心裡還滿痛快的
很多垃圾新聞本來就應該除之而後快!
然後看見那幾百個藝人能夠這樣團結起來去對抗不對的主流價值
其實都會有那種...心裡好想拍掌叫好的感覺
團結就是力量嘛~!

當下就想到台灣的媒體
其實它們比香港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人在旁邊罵罵罵
但最後還不是一起去看那種奇奇怪怪的新聞報紙和雜誌?
現在不是沒有反對與聲討的聲音
只是總覺得力量不夠集中又不夠團結
無法形成足夠大的影響力去改變現狀......


後來我再想
大伙兒那麼激動還不是因為大家或多或少都受害過?
女明星就一定要拍到露胸露點和走光
男明星就要說他們爛滾又拋妻棄子之類之類的
唉...
可是
如果今次的主角不是大紅的阿嬌
新聞還會炒作到那麼大嗎?
跟阿嬌事件同期出場的
還有欣宜被說做激光做到爛面
但實情卻是...那張照片是周刊自己加工的!
這不僅是虛構新聞
主事者有沒有想過被媒體醜化了一次又一次的欣宜心裡會受多大的傷害?
我記得鄭少秋在電視上說她要在娛樂圈生存就要堅強一點
但是要堅強也不等於要這樣接受別人的惡意中傷啊!


身為媒體
的確有議題設定的功能
問題是總要站立在事實上說話啊..

常常說甚麼「公眾喜歡看」、「公眾有知的權利」
就把責任推卸得乾乾淨淨
拜託請不要拿這些高尚的標準來做擋箭牌
那些雜誌編輯也請你用用大腦
有點對專業的堅持好嗎!!


060829 1233

【轉載】龍應台:我怎麼上「陳水扁」這一課

龍應台:
我怎麽上“陳水扁”這一課--一個“甘犯衆怒”的微小聲音


我承認我一直在上課,像個小學生一樣在上公民課。這一課的題目就叫“陳水扁”。課文特別令人“拍案驚奇”,但是附在課文後面的測驗題,艱難的程度,超過我的預期。

亂,因爲在尋找新標準

我是個目睹過蘇聯帝國解體、柏林圍墻倒塌、天安門變色,香港七一遊行,又在臺灣的威權時代裏寫過“野火集”的人,但是臺灣政治的今天,仍然令我瞠目結舌:在我們所經歷過的中華民國史上,誰見過一個總統的家族和親信,做出如此不堪的事情?誰聽過身爲國家最高象徵的總統府會製作假帳?誰見過一個沒有監察委員、只有冷氣空轉的監察院?誰見過一個對法律如此不知分寸、進退失據的內政部長?誰見過媒體變成一種熱血賁張的“政治運動指揮部”,而司法機關又跟著媒體辦案?誰見過一個總統像七歲小童一樣,對人民的批評作凶狠負氣狀,說“我不會一味挨打”?誰見過一個反對黨在那樣短的時間內因得權而腐化生蛆?誰見過兩周內有一百萬小市民匯款登記,表達對統治者的憤怒?誰又能想像,當兩萬人露宿總統府廣場時,如何收尾退場?誰又想過臺灣竟然可能出一個本土版的尼克森、藤森、盧泰愚和馬可仕?誰又知道,碰到一個本土版的尼克森、藤森、盧泰愚和馬可仕時,人民該怎麽辦?

二○○六年的臺灣很“亂”。它的“亂”,我始終認爲不是真正的亂──動亂或混亂。臺灣是一個新興民主,新興民主的意思就是,在實踐民主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很多重大事情和冒出來的問題,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們知道過去的原則和觀念可能都不適用,但是對於新的難題又沒有現成可循的一套新的判斷標準。從外國拿來的,因爲歷史條件、文化體質、發展階段差异很大,也不敢直接套用。於是一人一套標準,每一套標準都可能彼此矛盾,衆說紛紜,爭執不斷。

“亂”,其實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在摸索新共識,尋找新價值的過程裏所發出的喧聲。這種“亂”,不過是一個社會從威權到民主必經的歷史過程,我們在練走民主的路。

請把國家還給我們

民主這堂課,有考不完的試題。走到“陳水扁”這一章,黑與白之間,同名爲“灰”的層次細密重叠,難以辨認,使我不得不在寫完“今天這一課:品格”這篇“作業”之後,停下來久久沉思。試題一:陳水扁應不應該下臺?

代表民進黨的游錫堃說,在一個法治國家裏,當還沒有足够的司法證據,證明一個總統本人貪瀆時,他不應該被要求下臺,因爲道德不能取代法律成爲標準。這個說法,不能够由於他的“辯方”身分而被嗤之以鼻,因爲這是一個百分之百必須嚴肅辯論的議題。所有主張陳水扁下臺的人,都必須針對這個認知提出反駁的理由,才能正當“倒扁”。

我的思索是:法律上,一個未被司法定罪的總統不必辭職,但是如果在政治上,他已經成爲嚴重的社會不安、政局動蕩的根源;如果在誠信的道德上,他已經成爲大多數人民不齒的對象,如果總統與大多數人民之間的一種相互信任已經解體──百分之十八的低支持率是一份清楚的“信任評估”,那麽,是的,他應該向人民鞠躬道歉,自動請辭。

造成社會不安、政治動蕩,他愧對人民托付給他的政治責任;家族墮落、親信腐敗,個人誠信破產,他愧對人民賦予他的道德期許。政治責任和道德期許是無法寫進法律條文的,但是你不能說,凡法律條文不能表達的,就不存在。民主法治强調法律條文的重要,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法律條文只是維持秩序和社會互信的最低標準而不是唯一標準。

公民要求陳水扁道歉下臺,不是因爲他犯了法律上的“罪”,而是因爲在事態的發展過程裏,他已經徹底地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尊敬;沒有信任和尊敬,就不可能有效地指揮團隊,領導國家。民進黨主席拿出最低標準來充當爲民主的全部,只顯現出這個政黨從民主理想的高度摔到了哪裏。

我的要求因此和那一百萬個“百元公民”是一致的:陳總統,請把國家還給我們。

有些是非,不容模糊

但是如何讓一個任期未滿的總統下臺?罷免的手段失敗了,輿論的壓力不起效用。於是出現試題二:你如何讓他下臺?用群衆運動──百萬人“登記”抗議,二十萬人上街遊行,一萬人徹夜靜坐,夜夜堅持,可不可以?

我的思索是:那要看你指的是哪一種“群衆運動”。

如果是合法的,非暴力的遊行、靜坐、示威,它本來就是民主體制內的正規表達方式。只要程序合法,謹守規範,這樣的公民表達和選舉日的排隊投票或者國會內的罷免表决,地位一樣的尊貴,必須得到政府的容忍、警察的保護、社會的尊重。集會遊行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可以是促使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

我不反對見到一百萬人和平地站上街頭,以要求陳水扁下臺來表達一種態度,一種價值。人們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站出來,不過是讓自己尚未長大的孩子們知道:有些價值,不容犧牲。有些是非,不容模糊。

但我更希望見到,陳水扁爲了“愛臺灣”,爲了社會的和諧以及他自己的歷史名譽,在人們上街之前提出辭呈。

有選票,爲何談坦克車?

然而,如果所謂群衆運動指的是威權時代那種慷慨激昂的、衝破體制的、“人民革命”式的群衆運動來“包圍總統府”或“癱瘓交通”,以“衝突和流血在所不惜”的方式來凸顯所謂“人民力量”,對不起,我反對這樣的“人民力量”。

在獨裁體制下,用激烈的群衆運動方式迫使一個領導人下臺,是有絕對正當性的,但是在一個民主機制的設計裏,原來就有一個設定:你選出來的領袖很可能是個狂人怪物或騙子,所以若要半途“删除”他,可以按“罷免”或“彈劾”。如果這個動作失敗,則要“重新啓動”,在下一輪選舉時,用選票將他“删除”,丟進“資源回收筒”。如果“罷免”或“彈劾”的按鍵有問題,那麽你就去修理那個按鍵。

既然有這個“删除”和“重新啓動”的內在機制和設定,“人民革命”式的群衆運動在民主體制裏是沒有一席之地的。

所以,關鍵在於,施明德所領導的“百元運動”,究竟是哪一種呢?

頭腦清醒的施明德宣稱“非暴力”,明顯是希望進行民主定義下的公民實踐。他以半生牢獄換來一世英名,現在又願意冒著一世英名被小頭銳面者抹黑玷污的風險,挺身反對從前的同志,不愧是一個公民抵抗的典範。如果是和平、合法的靜坐示威,那一百萬個捐款報名“反扁”和那决心上廣場靜坐的人們,也是公民社會的實踐者。公民社會的實踐者,我們只怕太少,不怕太多。

可是,對於這樣的分際拿捏,人民是否秋毫分明?影響民意的意見領袖們,又是否戒慎恐懼?

聳動的電視媒體在大肆報導“倒扁”集會的人數如何節節上升時,持續不斷地播放莫斯科紅場和天安門廣場坦克車與人群對峙的聳動畫面,看起來竟像在渲染一種“人民革命”的浪漫美感,似乎在暗示人們要有“正義”激情,要有“勇敢”衝動。而同時,副總統呂秀蓮竟然也以天安門爲例,警告即將進場的人們。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八十年代的天安門和紅場,怎麽能够拿來和今天民主的臺灣相提並論?天安門和紅場的抗爭,都是被徹底剝奪了自身權利而走投無路的人民起來反抗集權政體,今天的臺灣人手上却是握著選票的,誰來統治完全由他自己决定;他明明可以用一張紙來“推翻”一個政府,你爲何要談坦克車?法律明明保障了人民集會遊行的自由,你憑什麽以天安門的流血鎮壓來影射警告?

當“刺殺”和“防衛”的流言四起,當拒馬的刀片如何割肉的鏡頭不斷被放大,當“不是你倒下,就是我倒下”的“意志力比賽”被當作一種“决鬥”的語言來使用,我覺得不安。當民進黨完全拋弃了身爲執政黨應有的文明規範,開始以文革式的“鬥倒鬥臭鬥爛”的流氓方式來對付施明德,我看見仇恨的“鐵絲網”在陰影中悄悄架設。

劍拔弩張的“决鬥”,不是公民實踐。

激情的“人民革命”,革掉的會是民主。

不能不回答的問題

於是令我頭痛的試題三就出現了:你捐不捐那一百元?
“頭痛”了整整一個禮拜。

我的思索是:不捐。因爲拉倒陳水扁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太多的問題,在“陳水扁”這個黑盒子被打開的一刻,像一團黑壓壓、密麻麻的蒼蠅,猛然撲上臉來。這些問題是一個新興民主從來不曾處理過的問題,有些甚至於從來不曾思索過:

問題一,陳水扁總統是透過民主程序產生的。兩年前,六百多萬人投票給他,請他來管治這個國家。那些沒把票投給他的人,本身顯然沒有發揮足够的力量來避免他的當選。所以陳水扁的上臺,必須說,是投票給他的六百多萬人和沒投票給他的六百多萬人的共同選擇。那麽,陳水扁固然耽誤了國家,但是人民自己,什麽時候要開始檢討自己的責任呢?投票給他的人們今天是否承認選擇錯誤?那錯誤選擇背後的思維是什麽?當年不選他的人,是否爲了錯的原因?如果不去檢討那個思維,以後豈不是注定會再犯一樣的錯誤──我們不是眼睜睜看見陳水扁家鄉的官田鄉人正在組織清朝模式的“自衛隊”來防禦“外侮”?

問題二,我們的選民,是否充分認識到,手裏這一票,可以帶來如何嚴重的後果?如果因爲當初沒這認識,所以我們輕率,或愚昧,那麽我們因自己的輕率或愚昧而被一個難以忍受的無格總統所折磨、所懲罰,是否也正是我們應得的教訓,應付的代價?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是不是正是我們和民主制度定下的契約?

問題三,如果這一次,因爲太憤怒了,不願意等到下一次的選舉而採取街頭施壓,是不是以後每一次發現自己選錯了人,我們都得用集會遊行的方式逼總統下臺?在什麽情况下,我們應該耐心等候四年一輪,用選票“删除”他,又在什麽情况下,我們應該不等候,直接發起群衆運動?那判斷的標準又是什麽?

問題四,是什麽制度,產生了陳水扁?是什麽制度,給予總統如此大的權力?是什麽制度,縱容了他專權,鼓勵了他墮落?是什麽制度,使得我們發現了一個總統的專權和墮落却無法使他下臺?政黨政治又出了什麽問題,使我們痛心疾首到這個程度又找不到出口?如果產生“陳水扁”這種政治人物的制度,以及維繫這種制度的思維和文化,我們今天不去徹底面對和處理,而只鎖定在“把陳水扁拉下臺來”一個單一題目;請問,下一個上臺的人,在同一套制度裏玩弄,難道會有不同的嘴臉?

一巴掌打死蒼蠅的痛快

對國家的空轉處境,我們都很憂心;對一個失去理想的執政黨,我們都很失望;對一個無能又無品的總統,我們實在憤怒,但是,愈憤怒就要愈冷靜。在這黑盒子打開、蒼蠅飛出的時刻,“打不打得死臉上的蒼蠅”不該在媒體炒作下變成全國人民發燒注目的“唯一”議題,更不宜把它定位爲一場“你死我活”的“决戰”。瞭解爲什麽黑盒子有蒼蠅,舉全國之力去追究蒼蠅藏身之處,徹底清理黑盒子結構本身,才是真正重大的任務。否則,你打死了這一團蒼蠅,黑盒子依舊,下一團正等著出發。

我甚至於擔心,正因爲“一巴掌打死臉上蒼蠅”這個急促動作會很痛快,它很容易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感情,集中了舉國的注意力,而“陳水扁”黑盒子的真正問題──結構的、制度的、思維的、文化的,都被推到邊緣。制度的檢討、機制的改造、人民本身民主素養的深化等等,在尋找宣泄的憤怒情緒中,都會被認爲是高調、空談、緩不濟急,而被遺忘。然後,有一天,唉,我們又從頭開始。

越憤怒,越冷靜

我選擇用“不捐一百元”,作爲一個“甘犯衆怒”的微小聲音:最該被“决鬥”的對象,不是這個任期不到二十個月、威望不到膝蓋高的總統,而是培養了他這種人物而且容許他苟延殘喘的整套制度以及制度背後的人民自己腦裏的文化思維。

“打倒”一個人,只需要熱情和憤怒;革新制度、提升文化,抽絲剝繭地□清問題所在,看准了問題下手,需要的却是極度、極度的冷靜,深刻的思辨能力,長程的眼光,宏大的器識,鍥而不捨的精神。

這真是一堂艱難的課。


二○○六、八、廿三
臺北


(來源:中國時報)

------------------------------

前幾天看報紙
一位專欄的作者寫了一句話,
大意是說,
台灣人現在除了滿腔怨氣之外,就甚麼都沒有了。

看了之後有點心痛:
台灣人真的甚麼都沒有了嗎?

有好多好多人為了捍衛心目中的正義
想要把現行的政府推翻都重新來過
那應該算是社會進步的明證
至少提出的人雖然遭到惡意中傷但絕不算犯法

問題是
事情演變成現在的樣子
卻使國家的民眾越來越分裂
誓不兩立似的
對台灣肯定是不利的

想要積極參與改變 
卻反而像是在樹立敵人...

還可以怎麼做呢

之後會變怎樣呢......

060829 1202

Saturday, August 26, 2006

花見

翻開舊日記
看見往日那個堅持的自己

打開雜誌
又看見「人辦」

一團又一團火都在刺激我..


天阿我幹嘛浪費了這麼多時間啊!!!!!!!!!



越來越覺得
真的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沒甚麼好羨慕的..

重要的是走上對的路
自己覺得值得
再辛苦也甘之如飴


求袮帶領我..........................

Friday, August 18, 2006

透明的凌晨

現在是5:58am,我依然清醒得很。

聽著我爸起床,
刷牙、進廚房、再輕輕帶上門、開工去;
【我忽然覺得他很偉大,但又孤單到可憐】
50分鐘之後,將會輪到我媽媽,
再來就會是我姐了。

忙碌又殘酷的一天又要開始,
太陽一樣燦爛,地球繼續轉,
彷彿沒有任何改變地自我複製著。

而我相信自己將會花上一個早上繼續躺在床上...


------------------

一點多時,
我在懷念著羅東名產包心粉圓的美好滋味中睡去
【那味道因著那趟火車而顯得份外甜美,回台灣後一定要衝去饒河夜市吃!!!】
誰知我在夢中卻一直兜轉在眾多旅遊點和交通工具中
【莫非今天玩得太累?!】

終於
4:28am
我在唇乾舌燥中醒來。

上了洗手間,喝了口水,
看了十幾分鐘的書,
Piana的音樂迴響了四十分鐘,
我仍然輾轉反側著。
窗外的冷氣機滴水沒停過,
我胡思亂想著,
直至不可思議地在窗邊看見破曉................................

6:10am,鄰居伯伯的燈亮了,
宣告著一天的開始,
而我....

嗚 拜託讓我沉沉睡去吧.........><

060818 6:14am

P.S. 走到露台,看見小城已經開始運作著,
【或是有些角落根本沒有暫停過?】
清道夫掃地的聲音清晰可聞,
清晨的天空好乾淨好漂亮,
我想起了很久以前沒回家的那一晚,跟同學走在無人的馬路中;
僅有那幾次唱K至天亮的經驗;
還有...................

  
P.S.2
在朦朧之間,
我忽然想到一件感恩的事~
當我哭著求神賜下愛在這裡時,
我發現自己愛他們的心就因此增長了...

這是 衪最獨特的方法吧。

Sunday, August 13, 2006

FINAL HOME or FIND NO HOME?

半夜兩點多
睡不著
在廿四度的房間裡
我想著

「家」是甚麼

除了幾個人住在同一個房子裡面以外


「愛」又是甚麼

我怎樣被愛著

我該可以怎麼去愛別人

. . . . . .

Saturday, August 12, 2006

addicted

孫悟空

作詞:阿信 作曲:怪獸 編曲:五月天

兵荒馬亂五百年來沒改變過 花果山下滿天的烽火
人類累不累啊還在你爭我奪 西天取經回來後 有沒有人有讀過
師父每年都會寄卡片來問候 五百張了算多不算多
看到卡片我都想起那段奮鬥 金箍棒那麼神勇 現在只能掏掏耳朵

齊天大聖是我 誰能奈何了我
但是我卻依然 不小心敗給了寂寞

如果要讓我活 讓我有希望的活 
我從不怕愛錯 就怕沒愛過
如果能有一天 再一次重返光榮 
記得找我 我的好朋友

聽說悟淨已經植髮治好禿頭 有了論及婚嫁的女友
八戒這個豬頭手機老是不通 好色本性多雋永 好像時間從來沒走
西天取完了經 東邊應該還有
夥伴們好不好 讓我們再拯救地球

如果要讓我活 請給我快樂苦痛 
我從不怕愛錯 就怕沒愛過
如果當有一天 再一次重返光榮 
記得找我 我的好朋友

-----------------

約翰藍儂

作詞:瑪莎+阿信 作曲:怪獸 編曲:五月天

那年冬天 子彈 它給了你自由
沒了 軀殼 就活在人們心中
看著 今天 你會笑還是會搖頭
整個世界 曾經 都跟著你作夢
如今和平 依然在歌曲裡頭
猜忌 戰火 還跟著我一起生活

能不能暫時把你的勇氣給我 在夢想快消失的時候
讓我的歌 用力的穿過天空 為我愛的人做一秒英雄

一顆紅豆 為何 想單挑這宇宙
都要 怪你 在我心中播了種
一把 吉他 就想對抗萬千炮火
玩著遊戲 出糗 喧鬧的攝影棚
怪獸 石頭 默默的吐在廁所
OK 再來 要世界為我們感動

能不能暫時把你的勇氣給我 在夢想快消失的時候 
讓我的歌 用力的穿過天空 為愛我的人做一秒英雄
能不能暫時把你的夢想給我 在勇氣快消失的時候 
總有一天 要人們叫我披頭 最後沒成功 也做過最美的夢

沒有遺憾 最美的夢

-----------------

晚安 地球人

作詞:阿信 作曲:石頭 編曲:五月天

紫皮膚 大腦袋 血液不綠也不藍 
在我已經毀滅的星球 我比五月天還帥
那一年 大逃難 爸爸把我丟上船 
光的速度能比愛恨快 所以我也忘了哭
來到這裡 一光年外

沉睡 七年的蟬 換取 七天的燦爛
生命 穿過漫長年代  直到 名為人類的災難

諸葛亮 赤壁戰 萬人一塚的豪邁 
千年之後重回螢幕裡 還是爭戰的舞台
難道會 又重來 媽媽她說的混亂 
誰能還清自己的卡債 誰能控制核子彈
誰能頓悟 輪迴會來

大人 在冷氣房作戰  小孩 在太陽下逃難

石油田的乾旱 華爾街捲起災難 
終於人們發射飛彈 捍衛自己的晚餐
多害怕 在未來 人類對一切習慣 
拿著字典一頁頁的翻 始終找不到的字  
是不是愛 是不是愛
不要是愛(地球人晚安 地球人晚安)
不要是愛(地球人晚安 地球人晚安)
不要是愛...

-----------------

歌在好聽之餘還能帶給人一些MESSAGE的
才比較有聽的意義吧


我現在是看到他們五個眼睛會發亮的小fan
wahaha........

proud to be a MayDay fan la
他們的音樂裡
真的帶著力量...

不信?聽過就知道了~ :p


060812 1603

Tuesday, August 08, 2006

彩虹


我想
我該為這次暑假賦予一點意義
除了休息打混以外

對於身邊的人
還是覺得相處得有點怪怪的
我也很怕見人
每次迫不得已要出門
眼神都不想碰到別人
(不要讓我看見認識的人拜託!!)

一天睡十個鐘頭
又好像沒做什麼正事
OMG
哎呀呀......
我開始有點忍受不住了

還是有感恩的事啦
對於以後的去向
跟媽有深談了一下
我真心覺得她實在開明又尊重我得令我感動

命是自己的
人就這麼一輩子啊...


暑假也就剩那麼一回而已。。。


該做什麼 該想什麼
也都要把握一下時間...


060808 1116

Saturday, August 05, 2006

第一天

沒錯
又回到澳門的第一天

一個照樣無敵吵鬧的城市
排山倒海地興建賭場酒店渡假resort
許或有一天會把澳門壓垮
然後街道的樣子一直在變
很擁擠
人超級多
晚上還要殺上拱北吃飯
OMG......

知道了一些不幸
但今晚竟然還是有個美滿的假象
很好
希望持續有勇氣面對

不只暑假 是以後的以後啊。


---

剛上飛機
眼淚就不爭氣的掉下來了
說起來我還是第一次自己走
還好機上坐我旁邊的是一個可愛又不哭鬧的小小朋友
還有小電視
陪我度過這段無聊的飛行時間

唉呀
該怎麼辦呢...

---

重新習慣澳門的生態


我好像比較喜歡台灣耶。


060805 2354

Wednesday, August 02, 2006

放假咪放假囉!!

今天看了一本書
陶晶瑩的《小眼睛》

之所以會從一眾舊書中選擇了它
完全是因為她寫的那個
關於活著與死亡的小故事
還有在一些間隔頁上
那些簡單的幾句話

也許最近接觸太多稍為激進的文字和音樂
今天看到這些老生常談的大道理時
竟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我就像那個故事裡的主角一樣
「看到社會新聞中的不公不義,她可以對著電視大罵得罵;...有人插隊或在電影院講電話,她絕對是義正辭嚴的糾察隊...她只覺得,有人該出來說句話,而那個人,就是她自己。」

主角每天都匆匆忙忙地過活
深怕浪費生命裡的每一秒
要不就享樂 要不就全力工作
絕不輕言休息的性格
但卻因此得到重病必須住院
這段迫使她停車的時間  
卻成了她生命中的轉捩點

「一開始,馬克還不了解,人生為什麼要浪費時間發呆;直到住了院,她才懂發呆有多重要。
 發呆是腦部的咀嚼。
 發呆是細細地分析。
 發呆能格放你的記憶。
 發呆能修正你的反應。」

「偶爾能忘記一些,看不見一些,也許,人生就能不一樣了。氣死了,世界還是沒有改變。」


對一個容易發脾氣和動怒加上性急的我而言
其實是個很重要的提醒

我記得剛短宣完回來時
面對著之前計劃的蘭嶼之行竟然有可能去不成了
心裡很慌
慌是因為沒有了底
覺得自己將會無所事事地渡過剩下一個多月的暑假
實在太浪費生命了!!
心裡也悶悶不樂了好幾天

你說
可以當成是休息期吧
把平常沒空想的事都拿出來想
平常沒空做的事好好做一下

那時我都這樣的「放空」就法很不以為然
但到了現在這個點 卻發現休息多麼重要

於是在過去三個禮拜
我看了好多書聽了很多音樂看了很多電影
當然 也想了很多事情
在自己的小房間裡、在捷運上或者公車上、在水底、在書本和網路裡...
很寫意 也很快樂
沒有壓力沒有罪惡感地享受著這一切帶給我的歡愉 還有思考

接下來一個月還可以慢慢玩
但又何妨呢
有一陣子會為著大家都拼命找工作而讓心裡有種惶恐不安
質疑自己是否在「浪費時間」 (這四個字 這個概念害死了多少人啊)
但後來就覺得還好
畢竟我們現在的路已經有點分岔了
做不一樣的事也很正常

煩擾的世界並不會因為我在這邊氣得直跺腳而有什麼改變
當然這不是漠不關心的理由
但在「自己」和「世界」之中
我想我需要找到平衡


「讓眼睛休息一下,留點時間讓頭腦清醒一下... ...」

「讓身體休息一下,留點時間讓精神放鬆一下... ...」

哈哈 不過要小心自己會掉入「一發不可收拾地越來越懶」的危機中
XD


060802 2341

我發現

水底

是個非常適合想事情的地方

當周圍只剩下咕嚕咕嚕的水聲

你只會聽到 自己的聲音



它終於被放大到能夠被自己接收的程度了


------


雖然頂著艷陽

但吹著微風 抱著一堆書回家的路上

真是大大大滿足

Tuesday, August 01, 2006

小眾都還是有價值的

2006.08.01  中國時報

聽不見激越的聲音嗎? 張鐵志


站在圓山兒童育樂中心的「野台開唱音樂祭」,我看到一兩萬張因音樂而興奮的年輕臉孔,看到那些樂手臉上帶著汗珠的滿足笑容,強韌而有活力的青年文化。

但是我們的主流媒體沒看到。這三天野台開唱,影藝娛樂版的演唱會新聞是連續兩天的孫燕姿(與她的各種服裝),和周傳雄。報上也有「小豬慶生,Selina缺席」新聞,但沒有英國深受矚目的新樂隊Dirty Pretty Things首度來台表演,沒有香港著名歌手林一峰,當然更不會有濁水溪、一九七六在野台超過千人的表演。

 拿著手上報紙,我為他們感到無比的難堪與憤怒。

 先不要談,這些媒體的報導可以為台灣的獨立音樂帶來多大的幫助,以及獨立音樂的發展可以為整體流行音樂帶來多大幫助(或者,還需要再說一遍嗎?沒有在所謂「地下音樂」的長期磨練,就不會有陳綺貞、不會有張懸,也不會有伍佰。)

 不如先來問,報導野台開唱對主流媒體有什麼樣的意義。一個三天三萬多人次的演唱會難道不值得報導嗎?而且,這個音樂祭代表的遠不是如孫燕姿一樣的演唱會呢?它更代表了一個新的青年文化想像的誕生,一種新的音樂性可能在社會中不斷茁壯。當這幾年主流唱片業景氣越來越差,獨立音樂的發展卻是越來越好。這個重要的社會現象,難道不是一個好的媒體應該挖掘的嗎?

 問題當然不只是有沒有報導野台開唱。媒體影藝版的膚淺化與綜藝化已經長期被詬病。台灣人的共識之一就是,媒體早就不是社會進步的力量。在所謂的娛樂版尤然。正是因為人們把他當「娛樂」版,所以我們只有音樂人和電影人的緋聞、服裝與奇怪的花絮,而沒有對電影與音樂作品本身和產業環境的討論與分析。惡性循環的結果是,因為媒體不關心音樂品質,所以唱片公司就越發重視包裝、形像和炒新聞,於是台灣音樂的品質日漸低落。

 報紙會說,內容太嚴肅題或是報導群眾較小的另類音樂,會讓報紙不能賣。但是難道不可能取得一種平衡嗎?難道不可能在三四個版面的無聊新聞中用僅僅一千字做一篇好的音樂報導──不是報導花絮,而是對演出本身的報導,或者對例如野台開唱這個文化現象的評論?更遑論,如果媒體認為自己有提升社會文化的責任,為何不能努力讓讀者聽見更多不同的音樂?

 在台灣樂隊一九七六的發片記者會上,主持人一直要來賓張懸親吻主唱阿凱一下,說這樣才會上媒體。台下的我聽到這個要求,感到震驚並且無比的難過。一九七六是成軍十年的樂隊,他們當年的第一張專輯就深深影響那一代音樂青年。張懸則是這一代音樂創作者的代表性人物者,他們竟然必須靠這種事情來搏得版面?但熟諳主流媒體規則的主持人是正確的。第二天,這張親吻臉頰的照片果然躺在娛樂版的角落。

 只是,這樣的媒體還能給創作者任何尊嚴嗎?

(作者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生,文化評論者)

【轉載】反對迫遷樂生院 放下論文上街頭

關於知識份子的社會實踐

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PotsView/2006/07/27/420_06potsv/index.html

原本很想整篇copy上來
不過該網頁明言不准轉載
所以還是算了
有興趣的人請一定要click上去看!!

八月到了耶~~

自從上禮拜那個雷聲大雨點少的颱風過了以後
台北出現了罕有的好天氣
不只不下雨
還藍天小白雲
重點是--有風!
超有放假feel~加上現在的悠閒生活~真的超爽

雖然我超級杞人憂天地憂心著或許有一天起來再沒有藍天會很沮喪

可是.....................

擔心不來的事就不要管它了


去游個水吧!!
:D

衝阿 8月~~~~~~~~~~~~~~~~~~~

hang機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

看完《Boys Don't Cry》(男孩別哭)
我怕到不敢睡覺
在ptt看別人的討論,到google search Brandon Teena的生平,
看了一半也就不敢再看下去。

這部片的黑暗與暴力是我不敢觸碰的,
卻在意料之外的大剌剌地在我面前上演著,
更可怕的是,這是真人真事改編。

OH MY GOD  真的好多變態.......

多瘋狂的世界,能夠孕育出如此瘋狂的人?

----------------

亂逛同學的bbs新聞台
pzs寫的、轉載的、報導的
多到令我頭昏
但都抵著那黑底白字超眼花的界面
一一讀下來

之後 不由得倒抽一口氣

樂生被強行清拆、貪腐的政治、蘭嶼的核廢料、全球化背後的種種...


其實我覺得 自己顯得很無力。



我是誰呢 
我又可以做什麼呢
即使有朝一日我真的做了記者
我又可以怎麼著力、怎麼告訴別人社會的陰暗面?

我根本連自己的心理障礙都克服不了。


我可以在這裡為著台灣為著澳門為著很多地方的墮落而心痛
但下一步呢?
我依然覺得自己渺小又有限得很誇張。

也許,我真的什麼都做不到
除了持續關心著 以外。


或者,我應該更勇敢地 豁出去...


在顧慮什麼呢



20060801 0207

Friday, July 28, 2006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手上會拿著oasis的唱片
還有U2和Bob Dylan的
覺得很不可思議
總覺得這些搖滾樂是與我無緣的啊...

特別是oasis
我的印象只停留在久遠之前
在表姐家中看到他們的CD而已...

其實這一切都源於五月天...

上禮拜看了他們的演唱會
興奮之餘自然會搜尋很多跟他們有關的新聞呀網站呀來看
也順帶地繼續思考一個問題---

他們是Rock Band嗎?

我總覺得rock & roll 是很難消化的音樂
但五月天的其實很容易聽 很容易吸收
而且他們的穿著呀講話呀好像也不是一般很punk很heavy metal那種
那...所以他們算是嗎?
我是在聽rock music嗎?

於是找來了一本書
《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
(Sounds & Fury: Can Rock & Roll Change the World?)
其子題先暫且不討論
但我終於更加明白
搖滾樂是怎麼一回事

搖滾音樂的原創性及獨立性
自是容易跟商業利益掛帥的唱片公司互相矛盾
要如何保持自主性是很多搖滾樂團必須克服與面對(妥協?)的最大問題

但更重要是搖滾是一種生活態度
它不只是摔吉他 爆粗 胡亂憤怒 憤世嫉俗 或是空白又含糊的批判
也不只是皮衣 PUNK頭 吵 而已

「搖滾樂總是對政治、經濟、文化這些事情有它的搖滾意見,意見也許小,卻通常充滿正義」...


「那是一種抗拒主流體制的反判姿勢」。


對抗整個社會甚至是世界的不公不義
音樂可以帶來多大力量?
這問題也許永遠不會有答案
但當樂團身體力行地貫徹搖滾精神
運用自己的號召力來推行社會運動:
刪除窮國外債運動、反戰、反全球化...
至少還是會感受到溫暖
也相信他們做的仍是充滿意義的
或許終有一天
有些盤根錯節的錯誤觀念就會被撼動被推翻
社會會改變........


於是我相信五月天其實很搖滾
雖然他們沒有著墨在社會改革這一塊
但無可否認他們的歌帶著感動人的力量
有很多很多人都因為他們變得更勇敢了
這真是很神奇的一回事
若誠如阿信所說
這正是他們想做的事的話
那無疑地
他們做到了!!

還有在中正紀念堂絕食31天
只為叫陳水扁接受陳情書還有自願下台的黎文正同學
我也覺得你很搖滾
雖然只有幾個人
但我相信你們做對事情了
我不知道該如何傳達我的支持
但我知道你不應該只是這樣存在在媒體的鏡頭下
你遠比其他「新聞人物」要偉大多了
我不懂為何有人可以站在電視前對你破口大罵
我也不知道那個政府到底在幹什麼
我只想說...你很勇敢
因為你站出來了!

Life Rocks是怎麼一回事
我尚且要再深究再體會
但我只想大聲呼喊:

賺錢與享樂真的不是最最重要的事
多一些人來關心這個社會 關心身邊的人
或許世界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糟糕透了......!!



P.S. 感謝Bun的推薦,
<(WHAT'S THE STORY)MORNING GLORY?>好聽!!

再P.S.
可惡的blogspot,又唔比我upload圖片,oasis的CD封面都超型....
如果對oasis有興趣的人可到官網
(http://www.oasisinet.com/site.php)
對《聲音與憤怒》有興趣的人可到這裡看簡介,這本書睇到我唔捨得睡覺(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58799#detail)
這是該書作者張鐵志的blog
(http://blog.yam.com/SoundsandFury/)


GO!!!!!!!!!!!

Sunday, July 23, 2006

衪一直都在

「到你要走的時候,才發現有好多話想講。」

這是今天跟巧貞說的話

仔細想想其實常這樣不是嗎



我認識她三年多
深談不多
但的確她是很特別的一個朋友

禮拜三就是你去美國的日子了
今天看著大家要跟你講話的片段
在旁邊看的我都感動到死
何況是你呢

原來我在這教會的這幾年
已經跟大家一起 經歷好多好多事了

神的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可以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連結得那麼緊密

-------------------------------

今晚小組時
大家各自分享過去兩個禮拜的經歷和學習
至於我
關於短宣
其實最想說的是 弟兄姐妹真的好棒!!!
認識你們真的很美好~
我不會忘記那個黃昏
我不顧一切地嚎啕大哭
把所有說不清楚搞不懂的情緒想法都用眼淚說出來
驚動了一些人之後
隨之而來的是麗芳姐的擁抱
還有之後好多安慰 鼓勵和小卡
佳鈺送的鹽酥雞.....

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說
但我很清楚
你們愛我.......

而這出於 神
我們的源頭。


-----------------------------

回來 正題
關於巧貞的farewell...
不用謝我們啦
你說我們對你好
是因為我們先看到你對我們的好啊

加油!!!
帶著祝福上路吧
相信你會帶著更圓滿、更豐富的自己回來
^^


今天唱了好多次這首詩歌
覺得下面這幾句每次看到都會很被鼓勵...

『路依然漫長 別失去盼望 痛苦時記得有主在你身旁』...

『我們的日子有夢想 有燦爛的陽光』...

---《為主來夢想》


因為衪
我們變得不一樣



in His hand.

Friday, July 21, 2006

「你聽mp3嗎?」

MP3隨身聽的健康危機

MP3、iPod好炫好酷,但隨身「聽」也可能變成噪音…

康健雜誌92期
文.李怡嬅  攝影.邱瑞金


如名片般大小、攜帶方便的iPod、MP3隨身聽,已是上班族通勤時的最佳良伴。也是學生族群的新寵兒。隨口問還是大學生的小雅,發現他們班上超過一半的同學,擁有MP3隨身聽。他們偏愛酷炫外型,最好能掛在身上趴趴走,凸顯個人風格,炫燿品味。

在美國,MP3隨身聽也榮登最想收到的禮物之首。

難怪,這種小型音樂播放器在全球不斷狂銷熱賣。根據統計,去年全球MP3隨身聽(包括iPod系列)賣出7500萬台,台灣的保守估計,已經賣出100萬台。

而且相關商品仍不斷求新求變,讓音樂無所不在。錄音筆、PDA、翻譯機、手機......,生活中你能想到的電子產品,都能隨時隨地傳唱音符。甚至搭上健康風潮,最新推出的商品讓你跑步時,運動鞋中的小小感應器,透過隨身聽螢幕告訴你,跑了多遠、消耗了多少熱量,一舉數得。

你不累,耳朵卻累了

不過,享受音樂愈來愈便利的同時,你可能逐漸陷入無聲的危機。

今年2月,美國有一群民眾向美國法院提出控訴,指控蘋果電腦推出的iPod傷害他們的聽力。
旋即在三月份,美國語言聽力協會(ASHA)公布一項調查指出,聽力受損與iPod、MP3隨身聽的流行有關。

這項研究針對1031位成人及高中生進行電訪,受試者中,成人約有三成、而學生則高達五成出現聽力受損的症狀,「他們大部份將音量開到最大聲,」研究指出。

壞消息不斷傳出,迫使蘋果電腦即刻推出可限制iPod音量的新軟體,供民眾免費下載。

台灣的情況也不樂觀。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俊成發現,愈來愈多學生因聽力受損來就醫,他們大部份有聽MP3隨身聽的習慣。

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吳哲民也表示,近年來只要年輕人就醫,就一定多問一項「你有沒有聽隨身聽?」

還有一項隱憂值得注意。「邊走邊聽音樂,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吳哲民擔心,街道上人車川流,容易忽略疾駛而過的汽、機車,意外可能就此發生。

當音樂變噪音

一般人只要暴露在90分貝的噪音中,就會覺得刺耳(一般談話聲約60分貝),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提醒,MP3隨身聽的音量可到120分貝,「聽1小時15分就足以傷害聽力。」

噪音對聽力的影響是累積的、不易察覺的慢性傷害,林俊成醫師提醒,「負責傳導聲波、位於內耳的絨毛細胞,振壞一個就少一個,不會再長出來。」

長期「過量」聽隨身聽,可能出現暫時性聽力障礙,此時還能以類固醇等藥物治療,聽力會逐漸恢復,吳哲民說,最怕的是有人行為不改,絨毛細胞數量持續下降,「最後只好罷工,」最嚴重導致永久性失聰,就只能仰賴助聽器減少生活不便。

因此,當你警覺症狀出現時,請儘速就醫及暫時不聽隨身聽。

聽力受損的症狀有:
‧耳鳴:當你聽到耳朵發出「嗡嗡」聲,可能就是耳朵生病了。這表示聽神經受傷,異常放電的聲音。
‧感覺耳朵悶悶的。
‧常聽不清楚別人說了什麼:你聽得到別人說話,卻聽不清楚談話內容,常需請對方再講一次。

從自制開始

不想聽力受損、又視音樂為精神、活力的泉源,到底該怎麼聽較正確?專家一致認為,控制聆聽的音量及時間、選副好耳機,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首先,「音量別超過最大音量的60%,」美國《健康雜誌》(Health)建議,若隨身聽最大音量的刻度是30,最多只能聽18。

當旁人聽到你耳機傳來的樂聲、或是你戴上耳機後聽不到周遭的聲音,也表示音量太大。

且聽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小時。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吳哲明本身就是iPod的愛用者,但聽過量會影響耳朵,他謹守一天不聽超過一小時的原則。「讓音樂遠離你的床,」吳哲民最常叨唸在美國唸高中的女兒,她酷愛音樂,常戴著耳機入睡,「人睡著了,耳朵還不斷接受刺激,不知不覺中絨毛細胞又損壞了不少。」。

再者,選擇適合的耳機很重要。位於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東部醫學中心聽力學系主任潤斯林克(Andrew Reanick)建議,選購時不妨挑能阻絕外在噪音的耳機,以減少因環境噪音而加大隨身聽音量的機會。

「頭罩式比耳塞式耳機好,」美國西北大學溝通暨障礙科學系教授葛氏特基(Dean Garstecki)提供秘訣,因為耳塞式耳機傳出的聲波直通內耳,音量較頭罩式耳機音量提高6~9分貝,對聽力傷害較鉅。

從今天起改變聽隨身聽的習慣吧!享受音樂,也要輕輕寶貝你的耳朵。


審稿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楊宗翰
本文出自於:康健雜誌92期100頁


------------------------------------

忠言往往都逆耳
對自己身體好的事常常都是違背感覺
聽mp3就是為了隔絕外間聲音呀
但......

為了自己的耳朵可以多用幾年
大家還是聽下話啦~~~

>"<

Thursday, July 20, 2006

捷運的童話

傍晚5點多
在擁擠的捷運上
走進了一位很年輕的媽媽
背心熱褲加converse
手上卻抱著一個熟睡中的小女嬰
胖胖的 看起來就很重

當她踏進車廂時
旁邊一位中年男子開始跟她講話
幾句話之後
這位男子開始超積極地幫那個女生找位置
大概是看到她太辛苦了吧
那個女生一直搖頭但那位男士卻很用力的找
還穿越了人群到了車廂的另一邊
叫人起來讓座

終於有位置空出來了
那位男士跟另一位路人力邀女生過去坐
但她一臉倔強地堅持站在原地
死都不要坐

捷運走到了一個很多人下車的站
列車瞬間多出了很多空間
年輕媽媽帶著持續沉睡的胖小嬰
緩緩走向窗邊的博愛座...

--------------------

故事說完

這是我昨天親眼見到的一幕
當時已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它寫在blog上

先說男子
雖然覺得他熱心得有點過頭
不過還是感動於他如此樂於助人
雖然後來不知為何那位小姐不肯領情
但我相信捷運上的「觀眾」都會同意這是很偉大的一件事

至於女子
我猜一個年輕女子帶著一個小嬰孩
搞不好很多人都會有很多聯想
這其實也是我當時的反應
自己腦袋會自行延伸很多關於她的故事
我不懂她為何可以這麼堅決的拒絕別人的善意幫助
(她之後自己找位置坐就證明她不是不累啦)
但她的確一臉的有性格...


其實沒有結論
只是覺得這個故事好有趣
然後也應該在這裡讚揚一下那位男士的見義勇為
為他鼓個掌吧~~~耶~~~~~~
:p

Thursday, June 29, 2006

打氣文

6/30 10am
連phyllis都要走了
加上昨天的kitu 和 penny 和 阿麟
全部最friend的
走哂

之後會點呢會點呢會點呢

一個人更加要勇敢勇敢勇敢

我們都有自己的人生要面對 自己的路要走........

感謝大家傳授給我的大小錦囊啊
有需要時就可以派上用場....



一起加油!!!!!!!!!!!!!!!!!

Saturday, June 24, 2006

OMG

從混亂中瘋癲搬家到現在
已經進入第七天
小小的房間終於有模有樣
叫做適應了一些
但仍然是常常處於恍神狀態
可能是因為學期結束
好像也可能是因為環境大改變
心情也需「執執佢」

沒有特別開心或不開心
總之沒有規律的生活原來使得我很煩躁
然後一個人在家原來是寂寞並未如想像中享受

但願一切是時間的問題。


不安 一直持續著

最近比之前的台灣日子 都更常聽903
在尋找慰藉
尋找熟悉親切和安全感


一個人住有很多地方要重新適應
首當其衝的一定是---要自己面對各種蛇蟲鼠蟻和突發狀況
其實
最需要適應的
還是心情

看著大家在收拾東西寄回去、要丟的都丟光時
我卻找了新住處 還要買傢俱
準備過最後的大學生活......


除此
其實就是捨不得很多很多人
竟然還到了要去送你們機的程度
我不知道為甚麼會這樣決定
總之就是想 久一點再久一點
雖然說之後要再見 真的一點都不難
只不過怕感情在回去之後會一直變質

肉麻都還是要說
有天聽著這首歌
我哭了

不知你是我敵友 已沒法望透 
被推著走 跟著生活流 
來年陌生的 是昨日 最親的某某

但是命運入面每個邂逅 一起走到了某個路口
是敵與是友 各自也沒有自由 
位置變了 各有隊友

早知解散後 各自有際遇作導遊
奇就奇在接受了 各自有路走
卻沒人像你讓我 眼淚背著流...

---《最佳損友》陳奕迅 (wyman詞)


心情真的很複雜
我不知道要說些甚麼
之前想這段時間可以好好沉澱和思考
但結果卻是我根本耐不住寂寞
每天不是都要出去做這做那 就是看很多電影
累累累累就睡著了

還有還有
就是今天聊到那所謂「我們的時代要結束了」的話題

新舊交替本來就是必然發生的事
我只希望自己的存在有意義過
然後
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不同的場景裡
一直 走...

連腦袋都動不了
想寫篇像樣的感言都寫不出來

給我活力吧!!!
這不是暴曬下揮灑著汗水就可以取得的


OH MY GOD 和 OH MY GODNESS
成了最新口頭禪

上帝阿我最近真的是很像盲頭蒼蠅
亂糟糟的

告訴我下一步要怎麼走吧....................................
> <

Tuesday, June 13, 2006

3:25am

熬了一個星期的夜

結果未夠3點就不會想睡



晚餐聊了很多之後

我驚覺我們都長大得很快

現實來得很急




好多問號

好多卻步



有時 差的可能就是一個決定


就這樣而已。


060613 0953

致 未知黑洞中的自己

給很快很慢之後 即將來到的妳  ■桂綸鎂(法文系畢業生)


 親愛的,妳好嗎?曾經被我遺棄又拾起的妳;曾經被我深愛又極度被我憎恨的妳;曾經被我快樂擁起又被我用力踹了幾腳的妳,好嗎?永遠屬於妳的我,將要離開妳,走向永遠未知的黑洞,我要離開妳,堅決的走開,我們都會更愉悅而客觀的看見我們未曾看見和感受到的彼此,有一天,我們會在門前相會,互相交換著彼此的棒棒糖,嚐嚐我和妳,這一路百般的滋味。

 在很快很快很慢很慢很慢很慢很快來到的某一時刻裡,憶起……

 趕往畢業考途中,擁擠的公車上,看著響起的手機,一個陌生的電話號碼。正猶豫是否要在這混亂的當下接起手機時,手指已自做主張按下了通話鈕;頓時,我屏住了氣息,詫異的情緒油然升起。「我現在要去畢業考,可以晚一點打給我嗎?」從那一刻起,恐怖的電話內容就一直縈繞在腦中在心裡。一種緊張的情緒就這樣竄流在我的血液,我的細胞,我的每一吋裡裡外外。「我總是害怕要我寫什麼感言什麼推薦信什麼鼓勵人心的話。我總認為要很純粹沒有負擔的去體驗一切嘛!給予太多意見太多鼓勵,在還沒接觸之前就聽了太多前車之鑑,是會喪失了那種本能很單純的直覺和體認的。」所以,我總是害怕接到這樣的邀約,可笑的是我又同時有著很不會也很不忍心拒絕別人的個性。

 「喂?妳好!我是淡江時報的編輯,想請你寫一篇畢業的感言。」

 或許在很快或很慢出現的某一個時刻裡,會在塞納河前看見了淡水河;在英國的炸魚攤販前聞到了大吉祥的臭豆腐;在義大利吃著道地義大利麵時,彷彿有著大陸麵店酢醬麵的味道;或許,在印度紛雜的人群中,聽見、看見了淡大中午12點,人煙雜遝的景象,學生們陽光燦爛般的喊叫……

 得和同學們討論報告:一份極難有頭緒又快到交件日期的報告。焦急的心情和那編輯的聲音,攪動著原已是騷動的靈魂,我晃蕩著雙腳,談著有一搭沒一搭看似有頭緒卻又毫無章法可依循的自以為行得通的報告主題,雙腳晃蕩得更厲害了,我極想逃出這個混亂無章的空間時間,極想在焦慮之中對於報告對於此時要放在淡江時報的稿子有些頭緒,但腦中有的卻是,一團纏著的打了死結們的黑線球,我怒吼著自己的荒蕪,並衝向通往外界一切光鮮明亮的公車站,我笑了!這個整修過了的公車站,一片紅通通的喜氣,無論是離開還是進入,又都是個啟程和結束,紅色,給予人們溫暖也相對的殘酷,但陽光耀眼的曬著我的頭,跟著我奔跑的路,不發笑,也難。或許,在即將來到很快很慢很慢很快的某個時刻,我會在另一處的公車站,看見這一片鮮紅、想起這一個下午和那癡傻的笑。

 步出畢業考教室前,我回頭看了看還浸在交卷後百般憂慮又參著歡愉氣氛下的同學們,我知道,這是最後一次看到這班上大部分的人了(只有少數和我繼續有著其他考試),我一向是很容易感傷的,但那一刻,我只在心中輕輕說了聲再見,沒有人看見我那匆匆的回頭,更不會有人察覺到,那匆匆的一瞥是帶著淺淺的微笑和祝福,對!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們,他們在我腦中的樣子,只有模糊的影子,或許,在即將來到很快很快或很慢很慢的某一時刻,他們一張張漾著青春的臉,就一一出現在我荒化的田裡,為我注入更多的勇氣和笑聲吧!
 
 每一次來到這家咖啡廳,店內的朋友就會很「貼心」的為我放起法文歌曲,不知道他們是否是為了我還是他們本來就喜歡法文歌,但我寧願很自戀的以為他們是因為我而讓大家和我都聽見法文‧歌,這一次,他們總算換了張我沒聽過的專輯……聽著豐富的合聲,是音樂撼動了我的底心還是這一連串我以為不會立即被喚醒的想念,使我感動了起來,好像哲學老師說過德樂茲的「流」,此時,我是被音樂的每一個音符跳動而喚醒了一幕幕我曾經青春曾經苦痛曾經壓力過大曾經害羞曾經放肆大叫曾經嚴肅曾經認真曾經打瞌睡曾經蹺課的所在,有一股流,流,得到,然後無以名狀的在身體裡,流動著,是感動是悸動是身體起雞皮疙瘩是必要的大口呼吸。我看見了,看見這3年我漫步在淡大如幻似夢的路程。
 
 我還是沒能停止焦慮,那個唯有告訴自己「面對吧!」的督促,才使我還繼續荒蕪的坐在電腦前。不知所以然的整整一個星期,忙碌的腦袋不時會不自覺的挪出空位,想想關於寫感言這一件事情,我並非溺在後悔答應寫稿一事,而是困惑著關於我所感知的這3年大學生活,它們到底是什麼?

 這一次我破例演出,唯一說服我的,是我自己。我想,或許可以藉由這個方式,或多或少的整理一下,在淡江大學3年(1年在法國)來的概括感受。概括,是因為,有太多的感覺,一定會在寫完這篇文章後的幾天幾個月幾年中,慢慢慢慢的,才再表出。
坐上從淡水出發的捷運,這是一個晴朗的下午,我總愛揀選有陽光曬著的座位(通常都沒有人想坐,所以附近也顯得較為冷清),並且總是希望能坐到靠河的那一邊,河水和著污泥的藍色和天空的很不相同,但卻因著陽光有一整片的溫暖,河上有小小船隻,天空有些雲朵,所有景物都在陽光中摻上了金粉,有時我會刻意將小臉朝著太陽,眼前成為一道光牆,所有景致都不再清楚,蒙上了層光霧,我會瞇起眼,直到再也瞇不了了,閉上。陽光的奪目和一整片金黃,總帶給我無比的希望。我告訴自己,如果沒有來念淡江大學,我將失去的是這一整個四季更迭的風景,這一個孩子般與陽光的遊戲。唯有像此時,不知是很快還是很慢來到的時刻,或只是一個轉瞬,我才能憶起吧!
 
 親愛的,妳好嗎?曾經被我遺棄又拾起的妳。永遠屬於妳的我,將要離開妳,走向永遠未知的黑洞。

 或許,我要在很多很多年以後很快很快很快的轉瞬間,才能很深刻的感受到妳帶給我的「流」;才會微笑的流下一滴淚,想起妳對我全部的好與壞。
             
          桂綸鎂 寫於20060528 溫州街 雨中的初夏

Friday, June 09, 2006

大爆炸

下面請任選一項:

1. 大哭
2. 大吐
3. 腹瀉
4. 全身去角質(應該有這種東西吧...?!)
5. 運動至流汗至虛脫
6. ............

如果以上的還不夠
請大家多多提供意見

總之
我很想很想把藏匿已久的骯髒通通洗乾淨
把羞恥的見不得光的全部丟掉
所有混亂和鬱悶通通殺死...

走走走走走!!!!!!!!!!!!!!!!!!!!!!!!!!!!!

>o<

060609 1533

ESOTSM


"You can erase someone from your mind.
Getting them out of your heart is another story."

冒著功課寫不完的危險
我昨晚又再看一次這套戲
"王牌冤家"這個翻譯真是爛透了
"無痛失戀"還比較可以接受

再次佩服導演的手法
還有一眾後製的功力
你最後還是會看得懂的
雖然它中間有多麼的光怪陸離...

原來我們都活在謊言裡
口不對心
嘿。

也許有些人 就是天生一對地會被互相吸引
即使記憶被刪除了一次又一次。

也許 當我們莫名其妙地做一些事情的時候
其實它背後是有段古的...
哈哈哈~

當失去時 我們才會記得那曾經美好過
再為它付上多大代價都變得在所不惜
但已經追不回來了


最感動的quote跟第一次看的時候一樣:

Clementine: This is it, Joel. It's going to be gone soon.
Joel: I know.
Clementine: What do we do?
Joel: Enjoy it.

真的  除此之外還能做甚麼呢


我死都不願意把記憶拿掉
即使很痛苦
但那代表著  我存在過。

其實還有更多
但我不想寫了
想太多 有點苦

可能就真的只有spotless mind
才有可能有eternal sunshine

你們都說我是個複雜的人
我承認
所以我註定不能簡單的過活
簡單地快樂變得遙不可及
但悲傷卻是觸手可及..

甚麼跟甚麼呀!! > <

060609 1521

Thursday, June 08, 2006

好值得的四年

校長、各位師長、各位同學及貴賓們大家好   

 我是哲學系畢業生陳宇安,很榮幸可以擔任這次的畢業生致詞代表。

 不知道各位同學記不記得上一次這樣坐在體育館是什麼時候?那是三年多前的夏天,大一的開學典禮,我們從這裡開始了大學生涯,也即將從這裡踏上人生嶄新的旅途。再一次坐在這裡,已經是要離開的時候了。大一的時候我大四的學姊跟我說,不要以為大四很遙遠,其實一眨眼一下就到了,我那時候心裡想說,齁這麼老套的話也拿出來講!結果沒想到時間真的過得很快,現在已經快要畢業了。

 哲學家笛卡兒曾說過:「我思故我在」,那自身沒有思考能力的事物,他們又依據什麼而存在呢?或許這時候我們可以把他改成「我記得,所以它存在」。有些事情一旦沒有人記得了,當所有人都遺忘的時候,它就跟從未存在過沒有兩樣。
  
 你是不是有時候聽到某一首老歌,就會想起當時空氣中飄散的味道。畢業之後,你回憶中的政大是怎樣的呢?會讓你想起來的,是怎樣的空氣跟味道?
 
 大一,應接不暇的系烤,各種社團迎新,家聚,導生宴,每天不用花什麼錢就可以吃得飽飽的。文化盃,啦啦隊,宿營,不管你是自願還是被迫,都曾為他付出心力,大家一起努力完成。期初的時候拼命夜唱,期末的時候拼命爆肝,大學生活就在這樣的日子中度過。

 剛進政大的時候,學校跟現在是很不一樣的,藍色的大遊覽車一邊播放蠟筆小新一邊在環山道奔跑,錯過一班再等半小時。百年樓在整修,到期末才突然發現大仁樓大智樓是教室不是廢墟。永遠有人會在綜院裡面迷路。吃飯的時候,你會想起四川的魚香烘蛋,六舍的天殘腳,還是香香的潘若迪?

 四年過去,山上有了全家,臭臭鍋變成星巴克,長軒的加菲貓已經出現了第三代小貓,飲料店爆增成八家,行政大樓前面長出鐵香菇,四維堂前面的鐘塔變成噴水池,更神奇的是他還會開花。(這個時候大家拍手大笑,其實也是脫稿,我媽說這時候螢幕轉到校長的臉,笑得很尷尬,對不起,校長其實我很愛您!!!)

 剛開始最不順眼的同學,現在可能是你最好的朋友。看看你左右的朋友,相聚的日子已經不多,我們即將分離,以後是否也能友誼長存呢(這句是脫稿,因為看到林桂安的臉,我大一的時候很害怕他,因為他是林從一剋星)
 
 大一的時候覺得大四好遙遠,大四的時候卻又覺得一切好像前一天發生的事情,歷歷在目。
  
 四年過去了,你都還記得嗎?
 
 學校改變了,我不知道大家考上政大的時候是什麼心情,現在又是什麼心情。我高中的時候成績很爛,所以考上政大對我來說是很快樂的一件事,四年過去,這種心情沒有改變,在政大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一千多天。(大脫稿,我高中成績真的很爛很爛)

 即使將來的某一天,當你不再年輕,體重是現在的兩倍,頭髮只剩現在的一半,嘴裡假牙比真牙還多,都永遠不要忘記曾經在政大發生過的美好,畢竟有太多的日子值得你一想再想。

 尼采曾經說過:「生命最可怕的不是痛苦,而是徒勞無功」,我想大家在這四年的生活中,都已有所收穫,並能找到自己的價值。(這時候我哭了,不要怪我,我前面的阿姨哭得太悽厲了,然後我把何信全謝師宴叫我致詞要傷心一點的事情當場抖出來講)

 畢業以後,有人會去工作,會去當兵,或者繼續升學,不管以後在什麼地方......或許我要說的很老套,但從跨出校門這一刻起,希望大家永遠永遠要以身為政大人為榮,也讓政大以你為榮。

 最後,僅代表全體畢業同學,謝謝四年來師長的栽培,家人的支持,並敬祝校長、各位師長及各位來賓身體健康,也祝福各位畢業生鵬程萬里,鴻圖大展!謝謝


                        BY畢業生 陳宇安

------

畢業典禮那天
其實我只出席了十五分鐘
其他時間都在外面晃來晃去
笑到僵硬但拍了很多照片

畢典雖然淪為拍照日
根本不知道體育館裡面發生了甚麼事
還好看到這段畢業生代表致詞(感謝penny熱情提供~~)
雖然我無法同場掉淚
不過隔了這麼久
在悶熱又擁擠的宿舍裡看到
也是心有戚戚焉 哭笑不得...

2002.9~2006.6
我永遠珍惜。
人生重要階段的開始與結束。

總覺得  之後半年會跟這四年很不一樣

060608 2233

警惕

2006.06.08  中國時報
多廉價的獨家!
林子欽  

 六月六日的下午,一如往常忙碌的門診進來了兩位不太搭調的患者,女的一身名牌裝扮,喊著牙痛,要求掛號;男的渾身帶著菸味,穿著工作服。他們雖沒有表明身分,但職業的敏感度告訴我,他們是新聞記者。看病不是他們的目的。

 醫師沒有拒絕患者的權利,於是我仔細的依照專業知識為女記者解釋病情,而男記者堅持站在一旁陪伴,腋下夾了一個包包,中間露出一個看似鏡頭的小孔。

 兩位看診完畢,出去不到五分鐘,只見女記者拿著東森新聞的麥克風,男記者扛著攝影機,大剌剌的衝進來要求採訪。櫃檯助理很客氣的對他們說,醫生早就知道你們是記者,如果以患者身分問專業問題可以,但若要問其他問題則請回。在善意溝通無效的情況下,櫃檯助理告知對方,將以影響患者就診權利為由請警察處理。此時女記者雙手一叉,近似無賴的說:你在威脅我!你找警察呀!(以上皆有監視器錄影為證)。櫃檯助理繼續耐心的說明不接受採訪的理由,對方才悻悻然離去。

 約一小時後,女記者來電,表面上說要道歉,推說是上面壓力不得不這麼做,實際上是想跟我談談,並一再保證電話沒有錄音。我不相信,只告知,專業上我一定知無不答,其他的不想多談。

 沒想到晚飯過後,陸續有親友來電,說我接受了東森新聞獨家採訪。我看了一遍新聞,原來所謂的獨家新聞,竟然是用上述偷偷摸摸的方式,假裝病人看診,趁機偷拍偷錄,並把事後一再保證不會錄音的電話對話剪接,再抄襲以往錯誤的新聞內容拼湊而成。

 多麼廉價的獨家新聞!不但踐踏了媒體專業的尊嚴與新聞道德,更戕害了社會大眾對新聞專業記者的信任感。猶記得十年前,只要是獨家新聞,絕對是大事,只見新聞主播正襟危坐,小心翼翼的播報;而新聞主播字正腔圓的談吐舉止,更是每一位參加演講比賽者最佳的學習對象。時到今日,媒體的墮落演變成「南部某鄉鎮一位老先生喜歡冬天光著上身遛狗」也可以是獨家新聞,而新聞主播念錯音、吃螺絲、不知所云的畫面更是家常便飯。

專業的養成不易,不管是醫學、法律或是新聞從業人員,下苦工是成功的不二法門,唯有蹲好馬步,才有厚實的基礎踏出下一步。專業以外,職業道德更不可少。然而這十年來,只聽到年輕人羨慕某某大亨的財富地位,卻不思他們辛苦努力的一面,一踏入社會,就在短視近利的環境中隨波逐流,儘學些抄捷徑走後門的偏方,迷失了自己。

 希望新聞工作者秉持良知,自我約束檢討。而民眾更應化被動為主動,發揮第五權以監督媒體。

(作者為牙醫師)


-----
我不是真正的記者
但作為一個新聞系的學生
這真是有夠丟臉的...

如果到一家媒體工作就是為了讓它更賣錢
做很多違背良心和倫理的事
所謂的「新聞」和專業操守又在哪裡

那我這學新聞的是要學來幹嘛?

我不懷疑當一個好記者需要多少的專業能力
(相信我,記者要做得好,很難)
看見有人如此糟蹋這行業
自己丟自己的假
那...
還有甚麼好說的呢?

Monday, June 05, 2006

這個世代

------

【解世代】
我生於一個被美國垃圾養大的世代,生來便具備了成為搖滾明星、偶像歌手、太空人,蝙蝠俠等一切的條件。我知道後面有狗仔隊時要回頭用猴子臉對他比大大的中指表示自己很生氣。我知道在一群女歌迷面前要像傻瓜一樣拼命揮手表示很喜歡他們。我知道在無重力狀態之下要把排泄物灑在小袋子中以免自己的小便成為太空凶器。

我知道蝙蝠俠本人很遜,只是正好很有錢買的起很好的裝備。

剛剛我才發現經濟不景氣不只是一個名詞,剛剛我才發現全台灣成千上萬的人躲債可不是為了好玩才這麼做;剛剛我才發現總統的白痴是真正發自內心的白痴;剛剛我才發現以色列士兵不是為了運動才將坦克開到巴勒斯坦平民身上;剛剛我才發現我原來是黃種人而不是長在綠色草坪蹦蹦跳跳的美國派主角;剛剛我才發現在許許多多粉紅綺麗幻境之下藏著一個正在沉淪並且將會一直沉淪下去的社會。

不僅讓我什麼都不是,而且未來會比什麼都不是還要不是。

我現在有一種在舞廳中嗑了一整晚藥,在門口看到黎明的第一道陽光的內心悸動。我不禁想對自己和整個世界說:「幹!這個世界好解!」

每個世代都擁有各自的象徵圖騰。上一個世代的人在電視上看著美麗島事件,蔣公仍然高高掛在頭頂,同時間對岸的人迎著毛主席敬禮高歌,用雙腳走過中國土地。太平洋另一岸的人聽Bob Dylen,唱著民謠光屁股在烏茲塔克高唱。法國學生手執汽油彈面對鎮暴警察誓言要成立巴黎公社。而屬於我們這個從小觀看七龍珠卡通、被騙著去上芝麻街、長大後排隊買凱蒂貓玩偶、蒐集日系動畫公仔的這個破碎世代的時代圖騰究竟是什麼?

【關於展覽的主題】
電視是我的眼睛、電視是我的手、電視是我的腳、電視帶我經歷了無數個童年和青少年歲月。電視帶我去看非洲餓得半死的小孩在路上行走、電視帶我去看羚羊跟羚羊性交、電視教我該買哪種可以三個月之內瘦下五十公斤的減肥藥。

我看著電視長大、電視看著我長大、電視是我的童年玩伴。我看著網路長大,大到我自己都看不清楚他的界線。

從dos到聊天室到後來icq msn。三國志從一一直出到七八九;看來照這速度等我八十歲應該可以湊足第一百款;霹靂火的速度是它幾百倍快。

伊東豐雄說:「今天我們都有兩個身體;一個是人類都擁有的原始身體;另一個則是藉著媒體傳播建立的虛擬身體。」

在這個見證網路發展與奇蹟的世代當中;每具虛擬身體都跟隨著瘋狂發展的科技而狂飆。虛擬的四肢在伸展、在快速茁壯。相對的原始身體則被困於每個現代都市人的蠶繭當中;最後應該會像是三溫暖時突然跳進冷水槽的雞雞一樣,在鍵盤前面縮成一小團。

焦慮才是這個世代的最終根本,中國大陸像是巨嬰一樣不停地在我們面前長大;台灣像是小矮人吃到縮小劑一樣不停縮小,最後會縮到可以騎在螞蟻身上到處嚼餅乾屑,發出的聲音嘶嘶嘶,會被蚊子蓋過去。很多事情在不停的發膿潰爛,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只有政府不知道。

也許只有破碎最適合代表這個破碎的世代。

而破碎的時代具有破碎荒誕又憂鬱的破碎時代人格。


------

這是一個塗鴉展的宣傳文字
我只是覺得
他寫得很到肉。

我們的大時代~

2006.06.05 
中國時報

給不安的畢業靈魂 李明璁  

 等待跨越邊境的旅行經驗,是一種微妙的過渡心情,擺盪在回首來時路的依依不捨,以及遙望未知境的殷殷期盼之間。最近將離開大學校園的畢業生們,不也如此,既感傷卻興奮,既已抵達又將出發。
   
 各種關於畢業的儀式,已經結束或正在進行。從校園徵才、畢業典禮到舞會,就像人類學家所說,每一階段的生命進程,都是憑藉某些「通過的儀式」(rites of passage)而聯結起來。關於離開校園的不捨、能否過渡的焦慮、與融入社會的想望,理應反映在儀式上,並被儀式所安撫。
 
 這是我回國在台大任教的第一個畢業季。我暗自觀察到,某些約定俗成或逐年擴大的儀式,對許多畢業生來說頗弔詭,非但無法減緩、反倒是擴大不安和焦慮;甚至,這裡頭還隱含了某著微妙的排擠效應。就像燦爛盛開的鳳凰木下總有陰影,我們必須細膩看待那些無法被說出來的情緒。  

 首先是為畢業季拉開序幕的校園徵才。椰林大道一整排攤位,是準畢業生跨入科技產業與百大企業的跳板。「畢業即失業」的焦慮舉世皆然,但對如何實現「畢業即就業」的想像,在這卻如此窄化。「大學作為一個高級職業訓練所」的意象,一直都決定著主流社會對大學功能的看法。從入學到畢業,除了那些徵才攤位設定的目標系所以外,校園裡有太多學生不斷被問著同樣問題:「讀這個以後要作什麼?」  

 我們社會對於知識本身的無價樂趣與人生影響缺乏興趣,只在乎一個學生畢了業能被塞進哪個蘿蔔坑。在這樣的氛圍中,我總是嗅到強烈卻壓抑的不安氣息,不只是在那些無法被「產業訓練化」的科系,也在某些身處「熱門科系」卻不願就此僵化定型的學生身上。

 除了就業,「轉大人」過程中的另一重點焦慮就是愛情或婚姻。在畢業季的最後一個高潮儀式─畢業舞會,剛好提供了最後一次締造浪漫的機會,而且是透過各種擬「上流社會」奢華符碼的堆砌來完成。在BBS上數量驚人的討論串,環繞在禮服及各式行頭選購、髮型及化妝比較、身材控制的手段、國際標準舞教學、男女伴的尋覓等等。

 當越來越多人被捲入這「只此一夜」的華麗想像時,就越來越少人敢白目質疑:把充滿日常記憶的體育館改裝成衣香鬢影的奢靡夜店,作為一種儀式,到底要創造或銜接什麼樣的畢業感受?更不用說,在這個集體「想像上流」的過程中,所隱含對各種非主流個體的不甚友善。我們是否該體貼想想,那些沒錢置裝的、非異性戀的、想自在熱舞的、部份殘疾的、社交恐懼的、乃至苦趕期末報告等等的畢業生,其心情是如何微妙地被排除在這儀式之外。

 任何一個儀式都無法保證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和想望,但如果儀式本身缺乏某種同理心,而非意圖性地排擠了我們中的某些人,那麼就有反省必要。大學應有想像力去挑戰主流媒體所建構的就業刻板印象、以及慾望「上流」的假象,而不是理所當然挪用這些價值,並將之灌注到畢業儀式。結果,在這些集體慶典背後,反倒製造了一個個檯面上看不到的不安靈魂。

 所以今天我想寫給這些同學,彷彿舉行一個小小的反叛儀式,把妳/你們的焦慮、矛盾和壓抑,在畢業此時都來出櫃。我們無法一蹴可幾地改變結構限制和排擠,但卻能透過批判而同情的理解,尋找一種讓自己更自由、不被上述框架影響的過渡姿態。如果畢業像旅行中的過境,就不該只有包車前進的觀光團;也有更多的背包客,在不安中聚著取暖,獨自卻不孤單。

---


對號入座地
把這篇李明璁的文章
細味了一次又一次

關於大學畢業
「既已抵達又將出發」 是那麼地確切

尋找一種 屬於自己的過渡姿態。

眾多場合中產生的激情澎湃的情緒消退後
我們都要回到地面
面對最現實的問題

在不安中 互相取暖…

060605 2140



P.S.
HOCC新碟名為《Our time has come》 其實我覺得有點應景..
阿詩的時代來了
我也相信 現在正是我們人生的大時代~

Friday, June 02, 2006

畢業的味道


四年之後
走到了這一天

滿街的祝賀畢業鮮花為我們而開
披上學士服到處拍來拍去
連羅氏一家三口都遠道而來時

我終於想到一個詞

叫做「捨不得」。

我捨不得好多人 捨不得政大

捨不得
離開學生的生活。


060602 2220

0531 政大港澳人(部份la...)開開心心拍學士照~~


        0601 團契溫馨大送舊(這只是我們小家的人而已~~)

Wednesday, May 31, 2006

be Sara!

我想

我要更愛自己
更珍惜自己
更懂得保護自己...

如果想照耀萬人 請加點信心
如果想抱住情人 請吸取教訓
如果想快樂做人 請敲敲你心
如果可磊落做人 你會更吸引

---楊千嬅 《楊千嬅》


啦啦啦 慰藉自己 開心的東西要專心記起
啦啦啦 愛謢自己 是地上拾到的真理

* 寫 這高貴情書 用自言自語 作我的天書
 自己都不愛 怎麼相愛 怎麼可給愛人好處
這 千斤重情書 在夜欄盡處 如門前大樹
 沒有他倚靠 歸家也不必撇雨 *

請 不要哀傷 我會當你是偶像
你 要別人憐愛 先安裝一個藥箱
做 甚麼也好 別為著得到讚賞
你 要強壯到底 再去替對方設想

拋得開手裡玩具 先懂得好好進睡
深谷都攀過後從泥濘尋到這不甘心相信的金句

---王菲《給自己的情書》

給自己一個big hug
乖乖地
加油啊.......


060531 1122

荒謬

今天晚上
自己很high地跟一些人在msn聊畢業的事
充滿憧憬

後來
知道了一對人的婚事

再之後
竟得悉了一個人的死亡................

這真的
很像笑話。

人生是怎麼一回事呀?

就是階段接著階段
演完之後就謝幕離場.....?

就真的覺得...

很虛空。

Monday, May 29, 2006

旅途愉快 之一

剛過去的禮拜六、日
加上接下來的一連串
都催逼著自己接受畢業的事實

拿到學士學位
在這個moment對我們來說
也不怎麼樣
認識到身邊的朋友 才是重點

friend或不friend都捉住對方合照
有個他說
那是在證明自己的存在

記住這四年 這一晚
我們一起過

於是
把自己弄得最漂亮
可能是show off
但其實也只是想以最佳狀態送走陪伴過自己的人。

想對一些人說
你們使我們的生命很美好
真的~

我記得
最後一句是「前程錦繡  美麗人生」。

best wishes to you all~
無論錦不錦繡
都要記住自己在政大的年青模樣
讓曾經的熱情和活力再次感染你
跌倒了就爬起來
挫折了也要把它打倒......

還有阿
謝謝為送舊付出的每個人
我們是誰呢
何德何能要你們花上這些人力物力來歡送我們
感謝你們的心意
特別是看完b版上的幕後人員心酸大告白之後。

好美麗的兩個晚上

我真的很希望 也是奢望

大家不要變得太快。

            這是政大培正人之送舊@師大 水龍頭


這是政大港澳會超靚超grand送舊@亞太會館




P.S.
最近是可想而知的全人充滿了離愁別緒
但時間關係
無法長篇大論
有想法都先寫下
之後再重新整理再延伸吧.....
呵~


Saturday, May 27, 2006

Sunrise 到 Sunset


大概
人生也需要這點點浪漫
來點綴那佔多數的枯燥無味吧

看完《Before Sunset》後的幾個禮拜
終於看到了《Before Sunrise》

一直在講話  一直在走路
演員基本上就他們兩位(在sunset更是如此)
但在一個多小時裡 
我找不到悶場
特別是sunset
當九年後他們再度見面
好多滄桑和無奈
歲月的痕跡烙在他們的面容上、言行舉止上
說不出來的一股對生活的厭倦
卻又回天乏術似的必須跟九年前的自己說再見
沒有任何選擇似地過著自己一點都不滿意的生活
當再次見到那位曾讓自己熱血沸騰地迷戀過的知音時
好像所有都太遲

miss了就是miss了呀~~~

離開時  人去樓空
失落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好多年之後無法再見面
心裡有個難以言喻的洞
但日子還是日復一日地過下去
背負著又甜又苦的回憶
但最後仍然活下來

波濤洶湧之後
再攪動池水
即使掀起了漣漪卻無法再讓它停留太久
他們裡外都變了...
早已過了那年少輕狂的階段 不能再任性妄為
客觀條件也是個身不由己...
還想怎麼樣?

我好喜歡sunrise裡他倆最後那抹微笑
還有sunset裡那支小曲、那隻舞、那首爵士樂

我們都好想好想要結果
但過程卻最教人回味
我信的

徐徐老去
但至少有些事情發生過在生命裡

深刻一點
再深刻一點。


P.S. 我還是比較喜歡《Before Sunset》
沒有了衝動 卻多了成熟和智慧  
讓我罕有地不那麼怕老 哈哈哈~~~

Friday, May 26, 2006

Point of no return





為了好多原因
在興奮與失望之間
昨天決定耍大牌的任性
終於又再一個人跑去看二輪片
這次的目標是《Match Point》(台譯《愛情決勝點》,港譯《迷失決勝分》)
之前聽很多人說好看
這次終於見識到好看的電影的魔力
它很明快流暢,至少是我看過的電影裡其中一部讓我完全投入的戲
素聞Woody Allen是位何其有才氣的導演
又有說這是他拍得最商業的一部電影(一切都是聽回來的哈哈)
雖然當你問我到底它好看在哪時我竟然說不出來
但總之--很~好~看~
記得它剛上映時phyllis還約我去戲院看
最後雖然沒去
但現在總算補回來了
phyllis有眼光啊呵呵呵~~~ :p


劇情本身好像沒太大新意
只是結局相當的出人意表
雖然它的主題是說一個人「只要有運氣,不必做好人」是我不怎麼認同的一個論點
然而就電影本身我很喜歡"國王的新blog"裡作者指出導演對這觀點的描述--
「電影道出了鐵一般的事實,但沒有鼓吹守株待兔。」
有些人無論他做了甚麼
的確就是比較好運
不管你妒忌眼紅還是羨慕不已
都不能改變這事實

其實這是一齣悲劇
很殘酷的現實
如果Chris能從愛爾蘭的窮人家庭走進倫敦上流社會社交圈子
甚至到最後因為介指被倒霉的毒犯撿到讓他得以脫罪
都是因為運氣的緣故
我也只能說是美麗性感的Nola太不幸
她已幾近一無所有,卻仍然慘敗給Chris
Chris說他必須要把罪惡感隱藏起來繼續過生活
不然的話他會崩潰
但看著他從一開始的自信滿滿意氣風發
到最後卻因為周旋於兩個女人中間而被迫到牆角
最後更成為殺人兇手
這樣的運氣 卻是要不要也罷

人都會以為自己做了很多不可告人的事
卻以為別人都不知道而依然自得其樂
但誠如上禮拜聽到康來昌牧師講的:
「如果我們的生平都被蘋果日報或壹週刊知道的話,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無地自容,要到處找地方躲」...
想想都覺得心寒
(你不要說自己沒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於是這部電影的宣傳語"There are no little secrets"
就因為成了一個很深的警惕而深得我心 ~





後記--
1. 根本看不出那位戲裡迷倒Chris, 戲外迷倒萬千bbs鄉民的女主角Nola Rice,竟然是《Lost in Translation》的 Scarlett Johansson!!
天呀~~怎麼感覺差那麼多
我還是比較喜歡以前的她
畢竟我對以身材做賣點的人都帶點反感 ... ...

2. 我愛英國腔 嘿嘿~~
這才是「英文」呀

果然對英國有種莫名的情意結..... :D

060526 1036

Friday, May 19, 2006

awake

大屠殺!do you care?

 原來,當我們為香港恒生指數不斷上升至萬七點而興奮、又或為阿扁出訪拉美途上處處踫壁而大發議論之際,北非阿拉伯地區蘇丹竟然肆無忌彈上演大屠殺,這令我想起盧旺達九四年的悲劇,說甚麽全球化,在香港新聞上卻看不見、聽不到一個字有關蘇丹的屠殺事件,我為我們的泠漠與無知不寒而慄。

 我們可以做甚麼?我想,至少可以上www.savedarfur.org 綱站,了解情況,留言,為他們打氣,甚至加入簽名行動。這個行動由George Clooney 發起。

 《油激暗戰》男主角George Clooney剛從蘇丹回來,旋即在華盛頓記者俱樂部高調舉行記者會,悲憤慨歎蘇丹新一輪的血腥衝突,是二十一世紀第一場最嚴峻的人道災難,呼籲美國國民關注,並聲言會利用他的知名度推動蘇丹和平。  

 不知他如何推動?蘇丹劫難從沒有停止過,最近由於蘇丹西部達爾富爾(Darfur)地區再起風雲,最殘暴的仇殺又在世人面前上演,嚇得聯合國慌忙開會,恐怕會是另一場盧旺達式大屠殺,令聯合國一再蒙羞。  

 記得發生於九四年盧旺達的一場上百萬人大屠殺,聯合國反應遲緩,至今仍然成為話柄。今次不敢怠慢,急忙與安理會成員國開會商討對策,這不外乎加派維和部隊,又或進一步向蘇丹制裁。  

 蘇丹的廝殺早於半個世紀前開始,如果要追溯因由,應從五六年蘇丹結束英國殖民統治成為獨立國家說起。  

 獨立後不久,蘇丹即陷入內戰,以游牧為主的阿拉伯黑人和以務農為主的非阿拉伯黑人,他們為爭奪土地和水源,而鬥個你死我活。  

 到後期蘇丹南部發現石油,卻給政府操控,只把石油利益惠及阿拉伯財閥,並給指控暗地資助阿拉伯黑人民兵大開殺戒。南部兩個主要反政府武裝組織「公義平等運動」簡稱JEM,和「蘇丹解放運動」,簡稱SLM,以武力抗爭,他們大多是非阿拉伯黑人基督徒。  

 蘇丹的衝突為甚麼停不下來,我於年前曾在此討論過。有一點我想再提提,就是國際傳媒把蘇丹悲劇簡單描述為種族與宗教派系仇殺,即阿拉伯裔 vs 非阿拉伯裔,穆斯林 vs 基督徒,但其實只要有到過蘇丹,都會知道,當地穆斯林與基督徒本可和平共處,如今他們同是受害者,只不過最初獨裁政府與財閥民兵勾結,謀取最大利益,因此,沒有公義與民主,和平便不可實現。

 當勞動節來臨,黃金周開始,為香港帶來一個賺大錢的憧憬之際,華盛頓那邊廂,荷里活明星 George Clooney 卻在同一時間展開「拯救達爾富爾」的游說行動,他的魅力引來一大批群眾聚集,聆聽他訴說這被喻為二十一世紀第一場的大屠殺。  

 三十萬人!這個數字雖然只及盧旺達一百萬人大屠殺的三分之一,但,發生在蘇丹西部地區達爾富爾(Darfur)的三十萬人屠殺事件,足已使二十一世紀蒙羞,而最蒙羞的則可能是我們這群安逸的香港人,因為香港資訊自由發達,卻不是有很多人獲知達爾富爾正在上演屠殺悲劇。  

 ○四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挑選了 《盧旺達大酒店》(Hotel Rwanda)上演,座無虛席,不知香港觀眾觀看過後,有何感想?  

 盡管這部電影仍有不足之處,但它卻有力控訴了全世界對盧旺達大屠殺的冷漠和袖手旁觀,眼巴巴讓一百萬人就這樣給殘殺!  

 電影裏,一位西方記者拍攝了屠殺過程,盧旺達人感謝他說,希望盧旺達的慘劇可透過他的片段,使世人知道,繼而採取行動,那他們便有救了。  

 可是,該記者卻無奈地回答,西方觀眾看後,可能會呼叫「太恐怖了」,然後繼續進食他們的美餐。至於西方政客,他們會盤算,為盧旺達說話會為他們帶來選票嗎?  

 George Clooney 呼籲美國人關注達爾富爾的大屠殺,美國選民應對總統表示,他們知道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甚麼事情,而他們投下一票時,會考慮到候選人的外交政策,能否彰顯公義!當然,這個想法太天真了,大部分選民,包括我們這邊廂,只有眼前自己的利益。  

 試想想,如果有香港記者在追訪中國領導人出巡時,問的不是「你支唔支持香港特首呀?」,而是「你會否支持國際干預蘇丹大屠殺?」,那將是多麽一個令人振奮的場景。

--張翠容《真實筆記》(http://chuiyung.blogspirit.com/

----------

套一句張翠容很愛的話
「一切不曾發生,直至它被描述」
當我們安逸地在地球的這一邊活得很好
頂多為了些瑣事在煩惱之際
在另一個沒有甚麼人在理會的國度
上演著的是幾十萬人無辜被殺的戲碼
他們彷彿連一絲活著的尊嚴都不配得
就這樣硬生生地被奪去了生命

不心寒嗎?
不覺得自己有責任 至少伸出援手
維護一下世界僅存的正義?


特別想說的是George Clonney
我覺得他有目的地拍了《Goodnight and good luck》已經很有志氣
現在他在使用自己的名氣和能動用/已擁有的資源
呼籲更多人關注這些早就該被幫助的事情
希望他們的情況可以改善
還滿值得欣賞的

又一次想起連加恩的話:
「好命的孩子,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甚至比別人更勞累,這樣,好命才有意思。」

也許能做的不多
但至少不能讓自己漠不關心啊。

但無論如何
我想說的是......

人心不改變的話
世界只會往下坡走
更多的墜落更多的黑暗....

060519 2355

一樣米養百樣人


無論這件事或是那件事
都提醒了我
人和人之間即使再friend再close都還是不一樣的個體
我們很想表達自己的意見
但是否可以同時尊重別人的世界?

如果覺得不妥
那就走開算了
連介意甚至生氣都多餘
為一些道不同的人生悶氣
又是何苦呢
不相為謀就是了

適時閉上眼睛和耳朵
可能可以活得輕鬆點
事事都mind
最後辛苦的還不是自己

當然也要好好顧著自己的嘴巴不要亂講話...


我們都有看待這世界的框架
有性格一點沒關係
前提還是要尊重別人

我沒有不讓你講
但無論是serious還是just kidding
也不要出言侮辱
那只是在告訴別人你有多low 多冇品 多差。



060519 0037

Wednesday, May 17, 2006

我就是愛想很多

這幾天
竟又拿出高中那一兩年
花了一些身家買的十幾張外國CD來聽
驚覺怎麼他們的歌都不會過時
而且比千篇一律&只得情情愛愛的大部份華語歌耐聽多了

熱播的是Suzanne Vega

還是不得不提為我啟蒙的ip同學
還有mcb, 903的mini, 澳門電台禮拜三晚(還是五?!)10~12pm的節目(節目名和主持人也忘了),
現在已經關門大吉的CD Shop, 好幾家讓我買到澳門沒有的cd的香港舖頭...

但現在mcb沒了 「豁達崇拜」也沒了
連mini的節目都集中在廣東歌了

好可惜啊.....你叫人地去邊度聽喎......... >___<

----------

為了我們期末的攝影報導可以做出一個簡單的flash版呈現
昨天老師專誠請了一位高手來指點我們
但對一個電腦白痴如我的學生
三個小時的惡補只能帶來相當有限的效果
唉~~~~
過程中也有哀歎過為何自己對這些需要腦筋轉彎的東西總是學不好
(經典例子是數學 = =)
自然也會羨慕別人的樣樣皆精十項全能
但後來想一想
其實也沒甚麼大不了
我只是腦的某些部份比不上別人
但我相信自己還是有些地方是比很多人強的
嘿嘿嘿~~~

----------

為甚麼有些人講話就是可以這麼大聲又不會理會旁邊人的感受
我只不過想要個安靜的早晨而已
這也不行嗎

吼!!!!!!!!!!!好想打人!!!!!!!!!!!! >o<

晨早流流笑聲不絕是怎樣
氣死我了!!!


不過
我得承認現在有點被他感染了
開始有點不喜歡太多人的地方
在極吵鬧的環境裡
閉上眼睛
你會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大油鍋裡....

有種要被炸熟的感覺。

----------

近一個月因為學車的關係
往往要在678點左右搭捷運
無論是哪一個鐘數哪一列車廂
必備的場景是一張張下班後的疲倦的臉
很多更是累到不自覺地進入了釣魚境界
我想一定會有人錯過了他們要下車的站....

看到他們
不禁擔心自己有一天也會跟他們一樣
熱情都被磨蝕乾淨
每天的生活就是工作
回家之後看個電視就已經累到不行趕緊倒在床上
第二天起來繼續麻木地行進著
呼..........

希望我會好一點。

至少那對於生命的火不會熄滅
而是因為看到更多 就越燒越旺。


060517 1102

Sunday, May 14, 2006

Songs in red and gray

換了個新版面
是因為覺得留點白
放圖片時就不用考慮顏色配搭的問題了...
雖然之前的LINK要全部重新再弄一次
卻讓我再次肯定自己對這些人的欣賞~

----------

暑假要來之前
要好好讀個書才行了
至於暑假大計 就下次再說吧~

----------

今天是媽媽節
雖然你看不到但我還是要說
我很感激你放手讓我做想做的事 而且一直默默地支持著...

----------

最近因為家人要來台灣的事
引發了一個很重要的感嘆--

當時的離開有某程度是為了逃避很多不想見到不想面對的事
但四年後當自己即將要再回到那個空間裡生活
卻可怕地發現我要面對更多更大的煩惱
那些問題原來從未消失
我在那裡的存在凍結了四年
即將 我會繼續在那裡產生意義與撞擊.....

很真實的現實對不?


060514 1823

Saturday, May 13, 2006

反芻

今天終於閒了下來
好好讀一下在圖書館借的幾本書

以下這句話 讓我想了好一陣子:

「胡恩威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說,只需大家『對文化藝術產生了興趣,終身學習的動機自己隨之而來。』我要倒過來看:我們得看到自己的不足,自知淺狹寡聞,明白到要不斷學習來充實、來開拓自己,才會產生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否則所謂『學習』,只是技能提升而已,何有擴闊視野的胸襟?他認為『終生學習最重要的是尊重知識的社會文化』,一語中的。我們的社會文化,是浮誇淺薄還是尊重知識?」

---李歐梵〈香港高等教育前景堪憂〉(《尋回香港文化》)


環顧自己生活了比較久的澳門和台北
前者的文化氣息幾乎是零
但可喜的是近3,4年已經比之前進步不少
跟有心人的大力推動有莫大關係
但要真正喚起澳門人對藝文的重視
卻是條漫漫長路
雖然現在的澳門已經算是進步和繁榮
但幾近往後退的地步的人文素質
實在亟需提升

而台北
卻是個異常不同的地方
大概是因為發展”文化”的歷史較悠久
在硬體設備上其實已經相當完善
可是在實際的內容上
個人覺得層次還是很參差
但勝在可以百家爭鳴

看那段話時
我想的是「文化藝術」和「終身學習」的關係何在
如果一個社會能容納多元的聲音和意見
而且有彼此尊重的胸襟
我想這象徵著一種真正的「現代」與「進步」
而正因為社會由人組成
所以當社會滲透了這樣一份具有包容力的氛圍時
其實也一定會使生活其中的人擁有較開放的態度來面對世界與自身
因著吸取別人的意見和經驗作為養份
自己就會變得更強壯...


其實看這段話很有共鳴的原因
也是因為我自身的經驗印證了李歐梵的說法
因為發現自己的不足
認為需要更多充實自己
才開始會關心文化議題 冀望可以獲得新的想法 刺激自己的腦袋...


一個社會要發展成熟的路
竟也適用於個人的成長......

060513 2311

Saturday, May 06, 2006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把新聞自由的理想進行到底--反麥卡錫主義的好萊塢電影
文 / 周郁文

 我們常說思想與資訊的重要,也希望哪個星期天晚上,原本播綜藝節目的時間,改播美國教育現狀的調查,每一兩週原本播喜劇的時間,能改成探討美國的中東政策,節目贊助商的形象會受損嗎?股東會憤而抗議嗎?頂多是有好幾百萬的民眾,可獲得更有意義的資訊,這將影響國家的未來,以及企業的未來。有人說觀眾沒興趣看,這些人實在太自以為是。我只能說,就記者的角度,許多證據與他們的說法相反,即便他們對,改革也無害。假如正如他們所言,電視只是來娛樂及逃避,那麼電視的優點已岌岌可危,所有的努力也將付諸流水。其實電視這工具可以教育、可以啟發、可以激勵,但唯有願意朝那方向努力,電視才可能發揮正面的效用,否則只是線路與光構成的盒子。晚安,祝你好運!
   ——艾德華‧蒙洛(Edward R. Murrow)

‧一部反麥卡錫主義的好萊塢電影
 近來,「新聞自由」成為一項話題。聯合報一位記者撰寫報導,為保護證人,拒絕透露消息來源,於是受到台北地方法院的裁罰。這件事關於新聞自由與公共利益。二零零二年,交大虐狗事件受到《破報》記者的評論,由於破報堅持保護當時還是學生的新聞來源,一審被法官裁定沒有「採訪」事實,二審記者與總編輯被判拘役五十天,得易科罰金,緩刑兩年,歷經數次的官司,現在更面臨對方要求民事上百萬的賠償。這件事關於新聞自由與誹謗。

 記者被告,這在世界各地本來就屢見不鮮。然而在某些關於公理與正義的事件上,媒體、公共領域與新聞自由,在不同的時代氛圍與環境中,則經常有不同程度的討論爭議。記者搖筆桿的影響力,在筆鋒是否犀利、事實是否詳盡之外,常與媒體的公權力與觀眾的近用權相關。近來,即將上映一部電影《晚安,祝你好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則講述了一段美國新聞自由與麥卡錫主義的歷史。  

 在眾好萊塢電影當中,跟隨所謂好萊塢電影公式拍出來的電影,我們幾乎少見《晚安,祝你好運》那樣的熱血內容。「Good Night, and Good Luck」是美國CBS傳奇新聞節目主持人艾德華‧蒙洛(Edward R. Murrow),在每次節目結束時的結尾用語。他與當時的節目製作人決心起身對抗麥卡錫主義,揭露參議員麥卡錫賣販賣恐懼以奪取權力、剝削人民言論自由的真相。
 
 這部電影談歷史事件,但卻不是個人傳記電影。我們不必以英雄主義的眼光來看待它,但是在電影中,新聞自由理想的落實,卻讓現在的我們每個人都汗顏。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首度自編、自導、自演,選擇美國政治史上的一項撼動人心的題材。或許是因為父母皆為新聞從業人員(父親擔任新聞主播長達三十年),艾德華‧蒙洛那種「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態度也使他深受影響。這部片回到一九五○年代的美國,黑白攝影反映當時的電視機,真實新聞節目與影音畫面的剪輯穿插,以及爵士樂當道,一個嚴肅的題材,卻在氛圍的精確掌控下,使人屏氣凝神,喚起人們失落已久的社會使命。

‧美國一九五零年代的麥卡錫主義  
 麥卡錫主義是一九五○年代初,由美國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Joseph Raymond McCarthy)煽起全國性反共運動,將共產主義妖魔化的一場「共黨獵巫行動」。
 
 二次世界大戰後,法西斯主義被消滅,形成英美等強權資本主義興起,相對於帝國主義強權出現,另一極端即為共產主義;而在以自由民主聲浪下立國的美國,以民主陣營的角色極力抵制共產主義的蔓延,並慎防共產主義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有機會像戰前法西斯主義一般擴張。

 當全球進入冷戰時期,美國媒體也開始崛起,受到政治反共抗俄情緒的制約與影響,幾乎所有的媒體都處於自發性的狀況,不約而同地抵制共產主義。共產主義被視為反美、反個人主義,並且違反民主精神,於是社會衍生出麥卡錫主義,投機分子趁機進行恐怖的分化戰,以獲得個人的政治利益。  

 麥卡錫主義意味著反共、排外與政治恐怖。其實不論東西方都有承受相同類似的迫害經驗。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四年的美國,在反對共產主義的聲浪下,出現了一位政客「喬瑟夫‧麥卡錫」,他以一隻無形的手實行了恐怖言論,造成全國性恐慌。從一九五三年起,麥卡錫更將魔掌伸向美國的外交領域,在兩名助手的協助下,開始清查美國海外大使館的藏書,當時美國共黨領袖威廉‧福斯特、左翼作家白勞德等七十五位作家的書籍全被列為禁書,甚至馬克‧吐溫的作品也被列為危險書籍。當時海外約有兩百萬冊的書籍被剔除,美國國內各城市、學校圖書館也紛紛查禁甚至焚燬可疑的書籍雜誌,被貼可疑標籤的書籍涵蓋文學、藝術、醫學、生活、建築、科學等各領域(甚至包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本介紹蘇聯芭蕾舞團的書也因提及「蘇聯」二字而被麥卡錫主義份子燒毀。  

 一九四七年,杜魯門總統發布政令,制定《聯邦雇員調查方案》,杜絕赤色份子的滲透。而國內正想盡辦法抵制及排除任何共產主義因子潛藏在美國;麥卡錫主義風潮開始之際,就是麥卡錫在一次林肯誕辰的聚會上,公開聲明他握有兩百零五位滲入美國政府的共產份子名單,並對民間催生出一種恐怖氣氛。同期,他並負責「非美調查委員會」,此後,從掌權者到一般民眾,無不人人自危、草木皆兵,深怕成為親共份子,連一般基層員工都可能是遭受舉發的對象,全國彷彿經歷了一次中國的「文革」時代,不需有確切證據,只須合理的懷疑就可以舉發枕邊人,進行非法偵訊。僅一九五三年一年,麥卡錫委員會就舉行了大小六百多次的「調查」活動,並舉行十七次電視轉播公開聽證會。當時的美國民主被這種法西斯的迫害手段阻礙了進步,終至末期,麥卡錫主義仍得到高度的迴響。  

 在這個「對共產主義合理懷疑」的年代,遭受迫害的人不知凡幾,許多機構都必須簽署忠誠條款,以求自清,否則即躍上黑名單,而須承受被解僱或是被懷疑的對象。為人熟知的默劇先驅—卓別林,就是黑名單上的一員,他經常表演諷刺資本主義的劇碼,被認定為親共份子,使其下半生,都只能流浪國外。


‧CBS主播艾德華‧蒙洛與新聞自由
 
 而人民的反擊在哪裡?當時剛興起的廣播及電視媒體,初初問世,還在學習經營當中,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主播艾德華‧蒙洛等一群新聞工作者,在麥卡錫政治迫害尚未被執行到無可挽回的時候,站在最前端,不畏利益輸送的阻撓,不因廣播網與廣告贊助商關係複雜,將當時知識份子的自覺發揮到極致,他在電視政論節目中告訴大家事實的真相,試著讓每個角落的民眾清楚了解麥卡錫主義帶來的影響,以及對美國民主自由的危害。電影中介紹蒙洛的台詞是這樣的:「他敢對著巨人扔石子,反對種族隔離與剝削移民,也不怕聯邦調查局長胡佛,更以對抗麥卡錫參議員而聞名」。

 當時CBS電視主播艾德華‧蒙洛,與節目製作人佛瑞德,藉由節目《面對面》(See It Now)並揭露參議員麥卡錫恐怖言論的本質,從旁協助釐清當時受到政治迫害的拉都洛維齊案件。一名美國空軍中尉因父親與姐妹可能曾涉及共產活動,被視為危害國安而未經公開調查被要求辭職。節目《面對面》直接播出受害人的對話:「我認為,不管是什麼活動,或政治信念,都是私人的事,難道我的小孩得跟著控告我,難道孩子要因父親而被判,難道他們得向諸親友解釋,為何他老爸危害國家安全,這絕對是連鎖效應,如果軍方不改,空軍評議會最初的決定,這連鎖效應將波及每個人。」這中間,他們曾遭受美國空軍約談,黑函攻擊,也因廣告贊助商抽腿而被要求更改節目內容,為了新聞自由與正義的使命,他們無懼於來自軍隊、政府與電視台高層的壓力。在與麥卡錫對峙的過程中,甚至有一名主播支持艾德華‧蒙洛而被報紙社論批為不客觀、有偏見因而自殺身亡。  

 受到《面對面》節目的影響,引發了巨大的社會輿論,各類媒體也紛紛公開譴責麥卡錫主義所帶來的言論危險性。當時的民眾具有一般政治判斷力,美國法律程序也是獨立於這種言論及氛圍之外的機構,提供了另一個保障民論及證人的體系,不受麥卡錫主義起舞的體系,也就是在這樣的體系下,一次全國公播的聽證會,經由陸軍部案件指出了麥卡錫參議員的道德問題與卑劣手段,公諸全國民眾眼前,結束了麥卡錫主義時代。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參議院以壓倒性的票數譴責麥卡錫的行為有違參議院傳統。時隔三年,因為長期酗酒與食用嗎啡,麥卡錫死於肝炎。



‧自由時代的新聞自由?
 在歐洲,人們將麥卡錫主義比喻為美式的法西斯主義。希特勒的崛起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廣播的普及,讓他的政治宣傳如虎添翼。而納粹時期萊妮‧蕾芬斯坦(Leni Riefensthl)的電影,也助長了法西斯對民眾的影響力。媒體自發明以來,永遠是最優良的政治宣傳工具。

 無論極權的年代或者自由的年代,都有既得利益者會想盡辦法利用媒體。極端的共產與極端的法西斯終究相遇,它們往往造成一樣的結果。在我們所屬的當代,勝利的一方永遠是資本家。媒體可以發揮極大的影響力,它也可以是鞏固個人聲譽的工具。在一九五○,恐怖氣氛充斥的美國,艾德華‧蒙洛的作為在自由的當代反而變得遙不可及。新聞自由的理想在哪裡?在全世界的人都憎恨電視內容的此刻,我們只有在像這樣偶爾因電影作文章的時候,建造一個空想的烏托邦。喬治‧克隆尼在這部電影中,一種冷調的深刻嘲諷抨擊電視。他說「我們都是電視文化的產物,我們都知道電視的力量」但我們卻只能在短短兩個小時的電影院,再回顧一次這股力量如何變成新聞自由的理想,然後又是一次無言的掩面嘆息,說著此刻的媒體怎會這樣。

 本文開頭的艾德華‧蒙洛語錄,正是《晚安,祝你好運》最後的對白,寫在前面只是證明了全世界的媒體都一樣沈淪,都一樣不再具有理想且引人訕笑。一九五○是一個逝去的年代,那是少數可以傳播界提出來,說明新聞傳播事業如何改變世界與人心的時代。今天的電視則變成商業和娛樂為依歸的賺錢機器,而我們則被過度的自由壓迫著。

.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  
 一九五○年二月九日,威斯康辛州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R. McCarthy)在一個紀念林肯誕辰的聚會上演說,表示手上握有一份205人的名單,這些人在政府部門組織了一個共產黨的間諜網,他們是侵害美國的叛徒,目的在擴大共產勢力,讓自由世界逐日退縮。許多公務員就在「安全有顧慮」等莫須有的罪名下遭到監控、解僱或囚禁。以後凡對於公開指控某人有親共而不忠於國家之行為,但卻無充份證據者,通稱此為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

-----轉載自《破報》復刊408期
---

感謝你認真看到最後
希望這份熱情與使命感能夠感染你
而當你在謾罵記者和媒體不爭氣之時
也希望你相信

在這世界的一些角落
某些媒體裡面
一定還有不願妥協、亟欲改變的人

做媒體工作
正因著其廣泛的傳播力量
需要更多更多正直的人!

060507 0052

Thursday, May 04, 2006

八十七年前後

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是指1919年在中國大地上爆發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運動。1919年1月,美、英、法、意、日等27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政府派代表出席會議,並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收回山東主權等正當要求,遭到帝國主義的拒絕。4月底,會議順從了日本的要求,決定把戰前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交給日本,而北洋軍閥控制的中國政府竟準備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出,舉國憤怒。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朝陽大學、民國大學等13所學校的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拒絕和約簽字”、“廢止二十一條”、“誓死爭回青島”等口號,堅決要求嚴懲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訂立“二十一條”時任外交次長)、陸宗輿(北洋政府幣制局總裁,訂立“二十一條”時任駐日公使)、章宗祥(駐日公使)。會後愛國學生舉行遊行示威,大批軍警出動進行鎮壓,逮捕示威學生32人。5日,北京專科以上學校的學生舉行總罷課,通電全國表示抗議。6日,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正式成立。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迅速得到各地學生的聲援和社會輿論的支持。北京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但是又逼走了同情學生愛國行動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下令禁止學生干預政治,並恐嚇將鎮壓學生。19日,北京學生又一次宣佈總罷課。天津、上海、長沙、廣州等地學生紛紛遊行,給予聲援。在日本、法國的留學生及南洋華僑學生也開展了聲援活動。6月1日,北京政府發佈命令,表彰被民眾斥為賣國賊的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取締學生的一切愛國行動。北京學生從3日起重新上街演講,當天有170多名學生被捕。4日,又有700多學生被捕。5日,2000多名學生上街,遭到軍警的馬隊衝擊。北京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國各界人士的憤慨。上海6萬多工人在5日自動舉行罷工,支持學生的反帝愛國鬥爭。北京、唐山、漢口、南京、天津、杭州、九江及山東、安徽等地工人,也相繼罷工和遊行。上海和其他一些城市的商人也舉行了罷市。罷課、罷工、罷市鬥爭擴展到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至10日,北京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撤消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的職務。27日,旅法華工、留學生和華僑數百人前往中國政府總代表駐地,要求拒簽和約。28日,中國政府代表終於沒有出席巴黎和約的簽字儀式。

五四運動,是一場全國範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標誌著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換,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作了準備。

中國網 2002年10月24日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22534.htm

------

雖然之後的結果仍然慘烈
但至少
當時社會的知識份子起來了
用力了
也改變當時的現狀了

我們的社會
無論是台灣是澳門
都缺了這麼一批具有使命感而且有行動力的人
這樣講好像有點以偏蓋全
當然不能抹殺了一部份人在推動社會改革的努力
但如果可以團結在一起
成為一股更強大的民間力量
使社會更民主

大學生呀
不要只顧著吃喝玩樂了!!
長大了就多了一份社會責任
"we are the one t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當連老師都慨嘆不知道現在的大學生在幹甚麼的時候
我覺得
自己真的不想再當無知的一群了...

UNITED~!


060504 1005

Wednesday, May 03, 2006

化蝶之前

堅持下去
態度不變的話
一定有路走

不要光羨慕別人
她很優秀很棒沒錯
但做人也要看得起自己

行囊再重
路有點曲折
但總不能把重要的東西卸下
這樣雖然會輕鬆點
但卻沒有意義阿

信念 原則 理想 態度 熱血

"If your ship doesn't come, swim to it."


「我活著 用我的邏輯」
--《武裝》

「誰料轉角極明媚...」
--《衝衝衝》

我要忍耐守候到這一天!!


060503 1143

Monday, May 01, 2006

歪斜

上課前
我在schedule上寫上這個禮拜的目標--
「各式報告給我結束!」

下課後
我沮喪地發現
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至少有些工作本身就是要拖到期末
而且是陸續增加中...

如果我想成績好一點
想要多花點時間預備期末考的話
那麼這個學期結束之前
我大概都不用想著要輕鬆過活了


炎炎夏日
五月天可真的是勞動時節
>_<

看著別人可以輕輕鬆鬆地做別的事
還有時間去跑步還是做甚麼的
我卻被綁在這裡
心裡真的好想嘆大口氣...
又羨又妒..

算了!
自找的~~...

為誰辛苦為誰忙呀~~~~~~~~~~~~~~~~~

Thursday, April 27, 2006

從前從前......

站在資訊大樓三樓
直直地看著長得像積木的行政大樓
一陣風吹來
那一段過了很久的時光
忽然躍然眼前.....

----------------------------------
2002年9月10日
第一次、第一天到台灣
到了傳說中的政大
在匆促間跟上大隊
去福利社買了床墊臉盆毛巾衣架拖鞋牙膏牙刷漱口盅抹布一大類濕碎的日常用品
再動身到行政大樓join學長姐要去橘屋吃我們在台灣的第一餐飯...

就是這個黃昏
有夏日微風 有笑聲
在開學前沒多少人的校園裡還依稀傳來小孩子的歡笑聲
在這個校園
這些人裡面
我痛快地憧憬著自己從那天開始的大學生活

最記得家驊和tracy的笑容了

那份暢快與愉悅
到現在回想還是...那麼地深刻
那時我只想用力地享受花了很大力氣才進得去的政大
享受這傳播學院給我的困難和挑戰
享受台灣 這個讓我充滿幻想的地方
所有的不適應令我不安挫折卻仍然新鮮刺激

因為 這裡真的是我曾經的夢想

對了
還有第一個星期三上完國文堂之後
一群吱吱喳喳的大一去到行政大樓
快樂地吃著學長姐請的福泉豆花
一班廣東話人忽然就像家人般親切
玩得很開心...

之後還輪著去行政大樓吃蛋糕慶生呢.....

我是過了很久之後
才開始想念澳門 家裡的種種...


可惜
如此的愜意
我好像到了大二就沒有再嚐過了......................

-------------------------------

想到這裡
心頭一震
原來有些moment 一生人就只有那麼一次
日後即使我經過了十萬次行政大樓
再遇上類似的黃昏
都很難再被同樣的情緒所感動了
但我好慶幸
今天當我再想起來
還是會被觸動到 漣漪照樣縈繞不斷...


事隔四年
我們開展了各自的小宇宙
到了現在
耳邊聽到的就是:
考試.出國.研究所.補習.工作.TOEFL.GRE.IELTS.之後打算怎樣.

我的媽呀
出路就這麼幾條嗎?
這樣會把人迫瘋的...

而政大的樣子
從外到內
早就變得跟那年不一樣了



那一點一滴的小事
可真的是要靜下心來才想得到的
只是
偶爾想想
還是好窩心好窩心.....

政大...........

060427 1714

Theme song:
謝霆鋒《從前以後》 只因感覺太像..

Tuesday, April 25, 2006

暗湧

是我先放棄
還是先被放棄?

自己先斷絕
還是先被斷絕?

繼續
安靜而喧鬧地活著

生活方式和步調不再一致
終究使人的距離越拉越開

適應下來
就好了

畢竟
以後也只會更遠?

Monday, April 24, 2006

silently screaming

終於看完了王貽興的《十八相送》
很怕自己變老
還有死亡

看見街頭上或生活中的老人家
行動不方便、身體機能不斷消弱、老人斑、皺紋、病痛纏身...
我怕的不只是外表
我是怕自己出入都根本無法自控
去到哪就要被攙扶到哪
其實好恐怖
尤其對於一個任性的人來說

身邊朋友一個接一個地生日
高高興興地慶生
但其實生活的年日逐漸遞減
「大一歲」和「老一歲」的實質意義相同
這場「慶祝」又是為了甚麼呢

那天看完畢展
心裡無限感慨
滿場的飛機
是他們心裡的夢
在起飛之前
至少有勇氣在跑道上滑行
花了光陰和精力
在眾人的讚賞和笑容中獲得快感和滿足
而且成功挑戰了自己

那我的那一架呢
在哪裡
遺失在某個沮喪的早上了嗎
新聞於我
那份熱情仍在
可是這是一個殘酷而醜陋的世界
所以我那烏托邦注定要崩解了嗎

像他一樣
我也曾經
在好多個晚上苦苦思索自己的存在、做每件事的意義
很想自己變強卻總是不夠強
每個人都比自己好
看看過去一路走來的足印再看看別人
總會哀歎自己為何一點進步都沒有

我也能做點甚麼
完全不為別人、也不為證明些甚麼

單單的 為我自己嗎?

「...而且我也知道,我可能永遠都無法變得很厲害,但我會很努力......學習被自己肯定儘管很難。」

如果這些苦澀與心酸、令自己鼻酸的掙扎和痛苦
是成長的足跡

我也寧願自己永遠停留在這邊緣


不要變老。

真的。我好怕。
我好怕樂於想太多的自己
有一天會遺失、會淹沒。

060424 0050

Tuesday, April 18, 2006

keep ______ing...?

終於這個禮拜剩一個考試一個作業
呼呼呼
身體繼續疲累...
而且工作還是絡繹不絕...
唔制
點解我的大學都沒有輕鬆過
>___________<

最近熱播五月天和何韻詩
聽到這些稍為有beat的旋律
登時覺得精神爽利
哈...哈........... (唔知點解想特別推介俾小豚喎.... XD)

你就好啦.. 5月有得去睇MAYDAY香港concert
我又要呀.........T_T

以下是愛歌兩首:
歌詞超妙的戀愛I-N-G
還有lum到爆的讓我照顧你~~
-----------------------------
戀愛ING
曲︰阿信 詞︰阿信 編︰五月天

陪你熬夜 聊天到爆肝也沒關係
陪你逛街 逛成扁平足也沒關係
超感謝你 讓我重生 整個O-R-Z
讓我重新認識LOVE 〔L-O-V-E! L-O-V-E!〕

戀愛ING HAPPY ING
心情就像是 坐上一台噴射機
戀愛ING 改變ING
改變了黃昏 黎明 有你都心跳到不行

你是空氣 但是好聞勝過了空氣
你是陽光 但是卻能照近半夜裡
水能載舟 也能煮粥 餵飽了生命
你就是維他命LOVE 〔L-O-V-E! L-O-V-E!〕

未來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分某秒某人某地某種永遠的心情 不
會忘記此刻LOVE
〔L-O-V-E! L-O-V-E! L-O-V-E! L-O-V-E!〕


讓我照顧你
作詞:阿信 作曲:怪獸

坐在我身旁 你的心傷 不懂 我也不想 
但你的眼淚 下在我心臟
回家的太陽 紅著眼框 心疼 你的模樣 
影子的悲傷 也變的更長

昨天誰讓你 受過傷 
今天想要讓你 都遺忘

是你 愛你讓我變得更強 為你戰鬥永不投降
讓我照顧你 我要讓雨停出太陽
我 超越我自己的想像 風雨刀槍能為你擋

讓我照顧你 讓你未來放在我肩上

新的冷笑話 巧克力糖 開始 為你收藏 
最近連睡覺 手機也在手上
幻想著未來 滿頭白髮 公園 的長椅上 
你也許會說 一聲謝謝我

如果這一生 到盡頭 
換你的這句話 很足夠

是你 愛你讓我變得更強 為你戰鬥永不投降
讓我照顧你 我要讓雨停出太陽
我 超越我自己的想像 風雨刀槍能為你擋

讓我照顧你 為你失去生命也輝煌

luuuuummmmmmmmmmmmmmmm~~~~

Monday, April 17, 2006

start

早晨
報時訊號為早上8點半
今天精選早餐是熱咖啡一大杯和五月天台語歌

8點半其實不會很早
不過還是好累..

鬥志果然鬥不過溫暖棉被
在鬧鐘響起的50分鐘之後
我終於起來了...

走到洗手間
看見已經有一堆勤勞的螞蟻(蜜蜂也可以)在梳洗
呼...
好吧我知道了

開始了
這殘酷又美好的一天

Saturday, April 15, 2006

千千萬萬個我


(其實以下說的跟梁祝下世傳奇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覺得這張照片真的好型~~ *o*)
一下子
夏天又回到冬天
雨好大好大
下個不停

說實在
昨天的失敗真的讓我好沮喪
特別是我自以為準備很充分的情況下得到如斯結果
真的.......很無言
很不服氣
甚麼都不管就在你旁邊大哭起來

到底問題出在哪呀?
我不懂...

於是昨天下午
也是在縱容自己似的
在傳圖屈了好幾個小時不願走
成堆的書是最佳的屏障
是不願也不肯面對現實...

即使隔了一天
心裡依然被這事困擾著
那件事的本身不是重點
而是它帶來的打擊..

我昨天想了很久
讓我釋懷了一點的是---
難道我就坐在這裡哀歎著自己怎麼生得不夠別人聰明和優秀嗎?
自怨自艾以外
也得出力做點事

我沒能「越挫越勇」那麼豪邁
但我還是相信no pain no gain
雖然try my best 之後還是得prepare for the worst......

終有一天會成功的
希望...

---記於某個累倒在報告和作業裡的星期六
=========================================
昨天晚上聽了久違了的
《千千萬萬個我》《光榮之家》《神經痛》《天使藍》《再見露絲瑪莉》
覺得hocc的歌聲好有爆發力和感染力
特別是《FIRST》那張專輯的歌
rock都覺得rock得好單純
跟今天的她不能同日而語啊...
千千萬萬個我
作曲: chinese for double c music group
填詞: 黃偉文
編曲: chinese for double c music group

這座城 那座城內 千個億個燈火
每道牆 每道門後 裝著幾多個我

誰也是 被珍惜過 誰也是 甜夢中驚醒過
誰也是 白開心過 誰也事後痛楚

談情說愛 得我傷心過麼
讓千千萬個 來跟我 分擔痛楚
談情說愛 得我犧牲過麼
用千百段情 來譜這 革命情歌
勇者不只得我 

快樂時 你亦同樣 收過幾紮鮮花
軟弱時 我亦同樣 整夜牽牽掛掛

誰也在 路邊吵過 誰也在 危難中灰心過
誰也在 夜深哭過 誰也寂寞太多
談情說愛 得我傷心過麼
讓千千萬個 來跟我 分擔痛楚
談情說愛 得我犧牲過麼
若果我陣亡 留給你 留給你
填好這 革命情歌 延續天真的我

新秀冠軍也隔了6,7年才出到碟
是否也是另一個啟示...

多一點鍥而不捨
即使沒有成功
也對得起自己啊。
=========================================
特別鳴謝
一直陪著我的你。
十億個感謝都不夠用啊..... :)

Saturday, April 08, 2006

玩樂有時 做o野有時...






# 花蓮這地方本身沒甚麼特別,是泛舟有刺激到, 
最可取的是地方很大又遠離繁囂(忽然覺得台北真不適合人居住 = =) 
不過最重要的是和你們七個人一起去玩啦~ 
三天好短,但這份回憶很重要很重要~!

# 考機車第一次挑戰失敗, 
雖然一開始覺得好丟臉,沒想到現在居然敢在這裡公開此等糗事 @@,
都是因為看開了---

我太輕視這次筆試了 自己沒讀書還想考幾分呀?!
 
well, 「不能一次過關」在我悠悠數十年的人生裡(希望真的有數十年
哈哈)只是小事一樁,我要再接再厲..
不管如何這是很現實的一次教訓:  

「你期中考給我用功一點!」

# 尚未發育完全的智齒在牙醫&護士的一番努力之下拔下來了
呼...... 比我想像中不痛(還好...)
可是流很多血很噁心 又不能大笑 = =
天阿我今晚還是和室友們去慶生吃大餐
會不會都吃不到東西呀....@@

# 心情照樣起伏不定,不過昨天看了一本曾患重度憂鬱症的人寫的書,  open my mind最重要...
鬱悶時就放輕鬆吧 其實...也沒甚麼大不了呀...

# 一堆報告和考試,春假mood趕快結束,我要開工........

Monday, April 03, 2006

花蓮之前

而家係凌晨1:30
我地聽日5:30就集合了

到底
我訓唔訓好呢?

(其實 我未試過100%通頂
係呢d咁既時刻 亦都未值得我破戒唔訓覺...XD)

by the way
又地震
又話下雨會土石流叫我地唔好上山
wa.....好terrible.....

唔通三日都留係民宿度過?!

唔好呀.................................................

我已經想去好耐la............................

Saturday, April 01, 2006

出口

《卡先生和他的憂鬱鳥》是一本繪本
它說了這麼一個故事--

卡先生家裡的小鳥 不約而同的患了憂慮症
吃不下 睡不著 翅膀的毛開始一根一根的掉 呻吟著說自己很可憐
卡先生完全沒辦法
找來醫生和朋友來幫忙都 沒有用
他自己的生活也跟著鳥兒一團混亂起來

後來 
他在工作的地方請了好多次假
把他的鳥兒帶到不同地方

放 生

鳥兒笑了
唱著歌 飛離了鳥籠

剩下可憐的卡先生
還有一室的靜謐

卡先生開始無心向上
覺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沉悶而無聊
不上班 不吃東西 不洗澡 不理人

是的 卡先生也患上憂鬱症了

終於他決定花光一切
朋友、金錢、工作、所有身外物
換來了一艘為他量身訂做的船
他愉快地告別了這些他已不怎麼在乎的東西
往他的烏托邦出發

他終於
離開了自己的鳥籠。

------------------------------

《American Beauty》(美麗有罪/美國心 玫瑰情)
則說了兩個家庭的故事

劇情不想多講了
反正就是...很現實的故事
人們拼命壓抑自己去符合別人的期待
但到頭來
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人
才得到快樂和自由
才知道甚麼叫「生命」
才能享受活著的時刻
才能看見所謂的"beauty"
像Lester說的: "I'm great."

-------------------------------

問問自己
到底有多少正在做的事
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前兩天聽到有人說「生命會為自己找到出口」
我很不以為然
「生命」如何變成subject?
「生命」又是甚麼?

我只知道
生命是我要對自己所作所說的負責
鑽得太深時
也該找些方法釋放自己...

Learn to let go.

不是逃避
只是必須接受事情無法總是如我們預期般發生。

"I guess I could be pretty pissed off about what happened to me,but it's hard to be angry when there's so much beauty in the world.Sometimes, I feel like I'm seeing it all at once, and I can't take it.My heart swells up like a balloon that's about to burst.But then I remember to relax, and stop trying to hold onto it.And then, it flows through me like rain and I feel nothing but gratitude for every single moment of my stupid little life."
              ---by Lester in 《American Beauty》  


放開心胸
才能發現這個世界還值得人留下來的美好吧~

:)

Wednesday, March 29, 2006

有句老話說「好書不厭百回讀」
雖然我現在看的不是甚麼曠世巨著
但我真的很喜歡看書。

看著堆積如山的書架
好多人都取笑我「地震怎麼辦」
我只想說
如果地震前我可以把這些書至少都看過一次
也許就心滿意足了

陳慧《小故事》
《追風箏的孩子》
《關於我未來次子的回憶》
村上春樹
鍾文音
......

決定了
如果今晚再睡不著
我要看書
也不要勉強自己躺在床上想東想西。
一於咁話~

Tuesday, March 28, 2006

走出陰霾

因為接二連三接觸到的人事物
都提醒我

生命何其寶貴

連讓自己在死水裡沉溺不起
都是奢侈的浪費。

而且
趁還可以的時候

接受愛和付出愛

因為這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

早上剛看完一篇說她如何積極樂觀正面地面對癌症的報導
晚上就知道

原來她已經 過世了

25號那天
連遺體都火化了。

不知道為甚麼
她的死讓我好難過
我沒看過她的舞
但我從好多報導裡知道她是個樂觀的人

在這個混亂的世界裡
正面的人還剩多少?

但 又能怎樣呢?

人阿
你算得甚麼....


延伸: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087/087142.asp
http://www.wretch.cc/blog/chaotang&article_id=4719204


羅曼菲
我會記得你的堅毅、你的眼神。

Monday, March 27, 2006

How much does life weight?



看完之後
真的不知要說甚麼

在生與死之間
我們得到了甚麼
失去了甚麼

人和人之間都是想要「愛」而已
有這麼困難嗎

無奈之餘
人們都總得把自己迫到徹底懊悔的牆角?

美麗又無常是本質。

其實好短暫。

但我不要自己落得如煙花般的黯然結局。

我相信 有永恆。

Saturday, March 25, 2006



"Things fall down, people look up. And when it rains, it pours."

一堆髒話的背後
其實是人內在的不自由及好多好多不滿
在心裡默默地憤世嫉妒著
外面卻還是要當個「人」
用好多方法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
但原來都只是在逃避
尾大不掉的寂寞與生命問題 
一個又一個不願再翻開的瘡疤
是眼淚毒藥酒精和短暫的性快感無法解決的...

戲裡
每個人都活得歇斯底里
用謊言和虛偽來填補和掩飾錯誤
但又不斷的用背叛、滿足醜陋私慾
使自己越陷越深

戲外
生命真的那麼痛苦無奈?

就像每個人唱著的那首"Wise Up"
"It's not going to stop 'Til you wise up"

痛苦不會停止 除非你覺悟

除非你,面對它。

如果沒有死亡
可能人們都不會想到要珍惜要原諒

要愛。

--inspired by《Magnolia》(1999)

P.S. Aimee Mann! 音樂和電影配搭一絕!


後記:
很多電影都會說人們想要擺脫很多不快樂和悲哀
要尋找救贖 要得到自由幸福
這一部
導演P.T. Anderson還用到蛙災說上帝要懲罰人類的自甘墮落
而在我
雖然我也會覺得自己很久沒有輕鬆愉快過
我也一直有很多重擔和壓力
我也很想用很多方法要逃走要逃避
即使未如電影說的那麼極端
但也未按神的法則而行差踏錯過

但我卻深深知道
其實這些方法都無法令我真正滿足
唯有我得著袮
心裡的洞才能夠被填滿

聖經箴言說: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4:21)

這世界正在倒數
當墜落會使人搖頭嘆息
當無力的"Save Me"成為電影主題曲(或者,在現實生活也如是)
當人人都想要改變時

唯有不變真理才可以令人脫離。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甚麼就去做,
而是使人可以選擇不去做不想做的事。
沒有沉溺。也不是用放縱才有的快樂來填滿心胸。

060325 2322

許芳宜與布拉瑞揚
愛是讓對方被看見


許芳宜在紐約工作,是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布拉瑞揚在台灣,是備受矚目的編舞家。兩人14年的遠距愛情,追著對方,就像追著自己尾巴的貓,連想在同一個國家都難。他們靠什麼跳進對方的生命,並緊緊相依?

康健雜誌 88期文.黃惠如 攝影.邱瑞金


「這裡是哪裡?這裡是哪一國?」許芳宜從夢中驚醒,喃喃自問。身旁的布拉瑞揚安撫她說:「這是我們的家。」
已經好久了,許芳宜從不曾在一個地方安穩地醒來。她隨瑪莎‧葛蘭姆舞團(Martha Graham Dance Company)全球巡迴,「從沒調好過時差,」又匆匆飛往下一個城市,立即繃緊至最好狀態上台演出。
這或許是一流職業舞者的宿命。
許芳宜出身宜蘭,在紐約發光,現為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被譽為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傳人,2005年《舞蹈》(Dance)雜誌評選25名最受矚目的舞蹈工作者,她名列榜首,並被選為雜誌封面人物。2006年一月底,她又獲亞美商業發展中心與紐約美國華人藝術協會頒贈「2006傑出亞裔藝術家獎」。
美國公共電視PBS曾製作了一個介紹美國「新移民」的系列節目,許芳宜也列名受訪對象,PBS在2005年5月大老遠飛來台灣拍攝許芳宜的故鄉、家庭和成長過程。
PBS透過鏡頭問她:「如果不是為了跳舞,妳會來美國嗎?」
她誠實地回答:「不會。我只是一個在紐約跳舞的舞者,我從不知如何在紐約享受生活,我甚至不知道『生活』在紐約有何意義。」
即使專業不同、距離不同,許芳宜就像許許多多掙扎於愛情、工作、生活的現代男女一樣,不斷地自問:為什麼成就容不下幸福?

「我好想回家」
「我好想回家,」當她在紐約乍聞恩師羅曼菲罹患癌症時喃喃地說。
許芳宜接受《康健》雜誌專訪時說,雖然她得到滿足和成就感,卻沒辦法和所愛的人在一起,萬一上帝決定收回生命,要拿什麼去補足失去?「人生到底是什麼?」她問。
但理智上,她需要發光發熱的舞台,她必須留在紐約,她的親密伴侶布拉瑞揚便是她的理智,雖然許芳宜嘟著嘴說:「人家就是很累呀,幹嘛叫人家一直做。」
布拉瑞揚是原住民,全名布拉瑞揚‧帕格勒法,也是一名傑出的舞者,曾被羅曼菲稱讚為「台灣舞蹈界難得的後起之秀」;現為備受矚目的編舞家,2005年發表作品「預見」,民生報譽其視野與質地遠冠同輩,直追世界級大師。
布拉小許芳宜一屆,從大一開始,整整追了她一年,在許芳宜20歲生日當天,才以人一般高的熊玩偶贏得芳心,「芳宜很難追,」布拉曾對媒體說。
「因為我下定決心不要交男朋友的,我要當一名職業舞者,」芳宜對《康健》雜誌記者解釋當時的想法,但「大二就破功,」她吐舌頭。
布拉和芳宜14年來的愛情長跑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天水一方,他倆追著對方,就像追著自己尾巴的貓。

我的黑夜是你的白天
第一次分離時最苦。大學畢業後許芳宜赴紐約考上知名的依麗莎‧蒙特舞團(Elisa Monte Dance Company),同年底,再考上瑪莎‧葛蘭姆舞團。
但那時她才知道,所謂的分離是無論快樂或悲傷,都要相隔12小時後飛越太平洋,才能傳達給對方。有時候忍著等對方白天再說,卻已經成為「一件事情」,想說的情緒已經淡了。「有時候單純只是想要聽到對方一聲笑聲,都是重要的事,」許芳宜說。
許芳宜在紐約的苦,地鐵最知道。結束一天排練後,走下地鐵,是她一天中和別人最多接觸的時候,人潮洶湧卻沒有人和她有關,「我常常在地鐵哭,」她對《康健》雜誌記者說。
即使在舞台上贏得掌聲,回到後台不會有人來找她,不會有人到家裡來拜訪她。後來她拒絕感覺,生活只剩下舞蹈,演出結束的隔天,就飛回台灣,排演前一天才回到紐約。

放棄私心的掙扎
他們不想談遠距離戀愛,想要在一起,至少在同一個國家也好,但上帝卻始終捉弄。
最痛的例子是2000年許芳宜受雲門舞集邀請回台當客座舞者,布拉瑞揚也同時從紐約回台為雲門二團的創團編舞,布拉在二樓看到芳宜在排練場跳「水月」,很喜歡那種身體流動的感覺,便下台試試,然後說「我要留下來」。
「我們原本要一起回紐約的,他(卻)說他要留下來,」芳宜愈講愈大聲。當下,芳宜露出女生耍賴的表情說:「那我也要留下來。」
於是芳宜回紐約打包行李。但瑪莎‧葛蘭姆舞團的藝術總監於情於理不斷挽留,因為接下來一年的演出行程已經排定,芳宜陷入天人交戰。
芳宜打電話給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哭著問他怎麼辦,林懷民問她:「哪邊多一點點?」芳宜回答:「如果要問哪邊多一點,那我想回家,」林懷民教她,馬上去搭火車,無論到波士頓或華盛頓都好,一個人慢慢地想、好好地想,就會有答案,「另外,不准打電話給布拉。」
「嗯,好,」一掛上電話,「喂,布拉,是我,」他倆在半夜談了一個多小時,電話另一頭是打不進去的林懷民。
等林懷民終於撥進布拉的電話,劈頭就罵:「是芳宜嗎?你勸她回來嗎?」布拉回答:「不,我勸她留在那裡。」
「我們最珍貴的是,不會因為自己的私心,阻礙對方的舞台,」布拉接受《康健》雜誌訪問時說。

希望他的才華被看到
另一個例子卻是許芳宜的成全。布拉瑞揚考上歐洲的舞團,許芳宜便沒有答應瑪莎‧葛蘭姆舞團的合約,而是背著行李去歐洲考試。雖然如願考上,但舞團風格與他們想像的差距甚大,兩個月後兩人又回到紐約。
這次是真的想,就在紐約定居吧,但又接到羅曼菲的電話,邀請布拉回台擔任雲門二團的駐團編舞家。
「很掙扎,我最看重他的天分,就要有舞台被看到,可是我們又想盡辦法要在一起,」後來布拉在許芳宜的支持下回到台灣。
為了沖淡悲傷的氣氛,布拉故意吐嘈說:「你看,很可怕吧,哪一天如果我沒有天分了,她就不愛我了,」許芳宜回嘴:「如果我不會跳舞了,你還不是不愛我。」

因為愛,所以自律
舞蹈的確是他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布拉認為,愛情和舞蹈一樣,「因為你很喜歡對方,所以自律。」
許芳宜今日能踏上國際舞台,除了天賦的條件,還有嚴格的自律。那是18歲那年,在藝術學院任教的Ross Parkes看到許芳宜的第一眼開始。Ross問:「她從哪裡來的?」
Ross看到這個女孩的潛質,並加以鼓勵,「從沒有人對我有期望,連我自己也沒有,」許芳宜說。就算上大學,也只是怕自己只有華岡藝校的高職學歷。從小她學科成績不好,舞蹈的學習也時斷時續,常跟不上同學,造成她缺乏自信。
許芳宜怕老師期待的那個女孩不見了,於是開始對自己有責任感,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每天晚上她會回想自己今天跳過的舞步,隔天一早六點便到學校練習,難以想像青春年華的女孩在別人都在享受新鮮人生活烤肉、夜遊時,過著這樣嚴格自律的日子。
「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決定要做什麼,要成為什麼,」許芳宜接受《康健》雜誌訪問時回想。
她最近回台擔任母校北藝大舞蹈系的歲末公演的排練指導,也同樣期許學弟妹。
許芳宜發現,新一代的年輕舞者動作技巧已經沒問題,難的是跳出質感,再回到身體,去享受舞蹈,「會跳舞的人很多,會感動人的很少,」許芳宜說。
年輕學弟妹很難體會。覺得自己今天和昨天跳得一模一樣,為何老師說不同,不少舞者甚至因為不知所措到回家大哭。
許芳宜要求他們再深入探索,她說:「不到演出的最後一刻,我不放棄,你也不能放棄。」
許芳宜很懂得用不同方式說故事。這齣「天使的嬉戲」傳達年輕人情竇初開快樂、悲傷的舞作。大一的趙子龍記得,許芳宜要他回家叫女朋友站在他面前,親他一下。更多學弟妹記得,許芳宜的口頭禪是「用心跳,不要記動作」。
演出的結果讓身兼北藝大藝術總監的羅曼菲稱讚不已。許芳宜開發了學生的潛能,「連原本以為畢業會去當燈光師的男生,竟當上男主角,」羅曼菲開玩笑說。
學弟妹們也看到許芳宜「做什麼、像什麼」的專業態度。
學校第一次設計出來的舞衣胯下不合身,阻礙舞者表演,許芳宜氣極,甚至發了一封信回母校,如果想要這樣就上台,「不給演出權利」。
回台後,她一針一線重縫舞衣,「要做就好好做,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說到專業,她就是一板一眼。
三月,瑪莎‧葛蘭姆舞團即將再度訪台,並由許芳宜領銜演出,兩天內演出四場,對許芳宜的體力是極大負荷。許芳宜對此戰戰兢兢,從第一天知道這件事後就睡不好。「或許我征服的全世界,但我的家鄉是否肯定我?」許芳宜說。

你是左邊還是右邊?
幾天前,許芳宜去看復健,復健師說,左邊容易受傷的人,是容易施、不容易受的。
許芳宜嚇了一跳,因為自己左身從脖子到腳都受過傷。但她覺得自己受父母支持,也受男友深愛,自己應不是這種人。但回頭想想,「自己一直是一個人。不麻煩別人,也無從麻煩別人,也許因為這樣吧。」
但是接下來不會了,因為「他說我可以回來了,」許芳宜用娃娃音說。
布拉拍照時為去除不自在,拜託芳宜和他說話,芳宜就裝成一隻小鳥飛來飛去,拍著「翅膀」,又用娃娃音說「我要回來了,開心吧?」
布拉考量芳宜這些年來生活過於緊繃,身體大受影響,也考量舞團運作情形,覺得芳宜可以休息一下,想想接下來還要怎麼走。
問他們靠什麼維繫14年的感情?「自律,」許芳宜回答,布拉「哼」地不以為然,許芳宜笑著說:「對呀,我靠堅強的鬥志。」
不管有多遠、有多苦,男女素樸相守的恩情與真意,在他們身上看得見。

==================

「愛」之所以令人感動和羨慕
都是因為各有犧牲和節制而收成正果
讓人看到那出於真愛的美好

從兩個人走在一起開始就把「分開」當後路的人
沒有用過血淚澆灌
就永遠無法嚐到最甘甜和持久的果實......

如果分開從來不是一個選項
那根本就不會想到這回事。

「因為愛 所以自律」。

Friday, March 24, 2006

yanzi viva

任性
作詞:何啟弘 作曲:孫燕姿 編曲:吳慶隆

喜歡唱歌 感人的歌 它讓我覺得愛是對的
睡不著 我就醒著 不再讓日子被打亂了

寂寞很吵 我很安靜
情緒很多 我很鎮定
因為投入 所以放棄 不願再被痛醒

固執算不算任性的要求 付出也可能看不到結果
終於你還是選擇了放手
用逃避 讓感情犯錯

喜歡唱歌 動人的歌 它讓我獲得一點心得
得不到 我就放掉 不去碰觸到我的需要

寂寞很吵 我很安靜 情緒很多 我很鎮定
因為投入 所以放棄 不願再被痛醒

承諾算不算任性的要求
人總是不能太容易感動
當愛失去自我失去包容
只想要 從混亂解脫


喜歡聽歌 動人的歌
它讓我覺得愛是對的...


逃亡
作詞:林怡芬 作曲:李偲菘 編曲:Kenn.C

踩著月光 打開車窗 離開這城市想找個解放
一路開往 最高那一座山 孤單的想像 寂寞的逃亡

我想是偶爾難免沮喪 想離開 想躲起來
心裡的期待 總是填不滿
我看著山下千萬的窗 誰不會感到失望
就算會徬徨 也還要去闖

關於未來 只有自己明白 不想讓心情 被現實打敗
一路開往 最高那一座山 孤單的想像 寂寞的逃亡

我站在靠近天堂的頂端 張開手全部釋放用月光取暖 

給自己力量 才發現關於夢的答案
一直在自己手上只有自己能 讓自己發光

心願
曲*sommerdahi Harry/Hamid Kinda/Hortlund Rebecca 詞*徐世珍
忘了風還吹著我的臉
再一步又離天空近一
白雲山巔 夢想的藍天
抬頭就看得見

幸福高不可攀的頂點
當愛情是種朝聖的意念
不管多累 我不能後退
怕跌個粉碎

我們有約 約好一起永遠

baby i am sorry但我只能前進 穿越心裡的風雪
不怕為難自己 跨過天堂邊緣
不管風雲多善變
愛是勇敢的心願

想像站在巔峰的喜悅
默默孤獨的攀著岩
天堂很高 永遠也很遠 可是那麼美

幸福高不可攀的頂點
當愛情是種朝聖的意念
不管多累 我不能後退
怕跌個粉碎

好想後退我不能後退
相愛會被成全 對不對
愛是勇敢的心願 你在風的另一邊

愛是那麼特別 就像最高的山 我一去不回

我想會有那一天 沒有甚麼好後悔..

不怕為難自己 跨過天堂邊緣
不管風雲多善變

愛是勇敢的心願 你在風的另一邊.....

======================================
Silent all these years
The moment
懂事
害怕
我不愛

永遠
很好
同類
明天晴天
我也很想他
我要的幸福
眼神
真的

......


雖然有時覺得她的歌很濫情
不過還是有好多足以感動我的歌
作詞的不是她
但她的演譯真的超適合的

yanzi。耶。

也是有療效的。

Thursday, March 23, 2006

自言自語(canton version)

我其實 真係好想避開下
呢度好嘈
就算再靜
都俾唔到一個自己o既空間俾我
去到邊都giligwala
身上又有好多責任
開左個msn或者係icq list
我發現我想講野既人
都係唔係我旁邊 我搵唔到既人
我最掛住既人 叫做屋企人
真係好鬼煩
寒假個陣見到好多舊朋友
玩&傾得好開心
但點解返返黎台灣
我個d感覺又冇哂
我覺得自己好唔自由
但那唔係外在環境做成的
而係我個心...............
一直係度煩緊好多..about myself既事
個"kick"越來越實
最後好似變左個死"kick"咁
唔通我要剪左佢?
但又點剪呀大佬.................................

唔怪得我最近咁想剪頭髮
但呢d形式野又可以改變d咩呢...

一句講哂
我要返澳門!~

又或者
離家出走幾日咁囉

真係好煩呀 救命呀.....................

永遠永遠都不夠。...

Wednesday, March 22, 2006

好多問題

為甚麼失望會這麼容易變成怒氣?
如果發洩不出來就在心裡暗罵自己真的好沒用..

為甚麼我總是會亂發脾氣?

為甚麼我說完一些話之後轉眼就忘記自己曾經答應的,然後又故態復萌?

我憑甚麼覺得自己deserve別人來愛我待我好?

到底我甚麼時候 才可以改變這些很乞人憎的性格?

我幾時才可以完全接納自己愛自己?

我又是不是太急進?

為甚麼我會這麼亂作決定之後又後悔
最後無法兌現卻會心裡咬牙切齒地指責我自己..?

我看不出自己有任何值得別人對我好的地方...



好長遠的路...


我覺得自己很不可信。


唉 真的好煩

說得出做不到。恨!

Saturday, March 18, 2006

going through



社評和報告結束
鬆了一大口氣
呼~~
三分之一的學期又這樣過去了
積極過也混沌過
看到接下來還有很多未竟大計
希望自己繼續有耐心有信心

記住
不用跟別人比快
跑道不一樣就不要勉強自己跟別人比賽
穩就好了。

P.S.
最近還挺喜歡的歌詞...

「我和我最後的倔强 握緊雙手絕對不放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逆風的方向 更適合飛翔
我不怕千萬人阻擋 只怕自己投降」
---五月天《倔強》

「風風雨雨寧願相信明天晴天」
---孫燕姿《明天晴天》
(well, this is only for you...)

P.S. 2
這幾個月忽然母愛洋溢
超喜歡小朋友
應該是從我們團契的光磊小寶寶開始吧哈哈
昨天路過公園
還偷拍他們玩的天真無邪表情
哇啦啦啦啦啦啦啦~~~ :D





Thursday, March 16, 2006

MayDay Spirit

(轉載自Cheers 雜誌 2006年3月號)

把夢變大,然後偷偷瘋狂地實現它

五月天樂團的主唱兼詞曲創作靈魂阿信,是許多人心目中6年級的代表人物。65年次的他講話率直活潑,就像你認識的某個幽默的同學一樣。
他寫詞深刻又明瞭,講出了當代年輕人自己都摸不清的青春情結,又不時提醒人們心裡有意無意藏起來的夢想。

訪問當天,我們拿了2000年10月創刊的《Cheers》雜誌給阿信,當時創刊號「敢就有希望」推出雙封面,其中一個版本的封面人物是正發表第2張專輯《愛情萬歲》的五月天;另一個則是剛當上Yahoo!奇摩總經理的鄒開蓮。

阿信看著5年前在雜誌封面上才24歲的自己,看了很久。雖然他嘴上只笑說當時自己髮型很呆,但臉上卻無意透露了許多感慨。和許多經過幾年工作洗禮的6年級一樣,阿信對青春、對夢想、對人生,都有一些微妙的變化。

採訪、整理—麥立心
攝影—曾千倚
2006年3月 Cheers雜誌

Q:看到5年前你們5個人為《Cheers》雜誌創刊號拍的封面,第一個感覺是什麼?

A:覺得那時候髮型還滿呆的(笑),嗯。

Q:這5年來,有什麼是不變的、而且是你覺得很珍惜的部份?

A:我在19歲的時候,對未來的最好想像,就是抱著一把吉他,唱自己的
  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夢,可是最後能夠照自己興趣這樣走的,畢竟     
  是很少數,所以我覺得很幸運。
  當大部份的人吉他都收到衣櫥裡,斷掉的弦再也沒有補起來過的時
  候,五月天或多或少還可以代表大家心裡那個永遠不會老的自己,一  
  直唱出我們這個世代的心聲。

  而我們5個從17歲開始就一直是朋友、是兄弟、是夥伴,也是吐嘈的
  對象,我們的關係好像還停留在穿著高中制服的時代,這很珍貴。

轉大人,夢變大
Q:那麼這5年來,改變的部份是什麼?

A:其實我們頭腦裡想的事情、做事的方法、相處的態度、對事情的看
  法,其實一直都沒有太大的差別。
  我覺得大家對我們很好,給我們很好的做音樂的環境,讓我們可以保
留天真到有一點太樂觀的態度,繼續活著。

Q:不過,有很多和你們同一個世代的年輕人,這幾年他們的人生經歷劇
烈變化,本來是一個天真銳氣的年輕人,可能變成成熟的大人。你也
有經歷這樣的過程吧?

A:也有啦,也有。嗯,對我來說,就是夢變大了。
 以前只是滿單純地做音樂,但現在的我除了做音樂之外,會想要留一 
  些可 以被人回憶的軌跡。
對未來,也想要改變世界,比如說自己不喜歡的環境條件、或是不喜
歡的生活邏輯,而這些東西都可能透過音樂去漸漸地改變。我不會很
自大到以為只有我能做到,或是只要我做,就一定可以,但對我來
講,給自己這樣的自我挑戰,是比較有趣的。

Q:夢變大其實很不容易。大部份的人年紀愈大,夢就愈小,你如何讓自
己和大家不一樣?

A:就像你剛才講的,和我們同一個世代的人,進入社會已經大概5年
了, 一開始對於新的世界、新的人生的好奇和銳氣,好像該磨平的都
磨平了,該冷卻的都冷卻了。

  可是人生的路還很長。對我來講,人生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去嘗試、
去挑戰,可以隨時都感覺到不同。那可能不是你22歲第一天上班時,
  那種渾身發熱的感覺,可是因為年紀和歷練的成長、而看到很多事
  情,所感受到的微妙溫度,和更年輕時候的我比起來,現在的這種感
  覺,是更可以讓我感到喜悅的。

 本來大部份人都會希望可以回到生命中的過去,品嘗年輕時候青澀的東  
 西。可是,有一次我和李宗盛大哥聊天,他說的話其實讓我非常訝異,
 他說他很希望到未來的某一天,那時他已經60歲了,和他已經結婚的女
 兒,在灑滿楓葉的道路上散步,然後撿起一片楓葉,感受那一整個夏天
 累積在楓葉裡面的熱量。

 當所有的人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有些人已經在期待著未來的美好了。
 對於我來講,後者是一種我比較喜歡的生活態度,所以我對於我現在過
 的每一秒,都會用很期待的心情去迎接。

Q:但你實際上怎麼做呢?
A:雖然我講的,對於被每期應繳款逼得走投無路的人來說,可能不切實  
  際。不過當你對你的人生更大的東西有多一點期待時,很多東西的重
  要或不重要,對你來說會變得比較清楚。如果我們不讓自己的眼睛看
  在遠一點的地方,很快就會掉在一些比較物質面的東西上。
  我覺得只要是人都應該把夢變大,讓眼睛看得更遠,這樣比較不會分 
  不清楚人生的優先順序。
 其實我們在組團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我們只是在學生時代玩玩,可是當 
 我們已經快要脫離學生時代,還在繼續玩玩,爸媽、老師、朋友都會幫
 我們緊張。

「何時才要停止搞那個爛樂團!」
我記得我大學時候(實踐大學室內設計系)有個對我很好的老師和我說,你如果好好做設計,其實可以做得不錯,可是你真的花很多時間搞那個爛樂團,你有沒有想過要到什麼時候為止。

我心裡也有想,再美好的夢也有結束的一天,我到底要繼續下去多久。
但後來我想,我小時候夢想過當科學家、夢想過當漫畫家,但後來慢慢一個一個放棄,現在我抓住了做樂團的夢,所以我想做到我們5個人都不想做為止。我和我的老師這樣講,老師就說,他懂了,請我繼續堅持下去。

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一定都不只有一個夢。環境可能會讓你放棄一些夢想,可是不要讓它抹殺你所有的夢想。

現在在組一個搖滾樂團的我,並不再會因為沒有成為科學家和漫畫家而惋惜。因為我抓住了一個屬於我的夢想,我抓緊了沒有放棄它,我覺得是這樣。

當然我們比較幸運,可以代替某些人實現不能實現的夢想,如果我沒有走音樂這條路,而且沒有那麼多人支持我們的話,我現在應該還是在設計公司當助理設計員,和蓋房子的工地搏鬥,我可能就是那樣而已。

因為大家一直給我們那麼多的資源和有形無形的鼓勵,所以我覺得我好像有那個責任感,要為大家夢想中的自己,多做一點事情,多想一點可能性,多唱一點比較真實的歌。

Q:所以你現在為什麼要寫一首歌的出發點,已經和最早期的時候不一樣了嗎?

A:慢慢地吧。我不會想到什麼事情,就要馬上改變,讓大家都看得出來。

  但其實這兩年我有調整我的閱讀習慣和關心的方向,也慢慢能夠從我看到、聽到的資訊去判斷,這個對我來講、或未來人類的世界來講,是不是重要的。如果能夠了解什麼是比較重要的東西,活著會比較清醒,也比較快樂。

像電視台每天都播出弟弟砍了哥哥一刀之類的新聞,這種東西看久了,就會讓你很不快樂,因為看不到生命展開來的寬度和厚度。

我慢慢在調整,也希望可以表現在作品裡面。

就像我們5年前在拍《Cheers》創刊號封面的時候,那時候我們正在做《人生海海》那首歌曲。現在已經5年過去了,我相信那時候正在做的歌曲,到現在在很多人心裡已經發酵成一種不一樣的時空,我也相信因為這首歌,讓很多人心裡都有一片藍色的海,在面對一些鬥爭、不愉快的時候,可以隨時都看到海。

Q:你的文字這麼好,是怎麼練出來的呢?

A:我很不會講話,從小就滿害羞的,也從來都不是作文拿高分的那種人,也就是因為這樣,我寫歌的時候會花很多時間去琢磨,一句話、一個心情要怎麼表達給別人知道。從多看電影、多看書,然後到寫作的過程,都花滿多時間的。

Q:可是許多人看你的詞曲作品,都覺得你是一個特別的、或很有才華的人。可是聽起來你覺得自己的天分並不算好?

A:我滿普通的。鴨子划水這句話影響我滿深的,水面上看起來是優雅得和天鵝一樣,可是水底下是兩支小小的蹼歇斯底里地瘋狂打水,我做很多事情都是秉奉這個原則。表面上要裝做很OK,水底下要盡其所能地瘋狂打水,對我來說,很多事情是這樣完成的。

我不覺得我是一個特別的人。如果大家都有點耐心,都可以做得像我一樣。當然我的成長過程中有滿多特別的經歷,包括我對於很多事情都容易產生興趣,然後去研究它。

在我心底不是住著一個天才,但我相信我心裡絕對住著成千上百個普通人,我不斷地訓練他們、培養他們,讓他們輪流出來做主角,讓他們講出自己要講的話。

Q:這幾年來,工作中最讓你快樂的事是什麼呢?
A:我覺得是累積了滿多自己喜歡的作品。這幾年下來,存款簿裡也沒有太多長進,但會覺得沒有白活的是,累積了一些自己還拿得出手的創作。
最近因為把過去的歌詞集結出書,看到自己以前寫過一些還不錯的句子,想到當初想要把文字的美很簡單地表達出來的感覺,自己會覺得很高興。

Q:那你會給自己這幾年的工作表現打幾分?

A:嗯(沈吟許久),打60分好了,剛好及格。
雖然覺得過去有些做得好,但同時也發現自己膽量、見識、能力不足的地方,創作會很殘酷地暴露出你生活經驗的不足,對我來講過去好像還掩蓋得滿成功的,但如果接下來沒有好好地再更努力一點,應該很快就會紙包不住火了。

迷上KERORO軍曹
Q:你工作之餘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如何平衡壓力?
A:沒有工作的時候,吃的、喝的我什麼都不要求,只要有幾本喜歡的書,偶爾看一下好看的卡通,一天就會很快樂。

書我什麼都看,小說、評論、科學類的等等。對我來說,看書不是為了要培養自己什麼東西,而是純粹喜歡腦筋有在動的感覺,讓我覺得自己是活著的。

如果要讓腦筋放鬆、很簡單地笑的話,就看卡通。像是最近迷上的好笑卡通──《KERORO軍曹》。

Monday, March 13, 2006

終生學習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腓立比書4:6~7)

感謝你
在我需要的時候
這段經文就浮起來了

在困乏及無力中
你要救拔我幫助我...

願我以後都不忘記..

要投靠你。

Saturday, March 11, 2006

渴望

前幾天
收到了一位剛去了新加坡服事一個月的傳道人的代禱信
信上寫著
她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
但仍在陌生和孤單中
體驗了神的恩典
看到自己在某些情況下力有不逮時
自然而然地覺得沮喪
但也接納那樣的自己
並倚靠上帝去突破

信末 她這樣說 

 「前幾天,有位美國同工告訴我,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才開始可以把新加坡當成自己的家,而不再想念美國的種種。我不知道自己需要多長的時間來適應,除了第一個禮拜情緒較低落外,我已經越來越習慣新加坡,也漸漸找出自己在這裡的生活步調,雖然有很多和台灣不同(ex:每天早晚需要花40-50分鐘的交通時間、食物的口味較重…),但我已經決定接受這些事實了。」

最後那幾個字
讓我好佩服
「這般的勇敢...她是怎麼辦得到的」
但當我細細體味時
也深深相信她必定可以走過來

基督徒不會永遠過著一帆風順,奇蹟般的日子
但神說衪要與我們一同走過。

接受和面對,才有轉機。
守株待兔地「等運到」
只是浪費光陰。

在她身上我看到美好的見證和榜樣--

一個在真理裡活得自由和富足的人。

========================================

我厭倦了現在那一團糟的生活
每天都排得滿滿的
過著「schedule追追追」的日子
很 多逃避和拖延
好懶 好累 好混沌...

極欲生活有個新秩序

我不期望可以做得很完美
但至少比現在規律點、簡單點好嗎

不想總怪自己做得不好
但我很想改變。


決心 定力和專注。



060311 0233

Tuesday, March 07, 2006

murmur

醒了
ya

睡太耐
會全身痠軟無力
我也受不了自己..

===================================

雖然沒常見面
各有各忙
but i always carry you in my heart:)

===================================

今天知道
新聞系邀了綺貞來政大
暫定5/30有活動!!!!!!
天阿....
簡直是送給我們的畢業大禮啦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XD

===================================

早上上網看oscar直播
雖然BBM沒得最佳影片
有點遺憾
我也相信oscar一定有某程度跟電影本身無關的很多因素之考量
然而crash也很好
我都很愛

想那麼複雜是為了甚麼呢
bbs上鄉民大罵
然而一部好電影
是可以讓感動延續
而且可以刺激觀眾反思
這一點
crash對我而言
跟BBM真的不相伯仲
所以沒關係啦
總不能因為BBM沒得獎
就只會說主辦單位偏心
繼而抹煞了其他值得欣賞的電影吧

眼光寬闊一點好嗎
李安很好
但還有很多值得支持的好人和好東西!~

by the way
小提琴大師帕爾曼演奏那五首獲提名最佳電影配樂的主題音樂時
真是讚到不得了
加上後面同時出現的電影畫面
效果超震撼
個人認為是整個頒獎典禮最好看的一段
yeah!~

===================================

一堆計劃
未完成的事..

take it easy la
但也要上緊發條了...

Sunday, March 05, 2006

起床啦~!~!

很空的狀態
@@

不懂把它描述得很清楚

症狀如下:
沒力
對該做的事都提不起勁
該睡時不想睡 不該睡時猛打呵欠打瞌睡
很難想太深入的事
....and more


其實
可能這又叫做
心散

可能之前玩太多
心還沒收回來
真糟糕...

起床啦!!!
三月啦!!!
之後又只會後悔...
>"<

Thursday, March 02, 2006

興起.發光

主告訴我 如何獻上我的生命
帶希望入人群中
主告訴我 如何付上我的關懷
將溫暖帶入世界

我看到靈魂中的憂傷
孤獨中 人的心在角落顫抖

差遣我 差遣我 我願付出我所有
差遣我到需要你的人群中
充滿我 充滿我 用你愛來充滿我
再一次緊握他們的手


我看到靈魂中的憂傷 孤獨中人的心在角落顫抖


再一次緊握他們的手…

---《差遣我》by SOP



知道了學妹的事
正聽著這首詩歌
好難過
又有點心酸

我感謝神
認識衪是我一生最大的祝福
衪有恩典有真理
衪是愛 盼望 力量 倚靠 泉源 首先和末了
但卻有多少人
因為不認識衪而活在黑暗裡

但是 我求你幫助我
不要只會講不會做
讓我做鹽做光
讓我靠著你 go light the world...

這真是我能做最偉大也最有貢獻的事了。

然而.....


我不敢說「我願付出我所有」地被你差遣
雖然我同意我現在擁有的一切
甚至是我的生命
都屬於衪
聖經也講得清清楚楚
「賞賜是你,收取也是你」
但我就是死抓住不肯放
大概是怕你會把我帶到我不想走上的路吧...(至少目前如此)

這個結好像越來越緊

惟有你能解...

我求你 幫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