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02, 2018

20180402. 神聖的存在。


//有時候,書要在恰當的時機才會找到我們。// 

//…我後來的反應:正好說明了在我們生命中適當時機閱讀的必要性。在二十歲時回應的事,不見得是我們四十歲時會回應的事,反之,亦然。這道理之於書籍和人生都是一樣的。  //


懷孕以來
我總是有意無意地避過閱讀懷孕聖經或育兒類的書
一來不喜歡那些書的權威口吻
二來更覺得應把握時間讀還很想一一征服的小說文學類
深信之後這樣的機會將一再縮短

你相信嗎
真的就是某種召喚
最近拿上手的是一直好評卻沒機會好好看的《A.J.的書店人生》
體驗那好久沒嚐到的愛不釋手的滋味
趣味盎然卻又感人真摯
沒有過度煽情,卻是愛書人的安靜心事,等待有心人一一發掘
那些暗藏書中的密碼
就如同一個個寶盒等待讀者翻開,發現作者更多的心思

偉大作品無需複雜,卻觸動了翻開書本的每個人的內心
或者這也是本最棒的媽媽必讀書
如何培養最怪雞的書呆子小孩(!)
精神豐富比一切都重要

用心以待,愛是那麼簡單而直接的情感
活著的目的(或把生命帶來此間的意義)
正是「為了與人產生連結」

//我們閱讀,以明白自己並不孤獨。我們閱讀,因為我們孤獨。我們閱讀,然後我們就不孤獨了。我們不孤獨。//

//我全心全意地愛島嶼書屋,我不相信神,我沒有宗教信仰,但對我而言,這個地方是我此生所知道最接近教堂的所在,這是個神聖的地方。//

//我只能說,我們會一起努力,我發誓。當我讀到一本書時,我希望你也在讀。我想要知道愛蜜莉亞對它的看法,我想要你成為我的人。我能承諾給你的是書和對話,以及我的全心全意。//



真的,好久沒為一本書所觸動得那麼溫柔卻深陷。
感謝這樣的因緣。

Monday, March 19, 2018

20180319. 關於情緒。

好像沒有任何會CLICK中的POINT
他忽然跟我說起情緒
大意是
其實為什麼一定要開心
你可以接受自己不夠開心,而大部份時間其實都是平穩安全像直線一般無甚起伏
不開心也不用強迫自己一定要開心
反正就是這樣
要不然就讓它慢慢渡過
其實也不必一定開心快樂輕鬆就是好

然後想到CALL ME BY YOUR NAME 的最後一幕
爸爸叫兒子要好好消化當下的快樂與痛苦
不要因為不想感受傷痛就把情緒斷開
令自己甚麼都感受不到

或者這種自衛也是傷害自己,甚至比別人刺穿更殘忍。

--

當媽媽好像沒有了不開心的權利
問題是
當媽才更容易感受情緒起伏
雖然有個心理壓力
人人都會就要媽媽好,小孩才會好
我不知道是不是到她出生時
她就會變了一塊忟薑
但至少
今天的媽媽的情緒
都是很人性的

希望每個人都像個人。

停止壓迫自己,也不要壓迫身邊人。


20180319. 也許就這樣不問情由只想留下些印記。


“I just wish … I wish that you liked me,”
“Of course I love you.”
“But do you like me?”
“I want you to be the very best version of yourself that you can be.”
“What if this is the best version?”
--Lady Bird


【沾濕過最後為蒸發 能填盡萬個裡海未能填盡我空白】

『就當我還未放鬆自己』這是近幾個月來不斷迴響的字眼。

不簡單,不輕鬆,很多對自己的估計錯誤,以為這樣那樣,卻原來並非。

走在一條從沒經過的路,很多人會給你千百萬個意見,但到最後一切都是回歸至與你肚內的小孩獨處時,你才真正冷靜地想到屬於你一個人的答案。每個媽媽都不一樣,你要知道。你如何,她就如何,我們相附相依,她是那個一直都陪著你的人,至少現階段。感受你的起伏,聆聽她的心跳,感受她的震動。

反覆,我希望如何,原來我不行,對自己的期望,實際情況的限制,游走,搖擺不定,沒有信心,徬徨又沮喪。

壓力來自別人,其實更多是來自自己。

最終得出的結論,十分老梗,卻原來最受用,最真實。

愛自己,相信自己。才懂得愛他和她。

到了那時,你就會知道。愛的抽象與偉大。

一個奇妙的過程,真的,我們其實在一同成長,分享人生的年歲,與最親近的生命體。

//至少可以不害怕,陪她呼吸她喜歡嗎,當一切完成後快樂嗎//


Friday, June 09, 2017

20170609. 傷痛共快樂各自各存在。

輪到我了
離開十天
回來希望改變了的
是我
比較整理好自己應付無限變動

記一句
要記得自己的眼淚,為何而哭
也要記得那不見得只是我做得不夠

初衷不容易,但由此珍貴。

//今天的訊息是,過往我們總是很努力,甚至很努力地認為自己不夠努力(啊幾變態),但我們真正做得不夠的是:睡覺、曬太陽、曬月光、遊戲// 

與之共存,但不被管控。
愛你啊,親愛的小女孩。

Saturday, May 06, 2017

2017.5.6. 再見了再見/再見你繼續放任吧

|加油啊 ,一步一步走,因為還有很多想要得到的東西。|

看完了,《東京女子圖鑑》。
一個不住在東京的人
又沒有那種鄉下出來一定要怎麼怎麼的野心
也大概可以理解某些決定與想法
說到底
「發生過的所有事,就是為了讓你繞遠路來明白這個道理。」

--

幸福是流動的。

這幾天驀然叫我發現,原來對另一人的依存已那麼深
才沒幾天
有種空了一截的感覺

不是不能獨立應對
只是再不像以前自以為瀟灑
倚靠別人並不等於懦弱
也不需否定自己的需要
這是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直面的事實?

每次都看深了一層自己
感激也珍惜
無言卻心領神會
對光陰送給我的禮物。

那些都與我無關了~
就專注在自己身上。




Saturday, April 29, 2017

20170429. 不吐不快。

幫一個即將失業的同事問哪裡有在請人
問到了一家賭場酒店在請marketing 
她興高采烈地說要準備send信去了

她是讀文化遺產的。

我不怪這裡被揭發有不正規的方式找人工作
不對的就是不對,沒什麼情理可言
只是  當討論越來越偏離重點  
只顧問責找替死鬼卻沒在認真檢討「為什麼」
這才是我真正覺得很窒息
甚至對公眾(至少網絡輿論)一沉百踩或純食花生的態度
感覺無奈甚至無限嘆息之處

如果不是政府部門壟斷幾乎所有文化事業
有意做文化藝術的人會一窩蜂湧向此處嗎?
讀文遺可以去哪?圖書館呢?博物館呢?藝術行政呢?
外面傳言說得太難聽
而多少所謂非正規的員工,比old seafood更賣力、更知道外面世道的趨勢?
那裡有多少人願意跟你一起思考XXYY節的發展方向?
多少人願意同你OT即使其實無錢收?多少人肯同你搏同你捱?多少人出現在政府工作而終於不再墨守成規畏首畏尾?

我上班的第一天
我老闆跟我說
這裡是打仗的,唔好諗住同其他公務員一樣咁得閒
在這樣的環境裡,我與同事拼搏了這幾年,
當然還很有進步空間,但我們的確向前行了一些些,在一個幾乎毫無彈性的系統裡
每做少少,都要同多少官僚制度對抗,但我們都一起在努力、在試、不許自己那麼快放棄
當外面人口輕輕講一句「都唔知收咗幾多錢」的時候
其實同時抹殺了幾多人的努力
入局做一個所謂非正式的員工,比起貪求一份穩定的收入
我更必需說
有更多人是因為這裡是他們可以有抱負、可以實踐理想的地方

民間不爭氣,政府亦的確擁有許多外面沒有的資源
還有哪裡可以讓你接觸到那麼多大名的藝術家?
可以給你那麼多機會?

當然此處也有不抵幫之處
忘記誰給出的比喻
當澳門是一家茶餐廳
政府的角色是確保它順利營運,食材供應穩定,衛生條件合標準
而不是落手落腳去整西多
但今天,至少是此處的光景,它不僅落手整,還要花盡心思叫人來食
既然政府都已經好多資源整緊無限西多,民間又何需再花心思研發新菜式?

是人材培養的問題,是整個行頭未成熟的問題,是文化政策(如果有)的問題,是如何讓行業可自給自足的問題,而這還需要花上更多時間

外判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做不完就給外面來就好啦!
如果只為交差,其實很多事情都不必認真,只需完成,無需質素,何必花心機?

也許是我太天真
把政府工當成是私人工在打了
以為它能成為實現理想的途徑之一
事實是憑一己之力,又何能扭轉根深蒂固的守舊與「唔做唔錯」的公務員精神呢?
更別說改變那推動龐大機器運作的齒輪構成了。


Murmur 一堆,還有更多說不完的。
只想說
在想清楚實情前,可以請不要亂說亂叫嗎?

不負責任的言論,到底藏了多少根針在裡面


20170429 0047

Sunday, March 19, 2017

20170319. Choose life.

你有沒有想過,羨慕過完全迷失、完全不顧後果、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有一剎,我不必再去想因為是我所以要作怎麼樣的選擇,
而是我想到什麼就怎樣,會不會是不是也會有剎那的快樂可以記得住?

我可以擺脫一些機構,一些身份,放棄所謂的高薪厚職,我可以整個暑假就泡在另一個地方
我仍像從前一樣,無法在室內呆一天,儘管外頭下著雨
有時不想也有不去想的空虛,也許我想試的只是暫時擺爛
也許我仍然靠著那幅張開的安全網才有要冒那一些些甚至不值一哂的險的念頭
事情並不嚴重
我們在營營役役中希望給自己挑戰
希望解開生命的奧秘
希望明白與解開人際和關係裡的羈絆
我們渴望自由,渴望解脫
又還是那根本就是不存在的狀態?
於是我們在無病呻吟
要求理得出一個答案
希望有人告訴自己(或頓悟出?)下一步可以怎麼做
需要人生指導,解決當下的困感
又或只是陷入下一個循環?

書與電影可以令我暫時抽離,事實卻是那依然無解的loop

20170319 1658
after watching Trainspotting

Sunday, February 05, 2017

2017.2.5. 因為已經不再是少女。

被最信任的人欺騙是怎麼一回事?
被兩個在生命中有很高位置的人聯手傷害,能想像嗎?
被對方反譏是自作自受,可以作什麼反應?

忽然想起了《怒》
「我信任那個人,所以無法原諒。」

我只能好好陪你走過這一段。

生而為人,尊嚴都要這樣被你這些不知所謂的人奪走嗎?

Wednesday, February 01, 2017

2017.1.31 來自天使的溫柔衝擊




「不要害怕,他是要來與你一起經歷的,你們要同步一起走。」

兩泡眼淚。

Thursday, November 10, 2016

2016.11.10 時間。「我們都活在將來被敍述的故事裡。」

忽然想起從前很愛很愛一個人卻總無法好好相處與割捨的日子。

痛苦與糾結。無言,不解,歇斯底里,不肯放手,好多眼淚,還是離不開,捨不得,在那些看不到出路也看不清自己心意的日日夜夜。因為太年輕太不顧後果而搖擺不定讓傷害不斷發生的那些年,好多電話好多簡訊與EMAIL與信件,好多盛載了無數感情的文字與來不及一一說明的心頭滋味。曾經堅定,然後軟弱,懊悔,道歉,重來,循環,秘密地痛與快樂,安慰,救生圈般的存在。

終於,下決心。

都彷彿是幾光年以前的事了。

還有那個他和他。。。

我想我終於有能力與回憶周旋了。



於是更感謝生命中的這一位的出現
讓我更感恩今天得來不易的這個家,天知道我們都來回折磨了多久了。
平靜就好,你送了我最珍惜最渴望的時光。


Monday, June 13, 2016

2016.6.13 當天整個城市那樣輕快/沿路一起走半里長街。

之一。

之前好像沒想得很清楚,有點貪好玩的就嘗試進入一種新語言。
上了兩三堂,便覺得很窒息。(在這裡寫大概會被某人恥笑 。。。)
是有點輕視了它的難度
也應該是很久沒有像這樣從零開始一種新的知識
進入完全未知的領域。
記五十音記到會帶著從前考試一樣的心情去上課
我現在才發現早就忘了童年時到底如何把中英文記入腦
儘管幾年前也有上過葡文
但感受卻又是完全不一樣

高強度的課與記性越來越差
我其實可以隨時放棄
但如果就這樣縮手就必然會取笑自己沒種直到永遠
就只好告訴自己不能氣餒
為了那小小的目標,好好堅持一下


這次再上課的最大發現是
我已經坦誠到不介意被人知道我其實跟不上(連一點點不好意思也沒有)
就真實地讓自己TAKE 點時間囉
最重要是
你認真面對這些困難

(我一定是生活太安逸才把自己放在這樣一個位置上去面對挫敗,但再想想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啦)


之二。


直視人類的殘忍

我們不停地破壞環境,與巨獸同在。
我們不懂動物的語言,卻自以為是。

我看見海洋生物被圈養,動物被迫離散在囚籠裡毫無尊嚴地活著;我看見動物被殺戳;我看見離家的北極熊悲傷淒涼地躺在不屬於他的地方奄奄一息,我看見猩猩被射殺儘管他一開始並沒有惡意;我看見中華白海豚被人類工程驅逐......

終於,看《狗眼看人間》看到最後一刻,眼淚猛烈地爆發,簡直是哭崩,是愧疚,是歉意,卻也是恨自己已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幫兇,。

如果我們看待生命皆平等,眾人都多一點憐憫與同理,世界或許會和平一點,literally?


之三。


最近在看《重版出來》。
不只是日劇、不只是熱血菜鳥面對殘酷現實的故事,不說教,卻是有很多道理默默滲透。可能是堅守的決心、如何在自己份內用盡己力令事情有轉寰餘地、如何不把工作只視為工作、為何不只工作又變得它不過是工作。

數字也就是數字,是衡量所謂成功的標準,但我們實際面對的,是人。是漫畫家、是讀者、是銷售人員、是內心。


我要面對的,也早就不只是工作,是個人、是內心、是未來、甚至是抱負。

謹記挫敗,才有可能改變。



之四。


「不輸給風,不輸給雨,也不輸給雪與夏天的酷熱。」--宮澤賢治

磨煉。




Thursday, February 04, 2016

2016.2.4. 各有各要跳的舞。

做了半晚乖女
幫媽媽處理照片
把HARDDISC 找出來
就翻出了好多塵封的過去來

看著昔日整理得井井有條的檔案
哪一天跟誰在一起做了什麼事
都列得一清二楚
隨著電腦與電話逐漸老去、被汰舊換新
記憶被封存在硬盤
卻就像藏在腦袋的某個無從被呼喚的角落
直至今天
若隱若現地似有還無
還真的與很多人與地擦身而過
能跟一些人留到今天
都是緣份

就當是去無存菁

如果人生也要斷捨離
就好好打包  整存  再見


只要電腦別壞掉,哈。


檔案比記憶更可靠⋯⋯







Thursday, January 14, 2016

2016.1.14. 誰來陪我走這一步一生.


最後兩個月才真正開始籌備婚事
結婚教會我最緊要的事之一
是顧及別人感受
對方的,家人的
卻也不能忽略自己的

深呼吸
別為無謂事情動氣
順其自然
婚禮不是最重要的

從這些時候開始
成長已經展開

人妻心聲。親身經歷當然又比道聽途說要刺激得多。
還好有個人會陪我睇朱凌凌
笑到標眼水之後又可以睡了


Saturday, November 14, 2015

2015.11.14. 「如果倦了可以睡覺,亂叫不用捱鬧,啖著幸福可夠飽。」


還有幾天就31歲了耶
去年充滿了進入另一階段的儀式感
必須做些什麼讓自己踏進3字頭的世界
今年今天卻近乎無感
只想到一件事
去紀念成為人妻前的最後一個生日

要說改變
就是越來越敏銳自己的需要
可以的話就盡量滿足自己的小小慾望
在滿室工作與活動之間
在隨時的變動與失控的秩序裡
好好慰藉與照料自己的心靈
關心我可以如何對這世界好一點    諸如此類

好多事情已與我無關
能看淡就看淡
但還是要握緊相信的信念
當個清醒的人。

人生之進深,又一年。

//如果必需將價就貨
你會不斷迎合
或是堅守到底
難得幾多心血白費
還遇上傾盆大雨
你要懂得享受暴雨的洗禮

享受自在獨處的可貴 // 









Sunday, October 25, 2015

2015.10.25 learning to trust

怎麼會覺得那麼寂寞呢

怎麼當所有人離開
感覺自己是那麼的空空洞洞的

怎麼心會刺痛呢

怎麼會無法睡穩呢

怎麼會那麼憔悴呢

怎麼會那麼累呢



怎麼不快樂了。又。



Friday, September 18, 2015

2015.9.18 我們都不是無辜的⋯

研討會前夕
山大的壓力下
終於有一晚是抱著比較滿意的進度清醒地入睡的
感恩

最後兩天(驚!)

Sunday, September 13, 2015

2015.9.13 忙著擁有/忘掉你我本都一無所有

其實MV有點膠
男主角的戲其實很好笑
又抄FORREST GUMP

但  眼淚直流了。


從無求
到渴求
直到渴求整個宇宙
來到最後卻只想得救


Tuesday, September 08, 2015

2015.9.8 幾乎忘掉了最想栽種的果。

我喜歡的事情
讓我越來越感覺有壓力

或者我並非真的那麼喜歡?


我想應該停下來休息一下了。


「自由是通過減少獲得的,減少的關鍵不是節約而是選擇。」--本田直之

Wednesday, August 26, 2015

2015.8.21. 「勇者不只得我」。然後,她哭了。

唔,何韻詩。

今年第二次看她的演唱會,從以前到現在的第四次現場演唱,還有三套舞台劇,以及她來澳門做《賈寶玉》時近距離見她的那個記者會。唱片倒是從第二張就開始買買買,後來可以買回《 FIRST》,開心到不行。

數字上看起來很少,不是瘋狂粉絲的程度,但我怎麼覺得她離我很近呢。

梁文禮說,面對 HOCC,要不很喜歡要不很討厭,總會有套看法,不太會是「 OK LA 都係咁啦無咩特別」的中間派。那是connection的問題,要看你是不是接收到她那一套,就算接受不到,她也不會很CARE就是。

也對,反正對我而言,她早就不只是偶像很久了。言行一致,真實地活出自己想的那一套,很佩服,也欣賞她的真摯。你可以不認同她認為對的那一套,但至少她努力為自己承擔一切後果,她做到了。

--

其實是想記下看完 Reimagine HK的感想。

我看的是第三場,之前一直不要看演出照片,但避不開許多看完的感想評論。「很感動」、「很香港」,我開始擔心會不會太煽情,特別在她不住地強調社區到已令我覺得有點 OVER的時候。但實情是,感動位還不少,而且不是煽出來的眼淚,是她貫徹始終地表達一套強而有力的獨立宣言,從一而終,是她最有型的地方。

沒有華衣美服,但她換上的幾套衣服都恰如其份地表現了她的剛強與佻皮。型就梗架啦,但從沙沙雨聲起,她穿著雨衣從群眾中站立,已經強而有力地向世人宣佈,歷經雨傘運動一役,她的身份早已轉變。可幸沒有過度消費這場運動與各式意象鮮明的符號,她只是生於亂世有種責任地回到她最熟悉的舞台,教人捱下去,仍覺活得很興奮。

除了音樂與超有驚喜的選曲,影像的部份真的攞哂分,一開始從古到今的香港,搭配著光榮之家,親愛的瑪嘉烈與美麗新香港,雖然我不是香港人也覺得毛管戙,好想說一句「自己都不愛,怎麼相愛,怎麼可給愛人好處?」

後來到與boyz reborn 合唱《沙》,搭配Micheal Wolf的照片,感染力淹沒全場;再到傘下爸媽與從《十日談》和《美空雲雀》 MV而來的小孩合唱之《世界變了樣》,從普通人出發才是最有力的吶喊;突然輕鬆搞笑卻非常香港人節奏的勁曲金曲優秀選(這場的甜點是宗堯SIR,嘻~);突然飛上天空做幾分鐘Major Tom,倫永炳的情深說話未曾講,直到畫公仔畫出腸的是有種人,以Dear President作結 ,完美落幕。

我從來沒看過一場演唱會,會有人從roller 上,一直鼓掌鼓到credit 出到最後一粒字。

我沒有現場見到崔健、侯孝賢甚至坂本龍一,但我肯肯定是因為他們同樣被她的真誠打動,才願意獻出此珍貴的幾分鐘,為香港人打氣。

謝謝這個團隊,讓我有給此深刻難忘而享受的一個晚上,而那效應必然會繼續發酵。

 --

有時覺得「做自己」很困難,總有很多包袱在身上,但可能,那都只是幻象,

如果你還願意堅持當你自己的話。









2015.8.26 忘掉種過的花

活在隨時會失去的恐懼裡

你永遠都不知道的背後,是會有多突然,你怎麼也想不到

是我迷戀舊物到一個程度了嗎?
是我太濫情嗎,有太多捨不得的情感不知道該收去哪裡?
還是因為它們實在很有留在地球的價值?

於是在酷暑的一天,有冷氣地鐵不坐
特地跑去坐電車
經過同德押時煞有介事的要拍照存證
因為它將不久於人世
就是死在「只有發展一途」的詛咒裡
當電車駛過灣仔
我想起了周未難與他身處的時代
那個美國水兵與道友當道的環境裡
如果人沒那麼多選擇
是不是會比較輕鬆?

越過那曾經的球場
我想觸碰愛都的牆身
感受那一陣即將消逝的氣息
那道獨有的風景
然後
當我為無法撿回大廈裝修後剩下的那一塊信箱門牌而惘然若失
我覺得自己好蒼老

歷史的解讀與存取單屬於我
沒有人能奪走
可是當載體一一消失
記憶還能依附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