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1, 2011

game goes on~

真是越來越喜歡看區家麟的文
亦莊亦諧
可以用盡各式比喻諷刺世道荒謬
但面對大是大非
記者那支批判的筆
還是可以對不合理之處大加撻伐
讀著不只過癮
那簡直是享受

歷經了一萬字essays的折磨
再看他寫的這一篇
會心微笑之餘卻是一針見血
自己開學後不久已經了解
其實說穿了
艱澀難懂的理論
很多都是文字遊戲
只不過你要活著出去
就必須熟悉整套規則
而且都落場了
沒有退路之下自然要奮力跑到最後一刻
但匆促的一年到底可以帶走什麼
其實也沒多少把握
只知道盡力抓 抓到多少算多少
我需要的其實是更多時間
消化再融會貫通一切  然後內化

四個月前的今天
我才剛到英國
四個月後的今天
當我看著那一萬字從printer印出來
滿足感油然而生
甚至有點兒激動了
不敢說自己有多強
但至少 原來
好多能力都是絕處迫出來的
預見到餘下的日子會更困難
就用雙倍努力吧

其實很可惜
過了這幾個月
才慢慢覺得參透了一點在這裡學習的方法
要如何讓自己fit in倫敦, fit in Goldsmiths
就已經只剩下大半年
只好謹記:
一切都值得
好的壞的 都是可堪珍惜的一部份
有了四個月以來的這個我
才會有今天的自己

* * * * * *

讀了一個學期,看了不少學術文章。


什麼是學術文章?一篇文裡,一百個字,有二十個字你完全不認識;另外四十個字你似曾相識,但加起來就是不太明白;餘下四十字你都認識,大概是「的的了了」、「之乎者也」之類。當然了,這一百個字,轉眼就會忘記九十五個,這大概就是學術文章。


面對這種文章,有人會露出仰慕之情,因為自己看不明白就以為深奧,深奧就等同高深;有人會面露不屑,冷笑三聲,認為自己看不明白是因為人家拋書包,故作高深,實質空洞無物。


要分辨學術文章是高論還是作大,殊不容易。那些難以明白有何意義的字句,多是一種研究傳統裡的某一概念,歷經數十年反覆鑽研,對內行人而言,是淺明用語,不需解釋,每個字詞,可能有二十六個層次的潛行凶間,那是一個鑽牛角尖的遊戲角落,又是學者生存與生活的方式,卻又是科學進步與社會新思潮的起點,為人類增加知識的一點一滴,管那一滴是多麼微細不可觸。


學術的迷障裡,只要看得夠多,掘得夠深,總有一些概念一些字眼,能在腦海裡產生化學作用,與過去的經驗與現在的觀察共鳴。記得本科生時讀「傳播理論」,那是眾多同學喊打喊救命的一科。如今再讀,把經驗套入理論,自己在想的,原來有千百前人早已想得通透;有些以前看來像怪獸的理論字眼,部分確能解釋及概括很多普遍現象。學術不一定要嚇人,一些又長又臭的學術字眼,可以用日常語言說明。


就繼續認真去玩每一場遊戲。


---區家麟 《又是開學時》

2 comments:

vava classmate said...

哈哈,勁呀。
不論是一萬字,或是甚麼是學術文章。

阿離 said...

兩篇各5000
我都覺得勁..唔好講笑
抖了幾日,俾1Q84洗下腦
又要回到學術文章的深淵